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奔騰》reference_book_ids\":[7165901923936111646]}],\"8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8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quote_content\":\"《我把青春獻給你》reference_book_ids\":[705448568414011700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什麼叫會聊天?有觀點才叫會說話
在接受某著名媒體采訪時,當時金星正在一檔演講節目做導師,記者問道:“關於做導師的問題,你也說過,有些演員做導師不太靠譜,你覺得演員都不太會說話?”
金星回答說:“演員一般說的是台詞,平時不見得會說話。會說話也不是伶牙俐齒、巧舌如簧,而是要看說的有沒有觀點,如果沒有觀點我認為就是不會說話。”
記者又問道:“什麼樣的聲音能夠打動你?”
金星回答道:“發出自己的聲音,說自己想說的事情,如果隻是傳聲筒,一點意思也沒有。”金星非常討厭做“傳聲筒”,她也不喜歡做“傳聲筒”的人,金星崇尚有觀點的話,這樣才會使自己的語言有力量。
金星不隻有辛辣的社會評論,更有營養豐富的“雞湯”,金星在節目中一直不停地傳播正能量的觀點:
1. 女人要想不往下掉,就一定不能懶,老話最直接:人挪活,樹挪死。一個從心到身都打開的女人,才能將這份流動和新鮮感帶到家庭的經營裏去。
2. 沒有遙不可及的事,隻要你往前走,那些東西自然會到你眼前。
3. 偏見往往是因為不了解並止步於不了解,要趕走偏見,就別輕易在了解之前輕易下判斷。
4. 填充自己等待機會,表麵上是忍,骨子裏是不妥協。因為就算我忍的時候,我心裏也清楚我是為什麼忍,是為了更大的一個目標,能走得更遠。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式各樣的信息充斥在我們身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廢話連篇”,說話永遠都是照搬別人的觀點,那他說的話永遠都不會有分量。沒有觀點、毫無思想的語言都是廢話,並不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產生任何影響。不說廢話應該是現代社交的一個重要共識,通過有觀點的言行就能夠很有效地讓別人刮目相看。在這個重視個人表達的年代,說話應該有深度,我們的個人魅力才能充分展露。
說話中想取得主動,想讓自己的講話深刻犀利,富有表現力和創新性,可以適當說些創新的話,別人都覺得某件事是這樣,我們通過思考提出另一個樣,這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好處,這樣的說話方式總能給人“眼前一亮”。在職場裏,上司們會喜歡這樣的員工,朋友同事也會喜歡這樣的人,這是一種很具有創新性的思想表達。
喜劇之王周星馳的無厘頭為國人熟知和喜愛,他所飾演的大多是性格樂觀卻命途多舛的小人物,在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中加以無厘頭的風格,讓周星馳的作品笑料不斷。然而在這些笑料背後,可以看到周星馳內心的嚴肅和認真,他的作品也能給人啟迪。
“掃地隻不過是我的表麵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僧。”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就算是一條底褲,一張廁紙,都有它的用處。”
“除暴安良是我們做市民的責任,行善積德是我本身的興趣,所以扶老太太過馬路我每個星期都做一次,如果是碰到國定假日的話我還多做兩三次。”
“我們雖然窮,但是不能說謊、也不能打架;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等,這些都是周星馳無厘頭搞笑背後的意義,簡簡單單一句話,看上去是無厘頭搞笑,實則飽含哲理與思考。
要想自己的話有思想,必須多學習和思考一些東西,並且學會對生活進行整理和總結,總結成短短的一句深刻精髓的話,總而言之不要把說話僅僅當成是單純的說話,它更是一種你思想的表達,嘴唇一張一合間,你的思想深淺就已經開始顯露,若無思想,口才再好也是無用的。
說話有觀點,叫言之有物。當我們把自己的觀點融入語言時,你就會發現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產生了與眾不同的力量,能夠大大地提高溝通的效率,也容易讓別人更加認可我們的一言一行。
2將批評說到點子上
《金星秀》開播以來,金星一直很“關注”娛樂圈。比如,諷刺央視春晚開場舞《萬馬奔騰》好像一群奧特曼在跳舞;直接對準某歌星出軌事件,大罵他連“渣男”都算不上,隻能算“渣”;批評某個導演在“各個方麵”都很高產……金星的高明之處在於她永遠都把批評說到點子上,她不會平白無故地批評一個人沒有犯錯的地方,而是就隻批評對方錯的地方,不會人身攻擊,也不會牽強附會地批評。
說話有很多技巧,也有很多方式。無論技巧和方式有少,掌握好說話的“質”而非“量”是最重要的,當你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將批評說到點子上,別人才會心服口服。
說話時抓住關鍵點,不講空話,不重複別人已講過的或眾所周知的俗套,是贏得別人好感的說辯謀略。尤其是在批評他人的過程中,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那麼不僅會造成交流溝通的破裂,而且還會讓聽者心煩和厭倦。
正所謂“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我們知道,指責他人的錯誤並展開解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人更好地改正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重點,理由充分,論據恰當,那麼就能使說服獲得圓滿的結果。
當然,抓住關鍵的要點,最重要的就是說出你要談論的主題,其餘的客套話盡量少說或不說,這樣你的聽眾才不會感到厭煩。這一方法的運用必須針對特定的對象,並不是對所有的人都適用。假如對方跟你並不是很熟悉,而你一上來就直奔主題,勢必讓人感覺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拉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序幕。英國方麵宣稱:“香港三個條約白紙黑字寫在那裏,任何人都不能否認這一事實。既然這些條約仍然存在,那麼就必須遵守。如果中國人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影響,破壞香港的繁榮與安定。要使香港繁榮得到維持,由英國人來治理是一個必要的條件。”這就是英方提出的所謂以主權換治權。
麵對撒切爾夫人的咄咄逼人的挑戰,鄧小平直言不諱地說:“如果中國在1997年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我們等待了33年,如果15年後還收不回,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退出政治舞台,沒有別的選擇。”
鄧小平接著又嚴肅地說道:“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的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
在這裏,鄧小平沒有和撒切爾夫人繞彎子,而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直逼要害,給了撒切爾夫人一個準確的回答,即主權問題是無法談判的。將自己的觀點毫不掩飾地呈現出來,讓對方明確知道自己話語中的重點意義,擺脫了無謂的陳詞濫調,即使當中有批評的意味,卻將話說得恰到好處。
有人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話巧”,一個說話分場合,有分寸的人,他知道思考自己的言行,在適當的時候和地方一語擊中目標,說話精辟,而且還能展現出一番智慧。這樣的人必定能夠受到他人的喜歡,甚至欽佩。
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不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雄辯之士,而是那些言簡意賅、恰如其分地闡述自己觀點的人。真正會說話的人,懂得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到位,懂得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話說到點子上。羅斯福曾經拒絕了薩克斯和愛因斯坦製造原子彈的建議。他請薩克斯吃早飯,說:“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許談,明白嗎?”
