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生命的力度3(3 / 3)

戰國時期的鍾離春,人人都知道她是醜女,是齊國王後。這裏我們會想齊宣王是不是美女看多了,看花眼了,其實不然。鍾離春雖然模樣難看,卻誌向遠大,知識淵博。當時齊宣王執政的齊國政治腐敗、國勢危殆,齊宣王本人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離春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當麵一條條地陳述齊宣王的劣跡,並指出若再不懸崖勒馬就會城破國亡。齊宣王聽後大為震驚,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麵寶鏡。他認為有賢妻輔佐,自己的事業才會蒸蒸日上,正所謂妻賢夫才貴。這個身邊美女如雲的國王,最後把鍾離春封為王後。

還有,東漢時期的醜女孟光,長得又黑又胖,模樣極醜,父母已做好嫁不出去的準備。可仍有媒人替孟光與一醜男搭橋。孟光說:“非梁鴻不嫁。”梁鴻是當時大文人,不少美女想嫁梁鴻遭拒絕後得了相思病。而孟光對媒人說出的話一時傳為笑料,人們譏笑她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梁鴻聽說這些以後,沒有和別人一樣嘲笑孟光。他很欽佩孟光的人品和學識,相信她不是攀龍附鳳之人,毅然決定娶孟光為妻。後來梁鴻落魄到異地當傭工,孟光毫無怨言地隨同前往。夫妻二人患難與共,白頭偕老。

自信心可以幫你做到你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自信心是擊碎自卑的最好武器,是實現人生目標的最好幫手,是健康生活的源泉。

二十六、用特殊的解釋方式,調整好心態

做一些快樂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高興的、有益的事情,因為快樂是一種心態,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

擁有樂觀心態的人往往會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認為人生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心理感受。即使身處逆境,他們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盡量地將其調適到最佳的狀態。

英國思想家伯特蘭·羅素認為,人類種類各異的不快樂,一部分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例如,麵對現實的經濟狀況,以及生存的競爭,你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快樂狀態?孔子說:“仁者愛人。”隻有博愛的人才會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確,生命就像種地一樣,你播種了什麼就收獲了什麼,你給予了什麼就得到了什麼。

蘇格拉底有一次跟妻子吵架,剛走出屋子,他的妻子就把一桶水澆在他頭上,弄得他全身盡濕,他於是自我解嘲地說:“雷聲過後,雨便來了!”一個樂觀的人,當他麵臨苦難和不幸時,絕不自怨自艾,而會以一種幽默的態度,豁達、寬恕的胸懷來承納。樂觀的心態是痛苦時的解脫,是反抗的微笑,是一種境界。正如某位哲人所說,“一個人若能將個人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融在一起,便能歡暢地享受人生至高無上的快樂。”

要擁有樂觀的心態,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積極的那一方麵。一個裝了半杯酒的酒杯,你是盯著那香醇的下半杯,還是盯著那空空的上半杯?從籬笆望出去,你是看到了黃色的泥土還是滿天的星星?以不同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家做鞋子的公司,派了兩位推銷員到非洲去做市場調查,看看當地的居民有沒有這方麵的需求。不久,這兩個推銷員都將報告呈給總公司。其中一個說:“不行啊,這裏根本就沒有市場,因為這裏的人根本不穿鞋子。”而另一位則說:“太棒啦,這裏的市場大得很,因為居民多半還沒有鞋子穿,隻要我們能夠刺激他們想要的需求,那麼發展的潛力真是無可限量啊!”同樣一個事實,但有完全不同的見解。這實際上是心理學上的“漏掉的瓦片效應”,一棟房子頂上鋪滿了密密麻麻的瓦片,但有的人在看房頂時,不是看鋪得很好很整齊的瓦片而是專看那一塊鋪漏了的瓦片。自然,這種凡事專挑缺點,總是愛自己為難自己的人是不會快樂的。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馬丁·E·P·塞利格曼與同事彼德·舒爾曼在一項重要研究中調查了大都市人壽保險公司的推銷員,發現樂觀主義者能多銷20%。某公司受到了觸動,便雇用了100名雖未通過標準化企業測試但態度樂觀一項得分很高的人。這些本來可能根本不會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險額高出普通推銷員的10%。

通過各種方式的測試後發現:擁有好心態的人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都要優勝於心態不好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擁有好心態,因為擁有好心態,我們就擁有了健康,就擁有了快樂,就擁有了成功!

態度決定成敗

心態是什麼?心態就是你對人、對事的態度,心態在心理學上指動能心態與複合心態所包括的諸種心理品質的修養與能力。一個人的心態往往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人某一階段的人生走向。一個人若被不良心態左右,他的人生道路便可能步入荊棘之地,從而無法正確發展;一個人若是一直持有好心態,那麼,他的人生之路將會越走越寬,生命的景色就會越來越美,生命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