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戰勝華爾街,投資理念的勝利(3)(1 / 3)

第三,購買自己熟悉的股票

按照彼得·林奇的觀點,購買自己熟悉的股票是個人投資者戰勝機構投資者的一大法寶。對於投資者來說,隻有自己親身體驗過的才是最好的分析觀點的來源。這一點林奇做得很好,他在生活聊天、旅遊以及購物的過程中都去熟悉一些被人忽視的東西,而他的這一點幫助他發現了多個漲幅巨大的好股票。

對於投資者來說,正確的做法就是多留意身邊生活中的事物,發現值得投資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在日常生活中,投資者都會通過不同的途徑接觸到方方麵麵的信息,比如報刊、電視、網絡、日常工作以及朋友閑聊等。如果對這些信息適當地加以利用,再結合投資者自身的行業專業知識優勢、渠道優勢以及地域優勢在恰當的時間買人恰當的股票,並進行長期持有,最終一定會獲得良好的回報。

第四,認真做好公司調研工作

彼得·林奇最重視的工作就是調查研究,不管是他的妻子告訴他的,還是他自己發現的,接下來的調查研究都是他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在調查研究中,他會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比如公司基本狀況、資產負債情況、銷售市場、市盈率與增長比率以及銷售百分比等一係列的詳細了解和分析。在這方麵他也積累了很多的方法。前文中“R玩具公司”的調研事例就很能說明問題。

忽視市場的短期波動

雖然專家們反複強調要從長遠考慮,但是每一次市場波動時投資者所看到的千篇一律的評論使得他們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短線操作上。如果投資者能不理會針對最近股市波動所做的陳腐評論,而是像查看汽車裏的汽油那樣每隔一段時間查看一次股票的價格,他們可能會更輕鬆地做出決定。公司收益遲早會影響到證券投資的成敗與否,而今天、明天或者未來一周的股價波動隻會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有一個堅定的投資信念——價值投資,不為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動,這點對於基金管理人是非常重要但也是很難做到的。總有各種短期業績指標在不停地比較各基金間的業績,因此初期想要堅持這種信念是異常艱難的。

盡管國內資本市場目前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市場,但是價值投資的信念是需要在研究員腦中根植的。彼得·林奇在初期的管理中換手率非常高,但是這是因為他在不斷地發現新的更有價值的股票,而不是在“炒股”。如果僅僅關注換手率這個指標,可能會被誤導。

關於忽視市場短期波動的投資理念,彼得·林奇通過投資者選擇基金做了說明。他認為,大多數投資者是通過基金過往的表現來選擇的,投資者最熱衷的是研究基金過去的表現,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然而,在他看來,“這些努力都是白費的”。

這些投資者通常會選取理柏、晨星等專業機構排行榜上最近一年或最近半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管理人,並將資金投資於這個基金,“這種做法特別愚蠢。

因為這些基金的管理人,通常將大部分資金冒險投資於一種行業或一種熱門類型的公司,並且取得了成功。而在下一年度,若這個基金管理人不是那麼幸運,則可能會排到理柏、晨星等排行榜的最後”。

這實際上告訴我們一個普遍現象,即基金業中的短跑冠軍未必能是長跑冠軍。國外市場如此,而在國內市場同樣的例子也並不鮮見。關鍵還是在於,冠軍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基金更長一段時期內業績表現是否穩定,是否表現出持續性更為重要。

因此,彼得·林奇給出了基金投資法則:不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基金過去的表現,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但這並不等於是不應該選擇具有長期良好表現的基金,而最好是堅持持有表現穩定且持續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