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宗教史料。以上兩類都可算是宗教史料;但這裏麵最可寶貴的是一些佛經、道經之外的宗教史料。如禪宗的史料,如敦煌各寺的尼數,如僧寺的賬目,如摩尼教(Manichaeism)的經卷的發現……皆是很有價值的史料。
(丁)俗文學(平民文學)。我們向來不知道中古時代的民間文學。在敦煌的書洞裏,有許多唐、五代、北宋的俗文學作品。從那些僧寺的《五更轉》《十二時》,我們可以知道“填詞”的來源。從那些“季布”、“秋胡”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小說的來源。從那些“《維摩詰》唱文”,我們可以知道彈詞的來源。
(戊)古書寫本。如《論語》,《左傳》,《老子》,《莊子》,《孝經》等,皆偶有校勘之用。
(己)佚書。如《字寶碎金》,賈耽《勸善經》,《太公家教》,韋莊《秦婦吟》,王梵誌《詩集》,等等,皆是。
(庚)其他史料。敦煌藏書中有許多零碎史料,可以補史書所不備。如沙州曹氏的曆史,已經好幾位學者(如羅振玉先生等)指出了。此外尚有無數公文,“社司轉帖”,戶口人數,賬目,信劄……皆有史料之用。
三、神會的《顯宗記》及語錄
在禪宗的曆史上,神會和尚(荷澤大師)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六祖(慧能)死後,神會出來明目張膽地和舊派挑戰,一麵攻擊舊派,一麵建立他的新宗教——“南宗”。那時舊派的勢焰熏天,仇恨神會,把他謫貶三次。禦史盧奕說他,“聚徒,疑萌不利”,初貶到弋陽,移到武當,又移到荊州。然而他奮鬥的結果居然得到最後的勝利。他死後近四十年,政府居然承認他為“正宗”,下敕立神會為禪門第七祖(貞元十二年,西曆796)。從此以後,南宗便成了“正統”。
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後來研究禪宗史的人都往往忽略了他;卻是兩個無名的和尚(行思與懷讓),依靠後輩的勢力,成為禪宗的正統!這是曆史上一件最不公平的事。
神會的語錄與著作都散失了;世間流傳的隻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裏載的一篇《顯宗記》,轉載在《全唐文》(卷九一六)裏。我當時看《顯宗記》裏有這幾句話:
自世尊滅度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同說如來知見。至於達摩,屆此為初,遞代相承,於今不絕。
我很疑心“二十八祖”之說不應該起的這樣早,所以我疑心這篇《顯宗記》不是神會的著作。
我到巴黎,不上幾天,便發現了一卷無名的語錄,依據內容,定為神會的語錄的殘卷。後來我從別種敦煌卷子裏得著旁證(例如《曆代法寶記》),可以確定此為神會的語錄。(卷子號目Pelliot3488)
過了幾天,又發現了一長卷語錄,其中一處稱“荷澤和尚”,三次自稱“會”,六次自稱“神會”,其為神會的語錄無疑。此卷甚長,的確是唐人寫本,最可寶貴。(號目P.3047)
從此世間恢複了兩卷《神會語錄》的古本,這是我此行最得意的事!
我到了倫敦,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卷破爛的寫本,尾上有“頓悟無生般若訟一卷”九個字。我讀下去覺得很像是一篇讀過的文字;讀到“如王係珠,終不妄與”,我忽然大悟這是《顯宗記》的“如王髻珠,終不妄與”!檢出《顯宗記》全文細校,始知這殘卷果然是向來所謂《顯宗記》的古本,前麵缺去約三分之一,從“□□不有,即是真空”起,以下都完全。
此殘本有可注意的兩點:
第一,此卷有原題,叫做《頓悟無生般若訟一卷》。南宗本是“頓宗”,主張“頓悟”;此文中有雲:
般若無照,能照涅槃;
涅槃無生,能生般若(《顯宗記》“照”作“見”)
又雲:
無生既(《顯宗記》作“即”)無虛妄,法是空寂之心。
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原卷脫此三字,依《顯宗記》補)而真解脫。
可證原題不錯。“訟”當是“頌”或“說”之訛。《顯宗記》當是後人立的名字,應該改用原題。
第二,上文我引了那幾句可疑的話,指出“二十八祖”之說不應出現如此之早。此卷裏卻沒有“自世尊滅度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同說如來知見”二十四個字。此可見這二十四字乃是後人添進去的。這一點可以證明“二十八祖”說的晚出,又可以使我們承認這篇文字為神會之作了。
此卷與《顯宗記》傳本,文字上稍有異同,我已一一校出了,將來可以發表。(號目Stein468)
從此以後,我們不但添了兩卷神會的語錄,又還給《顯宗記》洗刷去後人添入的字句,恢複了原本,恢複了他的信用,也可以說是替神會添了一件原料了。
四、所謂《永嘉證道歌》
《大藏經》裏收有永嘉玄覺和尚的《證道歌》一篇,向來無人懷疑。
但此篇卻使我們研究史料的人十分懷疑。為什麼呢?舊史都說玄覺是六祖同時的人,曾參謁六祖,言下大悟,六祖留他一宿,明日下山去。故他有“一宿覺”的綽號。六祖死於先天二年(713)。《聯燈會要》說玄覺也死於先天二年。《釋氏通鑒》說他死於先天元年(712)。《宗統編年》說他死於開元二年(714)。無論如何,舊史都說玄覺與六祖同一年死,或先後一年死。
然而《證道歌》裏已有這些話了:
建法幢,豎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