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晚秋再也受不了了。原本,她以為自己的忍讓會丈夫回心轉意,最終回到她的身邊。可是,事實上,晚秋除了一次次的絕望和傷心外,等待她的,隻有寂寞與孤獨。最後,她決定和丈夫離婚。
從此後,晚秋過起了自己的單身生活。雖然,離了婚的晚秋經常會感到失落,過去的一幕一幕還會讓她黯然神傷,但是她卻很輕鬆,再也不用每天麵對著不愛護自己的男人而忍氣吞聲,再也不用為了等待一個男人的歸家而流淚到天亮。現在,她的世界裏充滿快樂。
半年後,晚秋成功考取了注冊會計師,事業開始進入上升期,而這時,前夫來找她了。他說,他和那個女人已經分手了,他還是覺得妻子對自己是最好的。她請他在餐廳吃了頓飯後,拒絕了前夫的要求。
如今,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家庭破裂,最終不得不離婚的女人越來越多,可是如晚秋般選擇以堅強姿態優雅生活的有多少呢?
婚姻的解體給女人造成心靈上、肉體上的傷。原本堅實的婚姻大廈瞬間的倒塌,讓她們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她們沉迷於情感的傷痛中。這種傷痛沒有愈合,接著是柔弱的肩膀又要承擔生活的重負,沒有厚實的肩膀可以依靠。尤其是中年女人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全部奉獻給了家庭,當青春已去、容顏已逝的時候又失去了婚姻。生活艱辛而又充滿了無奈,她們唯一能做的,隻有使自己堅強起來,再去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雖然生活很艱辛,物質條件也很差,但是她們卻走出了痛苦婚姻的陰影,長期壓抑的精神和情感終於得以釋放,她們可以去自由地呼吸,更可以去尋覓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有一部分女人,走進婚姻的圍城後,由於有了孩子,雖然感到婚姻的不如意,但仍為了維持這個家庭,忍辱負重,默默地承受心靈和生理上的雙重折磨,生活在痛苦、失敗的婚姻中。雖然自己很想解脫,但是卻舍棄不了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親手營造起來的家以及相處了多年的丈夫。所以,她們隻得隱忍地生活,艱難地維持著這個已經風雨飄搖的家。雖然她們很痛苦,但是她們犧牲自己成全了家庭,維護了自己的孩子。其實,這也是一種堅強。
女人的名字已經不再叫弱者。除了有自己獨立的人格,還具有獨立的經濟實力,她們不再依附男人,她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自己一個人去麵對,獨自解決。她們在傷心哭泣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勇敢地渡過。
擺脫依賴心理
女人天生就有柔弱的一麵,但優雅的女人不會將男人作為萬能的靠山。她們明白,女人不應隻是藤,也要成為一棵樹,她也有一副挺直了身板的傲骨。
不論是女強人,還是平凡女子,其依賴性都是存在的。不限於年齡,不限於成就,不限於個性。這種依賴心理尤其突現在對男人的依賴上。女人們總想將頭靠在溫暖的肩膀上,有一雙有力的手臂將自己摟緊,讓自己在波瀾不驚的港灣休息。這種特性的存在,社會潛移默化的因素占了絕對,自古所說的“男主外、女主內”,“嫁雞隨雞”的言談,對女性“小鳥依人”之態的讚美,縱容女性接受並放大這種依賴性。
由此看來,似乎女人依靠男人,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再堅強的男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再剛硬,也會有疲憊的時候。當他們疲憊、失落的時候,他們又該怎麼辦?他們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讓你依靠?是否會不厭其煩地為你遮風擋雨?
張愛玲用她的作品和她的切身體會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答案——男人這個“靠山”其實是不可靠的,女人,應該獨立。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為傾心的作品之一,主人公白流蘇是上海敗落的望族之後,離婚在家多年,為了生存需要,憑自己唯一的資質美貌與古典情韻,假借戀愛之名而將目標鎖定在富商範柳原身上。找個有錢的男人,以安排自己的將來,這就是這場愛情的實質內涵。白流蘇的精明、理智讓她獲得了婚姻的保護,而婚姻又使她陷入無愛的牢籠中。依賴婚姻,意味著依賴男人,而依賴男人的必然結局是:即使得到了生存的保障,也必將失去女人視之為生命的愛情和尊嚴。
而張愛玲本身,也曾切身體味過這樣的孤立無援。她深愛著大漢奸胡蘭成,愛得如火如荼,如生如死,全身心投入而忘了一切,而也正因為愛得太深,她在情感上極度地依賴胡蘭成,卻得到了最嚴重的傷害。
張愛玲曾三番五次去尋找他,他卻頻繁與別的女人有染,還反過來指責張愛玲,靠張愛玲寄錢給他度日。終於,清醒過來的張愛玲,明白了男人不是萬能的靠山,於是決絕地離開了胡蘭成,離開的時候,她曾對他說:“我自將萎謝了。”
張愛玲僅僅是情感上依靠他,得到的結果卻亦是萎謝。萎謝的不僅是青春,亦是愛情,還有一代才女的才情。
其實,男女相伴生活在一起,幸福與否,是靠雙方共同努力、共同相親相愛來造就的。一個女人,既要懂得依賴男人,令他充滿了保護欲,又要有獨立意識,不會像隻能依附在別的植物上生存的菟絲花,失去了男人這個依靠便無法生存。而且,男人的精力也有限,他們喜歡讓心愛的人依靠著,但也渴求陪伴在身邊的伴侶,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而不是一個事事依賴他的“孩子”,或情感上過度依賴他的“難纏女人”,讓他覺得被纏得太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