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的開場白營造氛圍
大家都知道,開場白給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往往能起到先入為主、吸引聽眾的效果。而精彩的開場白就像磁鐵一樣,可以緊緊地吸引聽眾,增強他們對活動內容的興趣。那些有經驗的主持人,他們的開場白,多是經過反複推敲、認真琢磨的。因此,現場主持一定要有精彩的開場白,應該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式,比如“現在開會,請領導做報告……”我們應該按照活動的具體情況談談會議的內容、活動的形式、會議的特點,或提出活動的要求,等等。因境製宜,靈活設計,在開場白中最好有幾處詼諧幽默的內容,盡量製造樂趣,使聽眾發自內心地微笑。
如某校邀請話劇《光緒政變記》中慈禧太後的扮演者鄭毓芝做演講,主持人是這樣開場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好不容易把“老佛爺”慈禧太後請來了!“老佛爺”鄭毓芝女士在戲台上盛氣淩人,“皇帝”“太監”“大臣”見了都諾諾連聲,磕頭下跪。而在台下,她卻和藹可親,熱情誠懇。她方才和我談起,她還曾扮演過《秦王李世民》中的“貴妃娘娘”、話劇《孫中山》中的“宋慶齡”。她是怎樣把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的呢?下麵就有請鄭毓芝女士上台開始她今天的演講。
主持人很幽默地把發言人是誰,她的概況及發言的內容巧妙地介紹了出來。通常情況下,開場白的內容主要包括活動的背景、主題、目的、意義、程序。語言需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楚,語調與主持人的表情都需要與活動氣氛協調一致。
營銷講師金克言先生在一次有近千名觀眾參加的演講會上準備演講,可台下隻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於是他說:“從大家的掌聲中可以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大家不認識我;第二,大家對我的長相可能不太滿意。”短短幾句話縮短了他與觀眾的距離。台下觀眾大笑,掌聲一片,反應強烈多了。他接著說:“大家的掌聲再次證明了我的觀點!”話音剛落,台下觀眾笑得更厲害了,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這個開場白既活躍了場上氣氛,又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的心理距離,一箭雙雕,堪稱一絕。
通常情況下,演講開頭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演講時獲取聽眾注意力的方式隨著題材、聽眾和場景的不同而改變,一般可以運用事例、逸聞、經曆、反詰、引言、幽默等手段達此目的。
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中有一段故事,寫方鴻漸到本縣省立中學發表演講,他事先精心準備了講稿,可是到場後卻發現稿子不在手邊,這時急也沒用呀,聽眾已在熱烈鼓掌,方鴻漸隻好上場了,但他的開場白卻講得很精彩。
呂校長,諸位先生,諸位同學:
諸位的鼓掌雖然出於好意,其實是最不合理的。因為鼓掌表示演講聽得滿意,現在鄙人還沒開口,諸位已經滿意地鼓掌,鄙人何必再講什麼呢?諸位應該先聽演講,然後隨意鼓幾下掌,讓鄙人有麵子下台。現在鼓掌在先,鄙人的演講當不起那樣熱烈的掌聲,反覺到一種收了款子交不出貨色的惶恐……
聽了方鴻漸的演講,聽眾大笑,記錄的女孩也在笑,走筆如飛。
應該說,方鴻漸的開場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為什麼?當聽眾鼓掌後,他卻一反眾人常有之態,先假意否定聽眾鼓掌,引起觀眾興致。聽眾想弄清“為什麼我們的鼓掌其實是最不合理的”?方鴻漸的解釋既出人意料,又幽默風趣,自然深受觀眾喜愛了。
在主持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富有啟示性的誘導性的語言,引導現場聽眾融入活動氛圍,讓所有的聽眾集中注意力。開場白需要盡可能地避開死板的格式,而是應出語不凡,讓聽眾不知不覺間進入自己精心設計的“圈套”。在開場白中,我們可以直接點題,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地將活動的內容、主題說清楚,讓現場的聽眾明白這個活動的主旨到底是什麼。在開場白中,我們還可以巧妙的借題發揮,或是活動的氣氛,或是活動的主旨,從而調動全場的情緒,製造適宜活動開展的氣氛,讓現場的聽眾亢奮起來。
詼諧語言讓演講別具一格
在演講過程中,若是運用一些詼諧的言語,則會讓你的演講別有風趣。幽默的語言能充分調動聽眾的熱情,而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期待你的下一次演講。通常情況下,演講內容大多是枯燥而乏味的,不是專業知識,就是大量的辭藻堆積,在這種情況下,演講者講得費勁,而聽眾聽得也煩躁。更何況在現代社會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誰願意坐上幾個小時來聽一些枯燥無味的演講呢?唯一可能的理由就是,演講者本身很有趣,總是擅長使用一些幽默詼諧的語言。否則,即便大廳坐滿了聽眾,但對聽眾來說,卻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他們根本就沒注意聽你講了什麼。
下麵是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在南京大學的一段演講:
