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見解獨到,給人醍醐灌頂之感(3 / 3)

精彩的比喻往往會讓一句普通的話變得生動活潑,如錢鍾書在著名的《圍城》裏有大量的精彩絕倫的比喻句,至今讀來都讓人驚歎不已,其中有形容老年人戀愛的比喻:“老年人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沒得救。”讓人讀著不禁捧腹,這句話換成其他表達方法幾乎都達不到這個效果,如“老年人戀愛往往一發不可收拾”“老年人戀愛比年輕人動情更甚”等都不如這句比喻,讀者會自動“腦補”老房子著火著得愈加旺盛的場景,比喻的效果就出來了。

馮小剛在《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寫道:“有一位導演曾對我說這樣一番話,讓我出了一身冷汗。

“他說:電影應該是酒,哪怕隻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葡萄,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到了還是葡萄。另外一些導演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知道電影是酒,但沒有釀造的過程。上來就是一口酒,結束時還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這酒既不是葡萄釀造的,也不是糧食釀成的,是化學兌出來的。

“他還說:小剛,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對我的電影,我聽到過很多批評,大多都是圍繞著‘商業’兩個字進行的。但上麵這位導演的批評卻略過了這些表麵的現象,說出了問題的實質。

“這位導演名叫:薑文。”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比喻,在外行人眼裏電影可能是非常神聖的,但具體怎麼回事很多人都不了解,薑文把電影比喻為“釀酒”足顯對電影的用心程度以及創作的嘔心瀝血,又用“化學勾兌”“鮮榨葡萄汁”進行比喻對比,顯得更加生動。著名作家秦牧說:“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話中的魔棒,碰到哪兒,哪兒就發生神奇的變化。”比喻運用得當會為你的語言錦上添花,彰顯出一種知識素養與智慧並重的形象,還能讓人聽之不忘。

說話借用修辭之法,往往能夠成為我們身上的一個亮點,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的同時,更加出色,所謂口吐蓮花很大程度上就是說出來的話跟別人不一樣,想不一樣就要從最基本的比喻入手,當你運用比喻得體非凡的時候,就是口吐蓮花的時候。

7簡潔才有力

金星在節目中以三言兩語引爆氣氛著稱,尤其在與節目嘉賓的互動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尖銳的問題也不拐彎抹角地問,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出來,這可能跟金星為人直爽痛快的性格有關。

2015年12月,《金星秀》請來了郭德綱做客,犀利辛辣的金星遇上能言善道的郭德綱,現場“笑”果連連。

一開場,金星就不廢話,直接介紹道:“今天太興奮了,因為要跟最有趣、最能聊的人聊天,誰呀,我就不多說了,掌聲歡迎德雲社的郭老板郭德綱!”

節目一開場就進入了實問實答環節,金星:“咱們來實問實答。”

郭德綱:“還有這個環節呢?你們要哪一種,要特別正經的還是特別不正經的?”

金星:“我喜歡特別不正經的那種。”

郭德綱:“來,開始。”

金星剛要念問題,郭德綱:“不知道!”

金星:“現在上百度一查,郭德綱有倆兒子,一個姓郭,一個姓陶。”

郭德綱:“暈圈了暈圈了,這個不準確,你說姓陶的是我幹兒子,親兒子是兩個,大的19歲快20歲了,小的剛十個月多一點。姓陶的是一京劇神童,老跟我一塊兒演出,太可愛了,我就說當我幹兒子吧。”

最會說話的人,是語言簡潔明了的人。語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說了一大堆,也沒有說出主旨,反而還認為自己很棒。事實上,要真正地將自己的話說得高效,就必須讓自己的語言簡練,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對方明白你所說的意思。

戴爾·卡耐基說過:“沒有人故意讓人討厭,往壞處想一想,你我很可能就是此類人,而自己渾然不知。”卡耐基說的情況大有人在,比如那些說話不簡潔,喜歡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廢話特多的人。這樣的人總是習慣將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講得詳詳細細,似乎天生有說話的愛好,即便是閑著沒事也要跟人天南海北地說上幾句,一說就停不下來。這樣是不可取的,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過於囉唆,要記住言簡意賅的意義,要明白言不在多,達意則靈。

