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來我的書房是生命圖書館!
我曾經見過一些福澤深厚的人,或曾在多世傳道授業的人輪回。他們的能量和普通人略有不同。例如一些人前世曾經做過祭司或道人,那麼他們的能量場會比普通人高一點,靈性會一直停留在第三眼,然而他們的靈性和過往積累的潛能在這一世等待著某一個契機出現,才能被激活開發。
通常觀靈師進入這一類人的元辰宮,他們的守護神會直接帶你去天界,看天門,求月老等等,跟天界的神仙打交道,直接在天界調節元辰宮。有時我會跑到天界去調整,再跑到人間調整。
兩個地方的元辰宮造型可能會不一樣,但是會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所以這些也是元辰宮探索中很神奇的地方。
什麼是“生命圖書館”?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囊括生命科技知識,還包括了人文和社科知識等技能的圖書館。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生命圖書館”的元辰宮個案。
這位個案是一個慧根非常強大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進入他的元辰宮,我就得上天。
沒錯,他的元辰宮在天上,福澤深厚。然而這位三十多歲的男士,在現實中,覺得自己太平凡,對目前的生活不甚滿意。他認為目前的工作,年薪二十多萬,九金的福利待遇相對其他工薪階層甚是優渥。工作上沒有勾心鬥角,無需激烈競爭,領導不會隨意施加壓力。如此狀態可混到退休,過一些清閑的日子。但是他覺得這樣的工作沒有意思,仿佛能一眼看到二十年後的生活,與今天無二。所以,他想在未來的二十年裏,要不要嚐試做一些新的事情,新的工作。他認為,三十多歲的年紀,趁早跳槽還可以拚搏一下,但是十五二十年後就沒有競爭力了。他說:“在該拚搏的年紀是不是要選擇安逸呢?我不知道。所以就來看看元辰宮。”
正式開始進入觀元辰狀態。
一進去發現他的元辰宮在天上,格局很大。大廳明朗寬敞,天燈也很明亮。客廳窗戶有十幾扇玻璃落地窗,但是沒有打開——心思沒有敞開,和人缺少互動,沒有人脈。
接著我走進廚房,發現這個廚房像電視裏的清宮禦膳房。一邊有六個灶,另一邊又有六個灶,十二個灶,配十二位廚娘。廚娘們很想燒菜,但是沒有灶爐沒有開火。於是這“禦膳房”就有種“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氣氛——也就是說在事業上有人想幫個案推進一些東西,但是他沒有執行力,沒有衝勁,懶懶散散地不知道要幹嘛。
這時如果我要把火力全開,他就會刷刷刷地勤快幹活,從待退休的老油條的狀態變成起早貪黑的工作狂,類似那種每天隻睡三四小時工作機器。這種情況,觀靈師不會火力全開,而是先讓他緩一緩,擔心他能量負荷不足,先幫他開十個灶,看看他的狀態是否適應。
一般來說,在元辰宮裏,一般的老板格局會有四五個灶;普通人會有兩個灶,或者兩個灶中間有個小煤氣灶。我見過一些連鎖店的老板有六七八個灶。但是這普通白領卻有十二個灶,情況很有趣。
這時候我想了解他的技能部分——究竟是什麼情況讓他擁有大老板格局的情況下一直安心於打工?於是我來到他的書房,發現書房平平無奇,麵積不大,整個元辰宮的格局就書房最普通,最小。但是這個書房的吸頂燈是大圓燈,竟然與房間的直徑相等,並且非常明亮。
他的書櫃隻有普通人書櫃的一半大小——這說明他在知識方麵一直沒有自我精進,畢業後就沒有努力學習,慵懶地過日子。
一般情況下,觀靈師覺得個案的書少,會把書櫃的書加到八分滿。
細心一點的人會翻開書,給個案增加一些技藝。我這時候覺得個案的書櫃非常奇怪,什麼內容都有,可是每一種類目的書隻有一本。於是我就伸手去觸摸每一本書,看看裏麵有什麼問題。
我去觸碰到第一本書的時候,這個書房的格局突然變得超級大。書櫃延展開來,一個類目的書變成了一排,逐漸變得像生命圖書館一樣。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他書櫃裏的書其實是各種書籍的目錄,實際上我看到的是一個多種類目書籍的目錄書櫃。
這個時候我看著巨大的生命圖書館,明白到他的技能很多,但是他一直不知道怎麼激活。而這些技能都是經過累生累世的學習(包括今生)而積累的。由於第一次見到那麼大的書房(圖書館),我便去翻查個案的阿卡西記錄。
阿卡西記錄是關於人從存有開始的靈魂記憶。有些靈魂碎片的記憶有幾千年,我們可以從這些碎片找到他某些特質的源頭。
經過翻查,我發現他前世都從事教師、教育研究者和科學研究者的工作,其中兩世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三歲小孩都認識的某位科學家。然而他麵對陌生人、當下的環境,隻展現出一個小書櫃。我覺得實在是很可惜,這明明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物,為什麼會活得那麼迷茫?當我把個案的情況和自己的看法說出來,個案熱淚盈眶地握著我的手,無語凝咽的樣子。我感覺到他內心的疑問被我點中了,也很替他感到欣慰。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接下來就知道需要如何調整了。我盡力幫他調整和穩固元辰宮的狀態,之後他也陸陸續續來找我調整了半年。
半年後他再聯係我。原來他辭職開了一家公司,正式運營半年後賺了三千萬。目前還在火力大開的狀態。我聽到這個消息,心想還好他內心有個聲音在不斷響起,否則就讓自己的內心一直下去嗎?
另外,希望大家不要自我設限,很多人覺得“我的環境如此,那麼我就隻能做這樣的人”。這樣隻會讓你在自己的螺絲殼裏越來越僵。我們的靈魂是希望我們舒展和健康的,既不需要多餘的擴張和膨脹,又不能自我設限和憋屈。尊重內心的聲音舒展地生活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