“我問你們洪書記講什麼,洪書記說,你放開來講吧,這是南大的傳統。這個授權太大。由此我想起一個未經證實的小故事,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一次給全國老百姓演講,說:‘我今天講以下五點。’結果講到第四點,想不起來第五點了(笑聲)。以後小布什講話,再也不事先說講幾點了,常說‘我講以下幾點’。所以,今天我向人家學習,也講以下幾點。
“我大學讀的是英文,現在,誰都會說OK,大學生、小學生都會說,當官的會OK,小品演員更不用說。但我讀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一說OK,老師就要扣分。為什麼呢?原來,OK,是美國最大的海港紐約港一個碼頭工人英文名字的縮寫。這個碼頭工人,沒有念過什麼大學,也沒有念過中學,就是幹粗活的,他負責檢查包裝箱是否合格,他認為合格,就會寫上自己的英文名字:一個‘O’一個點,一個‘K’一個點。慢慢地,人們一看到OK,就知道可以了,好啦!所以,現在一個事情好了,大家都說‘OK’。
“歐洲文藝複興之前,在現在的意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上有一個地方叫佛羅倫薩,它是但丁的故鄉,那裏的飯菜做得不錯,餐廳裏的男服務員為了吸引顧客的注意,用腳尖走路,上牛肉的時候,頭上戴的牛角,上羊肉的時候頭上戴的羊角,事實上這就是芭蕾舞的起源。
“最初的芭蕾舞是以男主角為中心,婦女是不能上場的,後來法國出了個國王,叫路易十四,也叫“太陽王”,他從佛羅倫薩娶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就把原始的芭蕾舞帶到法國的皇室。慢慢就有了商業性的演出,但還是以男演員為主,女演員上台演出,必須穿拖地的長裙,到1688年,有四個女孩特別大膽,她們背著導演,背著舞台監督,商量好要脫掉長裙穿比較短的裙子演出,沒有想到演出效果出乎導演的意外,受到觀眾的喜愛。從此以後,女演員慢慢占領舞台中心。你看,這麼高雅的藝術,也是勞動人民創造的。
“我對南大很有感情。很早就讀過匡亞明校長的文章。”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可謂是笑聲不斷,原本南大隻能容納500人的禮堂頓時一下子爆滿,連人行道都站滿了人。由於李肇星詼諧的語言,使整個會場的氣氛變得輕鬆而愉快,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
微軟公司總裁兼CEO史蒂夫·鮑爾默,2000年9月19日,在清華大學禮堂做了題為“一切都會在互聯網中實現”的演講。他的演講是這樣開始的:“能夠在這裏和大家交流,是我無比的榮幸。對我來說,學生幾乎是我最樂於為之做演講的聽眾。張亞勤(主持人)介紹了我的學生時代,當時我和比爾·蓋茨一起在哈佛讀書。我可以向大家保證,我曾經當過學生,我也曾經有過頭發。”這個詼諧幽默的開頭,縮短了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了輕鬆的交流氣氛。
對於演講者來說,需要充分顯示自己的幽默感。一句得體俏皮的話,會立即縮短你和聽眾之間的距離,並獲得聽眾的好感;幾句應對難題的機智回答,會讓自己擺脫困境,並展示美好的自我形象,獲得聽眾的同情和讚美。
著名書法家啟功也喜歡詼諧風趣地說話。一次參加學術研討會,主持人說:“下麵請啟老做指示”。啟老接上去的話卻是:“指示不敢當,因為我的祖先活動在東北,是滿族,屬於少數民族,曆史上通稱‘胡人’,所以在下所講,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說’……”逗得全場觀眾哈哈大笑。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領導幹部不會脫稿演講,隻會照本宣科念稿,不論是大小會議,麵對媒體記者,還是酒會應酬場合,講話均需秘書寫講稿,結果是領導幹部話風趨同,毫無演講者個性,聽眾昏昏欲睡。而也有這樣一些領導,他們演講時幽默風趣,一句詼諧的語言就帶動了全場的氣氛。
說話富於幽默感的人,在感染周圍聽眾的同時,也會給聽眾增添快樂。領導幹部在演講時,如果能發揮幽默的作用,讓聽者產生激情,那麼,他的演講內容就會感動聽眾,征服聽眾,群眾才會信任他,佩服他,追隨他。
即興講話要融入幽默風趣的語言
若想即興講話能夠有效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需要融入風趣幽默的語言。有的即興講話是在靈感迸發的時候產生,這樣的講話通常會在討論會上、酒宴上、各種聚會上,偶爾也會在意外情形中發生。這種即興講話大多風趣、幽默,講話者可以通過別人的一席話來使自己產生聯想,或者借景生情引出自己的思緒,達到風趣幽默的目的,讓自己的講話趣味十足。人們通常在特定的場景中發表即興講話,為了使講話有趣,不妨關注眼前的客觀事物,從而讓自己產生某種興致而臨時發表講話。所謂“興之所至,有感而發”,這種講話大多是風趣而幽默的。
1945年5月4日,雲南大學、中法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在雲南大學的操場上舉行紀念“五四”大會。會議開始不久,天空突降暴雨,一些學生離開會場避雨去了,會場秩序大亂。這時聞一多迎著暴雨站在台上高呼:“熱血的青年們過來!繼承五四精神的熱血青年站起來!怕雨嗎?我來講個故事:今天是天洗兵!武王伐紂那天,軍隊正要出發,天下大雨,於是領頭人說,‘此天洗兵’。把蒙在甲胄上的灰塵洗幹淨,好上戰場攻打敵人。今天,我們集合起來紀念‘五四’運動,天下雨了,這也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上來,走近來!勇敢的人走攏來!”
相比那些枯燥無味的講話,聽眾更青睞於那些風趣而幽默的講話。本來,參加某種活動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在開始之前還來一番枯燥無味的講話,豈不是減少了活動本身帶來的歡樂氣氛;若是參加會議,就更需要發表有趣的即興講話了,會議本身是枯燥、無聊的,若是來一點有趣的即興講話,在某種程度上會讓聽眾疲勞的大腦得到暫時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