英國著名前首相丘吉爾在二戰勝利後,曾去劍橋大學參加畢業典禮,眾師生都期待著丘吉爾一番長篇大論,因為他必然有很多關於帶領英國打贏二戰的話要說,隻見丘吉爾緩步走上台來,張口說道:“我的秘訣是永不放棄!永不,永不放棄!”演講結束,台下掌聲雷動。

一個人口才好並不僅僅是他能滔滔不絕幾個小時,也不僅僅是能出口成章,而是要能幾句話就說到“點子上”,能真正發揮作用。萊特兄弟製造了人類第一架飛機,被媒體邀請演講時,他們說:“據我所知,鳥類中會說話的隻有鸚鵡,而鸚鵡是飛不高的。”就像蛤蟆一樣從早叫到晚,不會有人在意;而公雞早晨隻叫一聲,卻能喚醒人們。

古代希臘有一個城邦,叫作斯巴達,這裏的人以習俗簡樸、行為勇敢而聞名,大家都知道斯巴達是個軍事立國的城邦,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他們的一些怪癖。

斯巴達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生活習慣,其中之一是:說話要簡練,而且從來不用不必要的多餘的詞。久而久之,人們就把簡短的說話比喻成“斯巴達式的回答”,可見其影響的深遠。

在希臘北部有一個地方,叫馬其頓,有很長一段時間馬其頓都被菲利普國王統治著。這個人非常好戰,他想成為整個希臘的霸主。因此,他募集了一支大軍,向其他邦開戰,最後幾乎所有的邦都被迫稱他為王了。後來,他給斯巴達人送去了一封信。信上說,“假如我開進你們的國家,我要把你們這座大城市夷為平地。”幾天以後,他收到了回信。他打開信,發現上麵隻寫著一個詞。

這個詞就是“假如”。意思說斯巴達人驍勇善戰,根本不在乎對方的危險,連回複敵人的戰書都這麼簡潔,斯巴達人還真是有趣呢。

托爾斯泰說過:“人的智慧越是深奧,其表達想法的語言就越簡單。”其實真正打動人心的語言往往不是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簡潔有力的話語。當我們在與別人交談時,隻要能抓住關鍵點不放,將主要的意思說出來,就能達到我們所要的效果了。

一定要學會說話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要說的,隻抓要害,不要思緒縹緲地隨著自己的思路走,要言之有物,學會刪繁就簡、長話短說,即便是問題過於複雜,經過你的精心整理,也能以一個非常簡潔的方式表達清楚,別人自然對你刮目相看。

當然,長話短說是要看具體情況的,一般來說在商業談判、會場、演講等時候,需要直接抓住問題要害,不作冗長的長篇大論,這樣就會讓你的講話更加精彩,你的理論越是精辟越容易被人記住,這樣才是好的口才。

8發脾氣要發到點兒上

在《超級演說家》節目上,上台了一位選手,他曾經是央視的新聞主持,他在講述了自己堅持主持人夢想的經曆。雖然他的故事動人,演講也頗有文采,但其新聞腔的演講方式卻令幾位導師不適應。同樣曾是新聞主播的竇文濤表示“當新聞腔被過多地重複的時候,它用來表達感情就不生動了”。

金星也對此點評道:“我本人特別愛看新聞,但看中國新聞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因為你們播新聞的腔調太假。”

金星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毒舌”:“我的點評是準確、有的放矢的。我不是胡說八道,也不亂發脾氣,發脾氣得發在點兒上。”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重要,但是我們常常達不到有效溝通,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把話說在點子上。很多溝通都是“剛開始溝通,便拋棄了溝通目標,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不圍繞溝通目標進行的談話,即使再多也是徒勞甚至是有害無益的。

主持人主持節目,都要把話說到點子上,做到言簡意賅,“該說的一句都不少,不該說的一句都不多”,他們需要控製時間,要把節目做到非常精致。日常生活中也一樣,隻有要言不煩,才能簡明易懂,說得多了反而會削弱了主要觀點,或者分散對方的注意力,說得太少,有可能說不到位,對方也理解不了。