薩克斯簡短地講了一段曆史:“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海上卻屢戰屢敗。一位發明家富爾頓來到了拿破侖麵前,建議把法國戰艦的桅杆砍斷,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改成鋼板。可拿破侖卻想,船沒有帆就不能走,木板換成鋼板就會沉沒。於是,他把富爾頓轟了出去。曆史學家們在評論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當時拿破侖采納了富爾頓的建議,19世紀的曆史就得重寫。”羅斯福因此而被說服。
“批評”他人是一門說話藝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去學習、去探討這門藝術,這樣才能在今後的溝通與交流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讓“批評”的話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對方的心田。
3絕不人雲亦雲
作為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並不能隻靠犀利的幽默博人眼球,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金星不會人雲亦雲,她甚至會從其他的角度來分析社會熱點,每期節目她都會拿出自己的觀點,分享給電視前的觀眾們。
國內某著名綜藝節目被曝光演員片酬一集過百萬,而韓國同類節目演員一集隻有幾萬塊,麵對擁有眾多粉絲的一線明星,金星毫不手軟,在節目中對此現象進行了評論:“為什麼中國的明星片酬高呢?因為咱們這兒太把這些明星當回事兒了,你看吧,就這麼高的片酬,還有一些明星參加真人秀的時候還端著那個偶像包袱呢,出工不出力的。而咱們這些導演製作人呢也不爭氣,也賤,見到明星以後,就比見得他親爹娘還親呢,但在韓國、在其他國家恰恰相反,明星看上去很耀眼,但社會地位並沒有被抬得那麼高,明星隻是一份工作而已,所以韓國明星在參加真人秀的時候,雖然片酬低,但配合度極高,什麼苦都敢吃,什麼秀都敢玩……”
最後金星還毒舌了一把:“等你有一天沒市場的時候,給人當孫子都沒人要。”
人雲亦雲的產生還有個人因素的原因,一些人對自己信心不足,個性容易妥協,就容易產生這種情況,當對方比較強硬堅持自己的看法時,己方就“認輸”給對方,並認為聽對方的也許不會錯。就個人而言,人雲亦雲的現象有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自然而然的,但無論是發自內心的接受還是表麵的順從,人雲亦雲總歸是不好的。
人雲亦雲對一個人有非常嚴重的負麵影響,它會讓人看到我們無主見、無思想的一麵,從而逐漸失掉對我們的信賴之感,由此可見主見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還有的人可能覺得當我表達自己的主見或者言論的時候,如果出現了錯誤太丟人了,於是就不說或者跟著別人說。說錯話確實丟人,但是怕丟人就永遠也邁不出去鍛煉口才的那一步,有表達自己主見的能力的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有位成功人士曾經指出:“當有人對你說,‘快看這兒!’或‘快瞧那兒’的時候,請你不要盲目地用目光去追隨他們的指引,因為你的眼睛可以自己看到東西,你的腦袋可以自己轉動,你完全不需要別人的指引。”
其實,做人做事也是這樣,你不能在聽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後,就依附他們的喜好來改變自己,你要按照自己的個性生活,盡情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選擇順從別人的意見,喪失掉自己的主動權。
2008年,有報紙專訪韓寒,探討“抵製家樂福”事件:
記者:“你對抵製家樂福事件最初的了解是什麼時候?”
韓寒:“短信上說家樂福的大股東讚助達賴,我就第一時間去網上搜索了,發現我所搜索到的都是傳聞,並沒有確證。我覺得至少應該找到確鑿消息以後你才能去抵製,不然很可能自擺烏龍,無法下台。再說股東的事情也很難講,我們買了長虹的股票,就是長虹的股東。這跟企業沒有關係的。再說我覺得這事做得沒有‘範’,我隻聽說過在大使館門口示威的,沒聽說過到超市門口抗議的。我自己覺得這挺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