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跟頭、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舍不得放棄,駐足於你砸的這個坑前,忘記了前行或是不敢向前。
一個夏日的下午,物理學家卡普拉在海邊突然發展“身邊周圍一切像是一個宇宙舞蹈”。他說:“我‘看到’能量像飛瀑一般從外太空傾注而下,伴隨有韻律的波動而生生滅滅。我‘看到’元素的原子和我肉體的原子參加了這一場宇宙能的舞蹈。”
這種超然感受並不常有,但是和人們耳聞目睹的經驗同樣的自然。其來源很多,來自祈禱、詩歌與結識英雄人物;來自幸福與悲哀;來自勇敢與戀愛。它使人們超脫日常生活的繁瑣,改變人們的思想與生存的方式;提供一些問題的答案,諸如為什麼人要活在世上、一生所為何為。
每件工作,每樁樂事,都含有超然的意味。例如,你送孩子上床,她總是慢騰騰地使你不耐煩。她向你望了一眼,那神情好動人,你不得不把她摟在懷裏。在那一瞬間,你明白片刻的愛比日常生活一切煩憂都更為重要。在那動人的一望之中你感覺到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連綿不斷。
超然境界也能經由身體的動作獲得。當她還是個女孩子的時候就喜歡跑,隻是為了從中得到充滿活力的快感。她現在還能感覺到飛翔的意味,不吃力地隨著大地的節奏滑行。這種經驗的意義就像是人們使用自己最大潛力的時候,身心都“敞開”了,能有前所未有的視、聽等能力,而且這樣做的時候可以“看到宇宙之深藏的結構”。
一個人們喜愛的象征也能引發超然境界:站在點亮了燈燭的聖誕樹前,再或是看到本國國旗迎風招展。超然之感也可能由於大自然的特殊景色而引發:看著冬天的月亮在雪地上照出斑斑陰影,或是秋天黃昏看見野鴨南翔,或許會覺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存在,因而似乎可以聽到遙遠海岸奇異的濤聲。
好多年前,一個女孩在新蘇格蘭半島的森林中有一個夏令營地。她愛那地方,可是天黑之後營地隻剩丈夫和她兩人,她有點怕。有一夜她醒來,林間月光在她臉上篩下碎影,她睡不著了。雖然害怕,她還是走出去坐在門廊裏,林中有響動,很柔和不帶一點惡意。懼念漸消,安全之感頓生。她想森林並非表麵上的那樣,樹也並不是堅實的,它的枝幹中布滿漿汁和脈絡。她不明白樹的性質,因為她用有限的眼光看、用有限的聽覺聽。她感到生命內在之美,再也不怕黑夜和寂寞。
不要總去“欣賞”那些坑,不要總把那些遺憾掛在嘴上。人生中會有數不清的遺憾,這本就是人生的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許才是最沒意思的人生呢!
大作家沈從文曾給自己的表侄、大畫家黃永玉幾條人生忠告,第一條就是摔倒了趕快爬起來,不要欣賞自己砸的那個坑。
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已經摔倒了,隻要能記住這次摔跤的教訓就行了,再繼續欣賞這個坑,顧影自憐,自怨自艾,於事無補,還把心情搞壞了;第二,這種欣賞會耽誤以後的路程,而且由於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再摔跟頭的概率反而會更大。
陶淵明說:覺今是而昨非。用今天的眼光與標準來評判昨天的事物,就會發現其中的諸多問題,有些遺憾可能還有機會去補救,但還有許許多多的遺憾則永無機會去彌補了。
每個人在對一件事做決策時,已知的確定性因素是決策的依據,但總會有許多未知的、不可確定的因素,需要大家用經驗、能力去分析和判斷,這種感覺與判斷同樣是決策的重要依據。對現有信息的占有不可能充分,對未知因素的估計不可能完全正確,這就注定了摔跟頭、犯錯誤是難免的。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永不犯錯的想法本身就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