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府的前廳裏,柳安國正在招待前來傳旨張公公,備好香茶果品自然不在話下,此次張公公到相國府並非是來傳欽宗的聖旨,而是傳皇太後的懿旨。
柳安國領了旨問道:“此時已過了酉時三刻,眼看天色將晚,不知太後娘娘召老臣和犬子入宮,所為何事?”
張公公笑道:“相國大人與太後娘娘本是親戚,此次娘娘宣相國進宮,並無國家大事要商議,隻是親戚間的相互走動,論些家事罷了!”
柳安國聽了這話,心裏更是不解,自己的夫人雖與太後是表姐妹,但平日裏的來往並沒多少,王太後身居宮中,乃是當今欽宗的生母,自己更不敢有多少打擾。
這次突然宣他進宮,並將自己的兒子帶上,也是罕見,因為內宮之中,外戚男眷向來不允許私自走訪,柳逸玄上一次入宮還是五年前,那時太後壽辰,柳逸玄跟隨母親範夫人進宮為太後祝壽,此後再也沒有去過皇宮大內。
柳安國送走了張公公,忙讓升官去後院通知範夫人和柳逸玄。柳逸玄聞訊趕忙來到客廳,問道:“父親,是皇上要讓我進宮嗎?難道聽說了我要上陣殺敵,想封我為大將軍?”
柳安國聽他說話不著邊際,便說道:“休要胡言亂語,趕快去換衣服,是太後娘娘要見你!”
範夫人道:“太後要召見玄兒?所為何事啊?”
柳安國道:“我也不知啊,去了就知道了,趕快去拿我的朝服給我換上,免得誤了時辰。”
範夫人忙喚春蘭、秋菊等丫鬟,拿來衣服給這爺兒倆捯飭了一通,劉管家又叫人備好了轎子,帶了幾個隨從跟隨著一起向大宋皇宮奔去。
沿朱雀街北上,過金水橋便是大內正門宣德樓。宣德樓高約十丈有餘,簷牙交錯,鬥拱翼然,金瓦朱牆,玉柱雕欄。宣德樓下設有五洞城門,門皆金釘朱漆,高大壯觀,正中門為宣德門,左右各有兩洞掖門。
柳府一行人來到左掖門,禦林軍攔下轎子盤查詢問。管家劉福上前告曰:“相國大人奉太後娘娘旨意,進宮見駕!”禦林軍見是柳相國的轎子,便開門放行。
柳逸玄拉開較簾,探出頭來跟禦林軍打招呼,“嗨,你們好!辛苦了!”
一位禦林軍首領訓道:“皇宮大內,禁止喧嘩!”
柳逸玄撇了撇嘴,便安靜下來。柳逸玄雖然在故宮博物院上班,但參觀還住著皇室成員的大內禁城還是頭一次,他不免有些興奮,他還想看看宋欽宗長什麼樣子呢?問問他見過那幅《清明上河圖》沒有?能得到這麼一次北宋皇宮一日遊的機會,他心裏激動不已。
入宣德門,便是大慶殿,殿分兩樓,左右開列,如寺院鍾樓一般,內設禦史台和樞密院。
繞大慶殿右側禦街前行,便是中書省,往常柳安國在此處理朝廷事務,柳安國掀開簾子往中書省衙門望去,看到仍有燈火在亮,想來是這幾日邊關戰報不斷,屬下官員仍在熬夜值守。
過了中書省便是門下省和六部衙門,幾個家丁抬著轎子在幾個小太監的引領之下,七拐八拐的來到**門口,柳安國下了轎子,囑咐了劉管家道:“你與府裏的家丁靜靜待著,切不可隨意走動,隻需在兩側的門房看守等候便可。
眾人領了命令,便到門房裏各自休息,劉安國拉著柳逸玄慢步進了**大門。太後所居的寧壽宮在**正中位置,柳安國跟著幾個小太監沿著宮牆禦路緩緩走去,此時天色已黑,幾處宮院的門口已高高掛起了宮燈。
柳逸玄左瞧瞧右瞅瞅,一路東張西望,看到的幾個宮女打著燈籠來來往往,一個個穿著鮮豔,身量苗條,不免又回頭多看了幾眼。柳安國回身扯住他的衣服,拉著他繼續往前行走,又過了幾個路口便到了寧壽門,此時張公公已在門口等候,連忙上來迎接。
“柳相國來了,太後正在裏麵等著你們爺兒倆呢!”張公公細聲說道。
柳安國連忙回禮,說道:“有勞張公公了,煩請進去通報一聲!”
張公公笑道:“不用通報了,太後娘娘吩咐下官在此等候,隻要你們爺倆一到,隨時就可以入宮!快隨我來吧!”說著便引柳安國父子往寧壽宮而來。
入了正殿,轉過一道錦繡山河屏風,便到了暖閣,此時並非冬日,暖閣也並未供暖,隻有一道珠簾隔著內室和外廳。
張公公奏道:“啟稟娘娘,柳相國和柳公子來了!”
柳安國伏地便拜,柳逸玄見老爹跪下,也跟著跪下。柳安國道:“老臣攜犬子給太後娘娘請安,願太後福壽永康!”
“柳卿家不必多禮,快快請起!來人,賜座!”簾子後麵傳來了一個中年女人的聲音。
柳逸玄低著頭想透過簾子的縫隙往裏麵瞧瞧,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身穿皇袍的婦人高坐在鳳椅之上。兩個宮女拿來兩個圓凳給柳家父子,柳逸玄連忙接了過來,看到宮女們各個美豔,連忙笑道:“謝謝姐姐!”宮女見他這麼講話,也都嘿嘿笑他。
這時隻聽得簾子內珠玉聲響,太後緩步走下寶座,幾個宮娥開了簾子,柳逸玄才看到太後的尊容,果然是富麗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