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擊取得勝利 重創對方的精銳部隊
經過兩天的對敵反擊作戰,秦基偉對戰爭形勢感到越來越樂觀,他認為如果戰局照這樣發展下去,美軍的失敗將不可避免。
秦基偉還根據當時形勢作出判斷:美軍除了動用南朝鮮第九師外,由於其後備兵力短缺,沒有足夠的第二梯隊,要麼主動結束戰鬥,要麼就隻有使用第一八七空降團了。而一八七空降團投入戰鬥,隻能更加暴露其兵力上的嚴重不足。
11月1日,美南朝鮮軍的炮火猛烈程度僅次於戰役第一天10月14日,美第九軍調來了南朝鮮軍的精銳部隊第九師的三十團。
該團曾經在白馬山頂住了誌願軍頭等主力三十八軍五個團整整10天的強攻,為南朝鮮九師贏得了“白馬師”的稱號。
南朝鮮三十團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兵分四路向5979高地猛攻。該團的戰鬥力確實較強,於當天15時許,有兩個排攻上了主峰。
但誌願軍還沒等他們喘口氣,就被四十五師的守備部隊趕了下來。
南朝鮮三十團攻了一整天,總共發動23次營連規模的集團衝鋒,傷亡1500餘人,毫無收獲,隻能狼狽撤退。
十五軍正打得興起,哪能就這樣便宜他們!當晚誌願軍第二十九師八十六團的兩個連發起反擊,將5979高地其餘陣地全部恢複。
但在這一天的戰鬥中,四十五師的傷亡也不小,守備部隊的兵力少到隻能控製5個陣地了。
秦基偉隻得將調歸其指揮的十二軍三十一師的九十一團八連調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師無力再守的七個陣地,從這天起,十二軍的部隊開始參戰。
決定將十二軍三十一師餘下的兩個團全部配屬給十五軍。
11月2日,正如秦基偉判斷的,範佛裏特將一八七空降團投入了戰場。
一八七空降團是美軍最早組建的空降部隊之一,原番號為第八十二空降師的第五〇五團,在二戰中參加過歐洲戰區的西西裏島、諾曼底、薩勒諾、阿薩姆等多次重大戰役的空降作戰,戰功卓著。
1944年又調往太平洋戰區,參加對日作戰,番號改為一八七團,隸屬於第十一空降師,可惜隻趕上了菲律賓戰役的阿加山口空降作戰,還來不及大展身手,戰爭就結束了。
朝鮮戰爭爆發後,原準備在仁川登陸中使用,但因種種原因到達朝鮮時,仁川登陸已結束兩個多月了。
隨後1950年10月20日在肅川、順川地區,1951年3月22日在汶山裏地區兩次實施團規模空降,但都由於時機稍晚而撲空。
然後一八七空降團一直作為美第八集團軍直接指揮的機動力量,現在範佛裏特卻將其作為普通的步兵團投入上甘嶺,一方麵表現出範佛裏特孤注一擲的瘋狂,另一方麵也表現出美軍缺乏後備兵員的致命弱點。
該團一上陣,就讓十五軍感到非比一般,無論他的裝備、攻擊隊形,還是戰術運用,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八七空降團官兵全部身著新型防彈背心,手持自動武器,攻擊時先施放煙霧彈,以班排為單位的小股部隊先進行試探進攻,在探明對手兵力、火力後,再在密集的炮彈射擊掩護下,發動連、營規模的衝擊。
它的攻擊隊形先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突擊隊,中間是由重機槍、無後坐力炮等火器組成的火力隊,最後是二梯隊集群,層次清晰,具有較強的攻擊連續性,一旦攻擊不成,便退回出發陣地,擺放對空指示布板,引導空中火力支援,然後再進行攻擊。
此時的十五軍也已是久經考驗了,步炮協同近乎完美,一八七團好幾次都還沒接近主峰陣地,攻勢就被縱深炮火所粉碎。
但一八七團也畢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戰鬥力比一般部隊強的多,士氣也高,攻擊依然一浪接一浪。
直到16時,一八七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攻占了10號陣地,但誌願軍九十一團八連隨即就有10多個戰士跟著炮彈的彈著點衝了過去,一陣手榴彈,又把陣地奪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