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上)(1 / 3)

寶雞,法門寺地宮口。

“目前,法門寺文化景區整體資源利用仍舊很不夠,名不符實,亟需進一步開發,使其成為集世界僧眾朝拜、文化交流、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旅遊景區。秦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乾陵等,都屬於曆史文物,但就某種程度而言,基本上也都是一次性的,絕大多數遊客很難會再來第二次。然而,宗教旅遊點則有其特殊的地位及人文內涵,能吸引信徒和遊客多次朝拜、瞻仰、進香、參觀……”

一直參與法門寺考古發掘的韓金科,麵對大眾媒體鏡頭時,依然在貫徹力薦尚須更進一步建設法門寺文化景區,以拉動陝西旅遊東線產業拓展需求的觀點。

“法門寺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利用法門寺地下出土文物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建設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將成為佛指舍利安奉供養和瞻禮中心,和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教文化中心。合十舍利塔天軸與地軸交彙點,即塔下地宮就安奉佛祖舍利……”旁側這位一並在接受采訪並發表言論的人,是負責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的總工程師鄭毅。最近一段時間,鄭毅算得上是各大報刊界的“當紅人”,不加誇張地說,但凡混這口飯吃的,閉著眼均能從茫茫人流中嗅到他氣息所喘的位置。

眾所周知,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法門寺地宮,堪稱一部追溯曆史文化的佛教“史記”,也是一幅再現佛教聖地的曆史畫卷。今時今晨,地宮揭展之日現場,除卻這幾位頗惹世人矚目的焦點人物,自然也少不了電視台的新聞工作者們。放眼望去,那群尖牙利嘴人可是無不共聚在此,同樣在蠢蠢欲動地爭相捕捉最熱最毒最新的獨家消息。

“嗨,我是申報的記者!話說法門寺地宮早年既已有所發掘,起初,曾有傳言說,洞裏乃是處地宮密室,而且有許多青蛇盤踞其中,也有另外的傳言說,相傳洞裏藏有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到底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又該如何解讀,就待一刻鍾後,深入其間,透過曆史的隧道,來探尋這座充滿夢幻色彩的仿帝王陵寢地宮。也正因此,大家可以有目共睹到,在我現下站立的身後不遠處,幽邃的法門寺地宮口前,此時此刻已然排擠了數以千計的觀瀏客!未入塔門,遠遠便可見,清幽燈光照射下的地宮,尤顯神秘……”

“滴、滴、滴滴滴……”

就在這時,喧堵的地宮上空,不期而然驟然爆竄起一陣強壓過一陣的緊急警報長響音。空靈得像極午夜驚鈴。頓時,喧吵的地宮口,頃刻變肅寂,在場人皆不約而同屏息搜循聲響發源方向。

“是地宮井蓋!”身為總工程師的鄭毅,即時率然做出判斷,辨識出這串串間歇不斷聲音理應發自於地宮中心的蓮花藻井。

“趕快去監控室看看!”與此同時,韓金科在聽過鄭毅話後,也立馬拿決定策。

眾人眼見韓金科和鄭毅俱是匆匆離開場地,一前一後速度地朝向地宮口疾走去,隨即猶如開水般沸騰了。

整個過程短暫得僅隻三五分鍾而已,倉促之間,其中也不乏反應敏銳的眼明手快者,跟著就紛紛故作磕絆樣態,尾追於韓金科與鄭毅屁股後,連擠帶衝共同混進了尚未延至正式開放點鍾的地宮展廳出入口內。

展廳走廊左拐角處監控室裏,由紀錄的監控畫麵可以清晰查尋見,約莫十分鍾前,曾有一小隊環保人員途徑過廳堂。因為身上穿的手上戴的臉上遮的都是地宮管理辦統發的標準工作服裝,所以周圍的清場員工並沒有對他們做仔細核詢。

緊接著,場景跳轉,有人在背對監視器摘口罩,鬼鬼祟祟地趁人不注意,躡手躡腳摸向了珍寶館門徑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