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邏輯思維的妙用(5)(2 / 3)

14,如果這項改革措施不受幹部們歡迎,我們就應該進行修改。如果它不受工人們歡迎,我們就應該采用一項新的改革措施。並且這項措施必定是,要麼不受幹部們的歡迎,要麼不受工人們的歡迎。

如果以上陳述為真,以下哪項也一定正確?

A,我們應當修改這項改革措施,當且僅當這樣做不會降低該措施在工人中的聲望時。

B,我們應該在幹部或者工人中間努力推廣這項改革措施。

C,如果修改這項改革措施不會影響到它在幹部們中受歡迎的程度,我們就應該立即進行修改。

D,如果這項改革措施受到了工人們的歡迎,我們就應該采取一項新的改革措施。

E,如果這項改革措施受到了幹部們的歡迎,我們就應該采取一項新的改革措施。

【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是E,題幹實際上是給出了兩個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如果這項改革措施不受幹部們歡迎,就應該進行修改”,“如果這項改革措施不受工人們歡迎,就應該采用一項新的改革措施”,和一個不相容選言命題“要麼不受幹部們的歡迎,要麼不受工人們的歡迎”,由“要麼不受幹部們的歡迎,要麼不受工人們的歡迎”和“這項改革措施受到了幹部們的歡迎”,可以推出“這項改革措施不受工人們的歡迎”,再加上“如果這項改革措施不受工人們歡迎,就應該采用一項新的改革措施”,就可以推出“應該采用一項新的改革措施”。如果選項D真,則根據“受到了工人們的歡迎”推出“不受幹部們的歡迎”,繼而推出“應該修改改革措施”,而不是“采取新的改革措施”,因此,D不對,A、B、C是無關選項。所以,應該選E。

15,王先生舉辦的生日晚宴有客人缺席,王先生說:“小李、老趙、小潘和老馬四個人中最多來了兩人。”王太太說:“親愛的,我認為你說的不對,我認為你說的與實際情況不一樣。”如果王太太說得不對,以下哪項不是真的?

A,小李、老趙、小潘和老馬四個人中最少來了兩個。

B,小李、老趙、小潘和老馬四個人都沒來。

C,小李、老趙、小潘和老馬四個人都來了。

D,除了小李、老趙、小潘和老馬四個人以外,其他人都來了。

E,如果小李、老趙來了,那麼小潘和老馬也來了。

【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是C,根據題幹“王太太的話不對”,即“我認為你說的與實際情況不一樣”是不對的,那麼,王先生的話是與實際情況一樣的,即“小李、老趙、小潘和老馬四個人中最多來了兩人”是真的,四個人“最多”來了兩個,意味著“不可能四個都來了”。但是允許“最少”來了兩人,也允許“四個人都沒有來”,因此,A、B、D可真。E可真,是因為隻要不是“小李和老趙都來”,“四個人不會都來”。所以,應該選C。

16,未來深海電纜的外皮是由玻璃製成的,而不是特殊的鋼材或鋁合金。原因是金屬具有顆粒狀的微觀結構,在深海壓力之下,粒子交結處的金屬外皮易於斷裂。玻璃外皮就不會有這種情況,因為玻璃看起來是固體,由於它在壓力之下可以流動,所以可將之視為液體。下哪項最有可能從上述議論中推出?

A,液體沒有顆粒狀的微觀結構。

B,所有稱之為固體的東西隻不過是移動極其緩慢的液體。

C,隻有斷裂的玻璃是微觀粒狀的。

D,作為一種建築材料,玻璃優於鋼材和鋁材。

E,目前的深海電纜經常發生故障。

【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是A,題幹實際上有兩個前提,“所有具有顆粒狀的微觀結構的物體的外皮在深海壓力下易於斷裂”,“玻璃外皮在深海壓力下不易於斷裂”,可以組成三段論推理,推出“玻璃不是有顆粒狀的微觀結構的物體”;再加上題幹的另外一個前提“玻璃是液體”,可以形成三段論,推出“液體不是有顆粒狀的微觀結構的物體”。所以,應該選A。

17.丹丹、小穎、淑珍去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奧林匹克競賽有數學、物理和化學三種,每人隻參加一種。建國、小傑、大牛作了以下猜測:

建國:丹丹參加了數學競賽,小穎參加了物理競賽。

小傑:淑珍沒參加物理競賽,小穎參加了數學競賽。

大牛:丹丹沒參加數學競賽,小穎參加了化學競賽。

如果他們的猜測都對了一半,則以下哪項為真?

A.丹丹、小穎、淑珍分別參加數學、物理和化學競賽。

B.丹丹、小穎、淑珍分別參加物理、數學和化學競賽。

C.丹丹、小穎、淑珍分別參加數學、化學和物理競賽。

D.丹丹、小穎、淑珍分別參加化學、數學和物理競賽。

E.丹丹、小穎、淑珍分別參加化學、物理和數學競賽。

【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是E。根據三個人的猜測各對了一半,可以得到三個人所作的猜測都構成了一個不相容的選言命題,其中,都是有並且隻有一個部分是對的。設丹丹參加了數學競賽,則小穎沒有參加物理競賽,小穎也沒有參加數學競賽,小穎隻能參加化學競賽。但是,這樣會導致淑珍沒參加物理競賽,但淑珍也不能參加數學競賽和化學競賽,於是,出現了矛盾。所以,丹丹沒有參加數學競賽。於是,小穎參加了物理競賽,沒有參加數學競賽和化學競賽。根據丹丹和小穎都沒有參加數學競賽,可以推出淑珍參加數學競賽。所以,丹丹參加化學競賽。所以,應該選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