在《非誠勿擾》的舞台上,很多女孩因為言語犀利,毫不留情地批判男嘉賓,使得很多在場上的男嘉賓都感到非常傷自尊。尤其是一些金錢利益至上的女孩,當看到對方家境一般,甚至有些清貧之時,常常會出言諷刺對方,讓對方下不來台。

對於這樣一種現象,孟非站出來說了一句非常深刻到位的話:“女人真的有時候搞不懂。比如和她說甜言蜜語這件事情,如果你對一個女孩嘴很甜,那個女孩會說,一看這種油嘴滑舌,就會說甜言蜜語的男人就特別靠不住,很花心;如果你不這樣說,那個女孩就會跟你說,哪個女孩不喜歡聽男人說點甜言蜜語,你連這點都做不到,我怎麼跟你過日子呢?”

有人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話巧”,一個說話分場合、有分寸的人,他知道思考自己的言行,在適當的時候和地方一語擊中目標,說話精辟,而且還能展現出一番智慧。這樣的人必定能夠受到他人的喜歡,甚至欽佩。

把話說到點子上,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們要做到言之有物,不說廢話和空話。當別人問我們問題時,我們要切中要害回答,當我們表達觀點時,要思路清晰。掌握好說話的“質”而非“量”是最重要的,這體現的是我們的應變能力和智慧,最重要的是體現我們的真情實意。

9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金星秀》有一板塊叫有話問金姐,有個小夥子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金老師,我談過幾個女朋友,每次談婚論嫁的時候因為買不起房子,女方家裏都反對,事情就黃了。我最近看《人民日報》有篇文章說:‘年輕人不買房就是進步。’那為啥像我這樣的進步青年,買不起房,娶不到老婆?金老師,您能不能在電視裏呼籲一下未來的丈母娘們轉變一下觀念?”

金星對問題做了回答:“小夥子用詞不對啊,叫未來的丈母娘,不是未來的丈母娘們啊,你想要幾個丈母娘啊,人家一個丈母娘都已經吃不消,你還丈母娘們,你團購呢?”

玩笑過後,金星道:“現在大城市的房價那麼高,剛畢業的小夥子,就算是白領,有幾個能馬上買房的呀!就好比馬雲這樣的,年輕的時候肯定結不了婚呢,你想,一個教英語的,人長得還那個德行,對吧,這種人怎麼可以嫁呢?可你要等他變成中國首富的時候,想嫁就來不及了,後麵一火車的姑娘都排隊呢?”

金星也“告誡”未來丈母娘:“所以,挑女婿的時候啊,一定將眼光放遠一點,不要把有沒有房子作為嫁女兒的唯一條件,丈母娘們想開點,丈母娘,沒有‘們’。”

金星這一段話有理有據,邏輯清晰,先是糾正小夥子的心態,然後告訴他無論何時都要自己努力,但是也不要過於心急,一段話下來打消了小夥子心中的疑惑。

說話要有理有據,不能信口胡謅,要能讓人感覺理由充分,而且論點十足,尤其讓人信服。

當我們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如若碰見需要向對方給出勸告的時候,一定要將說服的話用在理上。就像很多時候,一些善於言談之人說起話來,常常能讓人感覺理由充分,論點十足,讓人信服。而不善於言談者,即便說了許多的大道理,可是沒有一個能落實到實處去幫助對方解決實際問題的。

有時候,說服他人關鍵不在於我們說了多少話,而在於我們說出的這些話有沒有道理,能不能立竿見影,使人口服心服。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懂得找準說服對象的思想症結,對症下藥,將話切中要害,語意明確,具有震撼力,這樣才能讓對方轉變對事情的觀點,讓語言成為為思想點石成金的催化劑。

當然,能出口見效的話並不是隨口道來的,它必定經過了人們的思索,是語言的精華。尤其是頗有影響力的論據論點,一定要經過時間的積累,這樣才能讓對方信任我們的同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