在實踐理想時,你必須與自己作比較,看看明天有沒有比今天更進步——即使隻有一點點。
一所大教堂的牧師許多年前問一位美國學者:“你知不知道任何有關南非樹蛙的事?”
“不知道。”學者有點兒驚訝地回答他。
他說:“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樹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
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有人會邀請你到他們總公司,還付你一大筆錢就為聽聽你對南非樹蛙的意見。當然,這是很專業的一門學問,聽眾可能不多,但想想看,隻要持續5年,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你就能夠成為研究南非樹蛙這一領域中最具權威的人。”
這位學者常常想到牧師說的話。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每天投資5分鍾的時間(與5個鍾頭的時間相比實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倫說過,生活中90%的時間隻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的生活隻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為工作而工作、為回家而回家……他們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從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標。就這樣,一直到老死。
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如大多數人想像的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與不成功隻差別在一些小小的動作上:這個動作就是每天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
偉大的哲學家馮·哈耶克說:“如果我們多設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標,多一分耐心,多一點謙恭,那麼,我們事實上便能夠進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們‘自以為是地堅信我們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並以此為傲’,那麼我們就會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