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四王進京(上)(1 / 2)

柳逸玄帶著靈兒從城外的相國廟會回到城內,又在天黑之前把她送回了宮中,以免太後過多擔心。

金國的使團又在京城待了三天,等到九月十二日的時候,欽宗終於和眾位大臣們商量出來了結果。在柳安國的努力勸諫之下,欽宗並沒有完全接受金人的條件,而是繼續拖延給金人進貢的時期,並寫下國書告訴金主完顏晟,隻要金人的兵馬能先從河北、太原等地退兵,大宋願意年年以金帛進貢。

其實,宋朝君臣的這種外交手段雖然不算高明,但也非常實用。欽宗知道自己打不過金人,所以沒有把話說得太絕,如果一口否絕的金人的條件,有可能激起金人的憤怒,若惹得他們揮師南下,反而是不美。另一方麵。如果完全答應金人的條件,一來無法讓朝中那些主戰的大臣們接受,二來也怕金人背信棄義,即使得到了進貢的金銀財物,也不會罷兵回去。因此,欽宗才用這種和金人相似的手段答複了金人,如果金人果然撤軍,那大宋就可像當年宋遼澶淵之盟一樣,用金銀布帛換取邊疆和平。

以三皇子完顏佑為首的金國使團得了欽宗的答複,便攜帶了宋國國書返回上京複命。欽宗又采納柳安國之言,積極在國內備戰,以防金人偷襲中原地區。欽宗傳旨兵部尚書孫傅,將五萬關西兵馬調往洛陽駐守,又命汝州、鈞州、相州、黃州、濟州各調一萬兵馬前來支援汴京一帶的防線。除此之外,欽宗決定將分封在外的幾位藩王招至京城,常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欽宗趙桓也希望自己的這些兄弟們能為大宋的社稷出謀劃策,也希望他們能夠在最危難的時候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因九月二十日是顯恭太後的壽辰,欽宗以諸王可來京城祝壽之名,發下詔書,召肅王趙樞、景王趙杞、濟王趙栩、康王趙構四位藩王進京。

欽宗為了顯示對諸位兄弟的重視,特命禦林軍的將領們在各位王爺進京之時到城外列陣迎接。柳逸玄作為禦林軍副都統自然又要忙活一番,自得了聖旨之後,便與駙馬秦順商議對策。

秦順道:“此次聖上召四位王爺進京,一定是來商議重大的事情,既然讓我們出城迎接,可見聖上對各位王爺的厚愛之深,隻是這幾位王爺封地不同,肯定會從不同的方向進城,肅王封在洛陽,應從西門進來,景王封在荊襄,會從南門入城,那濟王和康王皆從東來,會在東門入城,柳賢弟,你看咱們是怎麼分工合適?”

柳逸玄一聽康王趙構也會來京城,自然想早點見他一麵,看看這位南宋的開國皇帝會是一個怎樣的人。關於趙構,後人總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能在國家滅亡之際挑起大梁,得以讓宋室宗廟的香火延續下去,讓那些南遷的漢人沒有徹底淪為亡國奴,這本身也是他的一大功績。也有人說他輕信秦檜讒言,害死武穆嶽飛,不思收回故土迎回父兄,實是存有私心,隻圖戀及帝王之位而不顧民族尊嚴,實屬一個無恥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