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資者必備的有效投資理念(1)(1 / 3)

不管你承認與否,財富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掃除那些橫亙在幸福生活前麵的現實障礙。因為沒有“牛奶麵包”,愛情很難長久甜蜜;沒有金錢,婚姻很可能會出現“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局麵;沒有金錢,不僅不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甚至連衣、食、住、行都是難事……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適度追求財富。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加財富呢?答案就是投資。

那麼,如何投資才能實現財富增長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一些必備的有效投資理念,諸如投資越早越好、保住本金是投資最重要的前提、在投資中要知錯就改、正確看待投資風險……這些理念都是在進入投資市場之前必須要知道的。

隻知道埋頭努力學習或工作的人,或許會失去賺錢的時機

比爾·蓋茨,全名威廉·亨利·蓋茨,微軟公司創始人。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1975年,蓋茨念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做了個讓很多人震驚的決定——離開哈佛。他認為他不能錯過發展計算機事業的大好時機。離開哈佛後,他將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和好友保羅·艾倫共同創建的微軟公司中,數年之後,微軟成為全球領先的個人電腦軟件供應商,比爾·蓋茨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豪。

馬克·紮克伯格,20歲時考入哈佛大學心理係和計算機係,2004年,大學二年級的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的宿舍裏創辦了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2004年底Facebook的注冊人數已經超過了100萬,為了專心投入到Facebook的運營和發展中,紮克伯格選擇了退學。2008年,紮克伯格成為全球最年輕的成功創業的億萬富豪,而Facebook也成為全球知名的社交網站。因為和比爾·蓋茨的輟學經曆類似,紮克伯格被稱為“蓋茨第二”。

試想一下,假如比爾·蓋茨像他的那些埋頭苦讀的同窗們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那麼蓋茨就會失去發展微軟的最佳時機,也就失去了賺錢的機會,他就不可能成為世界首富。同樣的,如果紮克伯格隻知道學習,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那麼,他也會失去賺錢的時機,不可能如此富有。正如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所言:“隻知道努力工作或學習的人,很容易失去賺錢的時機。”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隻知道一味地努力工作賺錢,卻忽略了賺錢的另一個更為有效的途徑,那就是投資。還有一部分人明明知道可以通過投資來賺錢,卻由於害怕投資的風險而遲遲不願意開始投資,他們認為錢放在銀行裏更省心、更踏實。然而,放在銀行裏的錢真的像人們認為的那樣那麼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近年來,通貨膨脹率不斷上揚,很多人存在銀行裏的錢的價值在無形中縮了水。如此一來,不僅白白錯過了很多投資賺錢的大好時機,還遭遇了通脹下的財富縮水。

事實上,如今積累工資,然後把錢存進銀行的做法已經不能使財富保值、增值,唯有投資理財才是明智之舉。一個人一生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通過努力工作賺錢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金錢的保障。投資理財不但能夠有效地抵抗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還能夠在長期合理的投資中收獲可觀的投資回報,從而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通貨膨脹到底有多可怕呢?舉一個例子:假設你現在有100元錢,且通貨膨脹率連續十年為4%,那麼十年後多少錢才相當於現在的100元呢?按照公式計算,答案是148元。換言之,即10年之後你需要148元才能夠買到現在100元就能買到的東西。由此可見,即使你不想賺大錢,你要想使自己的資產能夠保值,也必須要學會投資理財。

下麵我們一起看一個真實的理財案例:

王傑,畢業於北京某名牌大學經濟係,家在外地。他和那些隻知道埋頭努力學習的同學們不一樣,他在學習之餘,總是尋找各種機會賺錢。剛上大學的時候,他就在一個教育培訓機構找到了兼職的工作,不上課的時候他就去那邊上班,每月除有固定的工資外還有獎金;這份工作他總共做了3年零2個月,總共攢了2萬元錢,臨畢業的時候,他把這2萬元錢投進了股市。大學畢業後他進了一個私企做了一名普通的白領,雖然工資很少,但是他每個月都會從中拿出一部分進行儲蓄,一部分投進股市。

30歲的時候,王傑升任公司的經理,月收入過萬,很快,他和女朋友結了婚;王傑的妻子是某國企的主管,月收入也不低,兩人婚後約定每月將各自收入的一半存進銀行,剩下的錢用來買股票等證券類產品;幾年後,他們從儲蓄中拿出一半作為首付,貸款在其所在的城市的五環買了一套房子,此時他連續十幾年的股票投資已經為他帶來了50萬元的回報。買房之後,夫妻倆每月除了還房貸外,依舊延續了儲蓄和投資的習慣,他們的生活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但是也很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