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十四年(755),猝然爆發的“安史之亂”,偌大的唐朝竟然無法組織起半點有效抵抗。短短十天,安祿山就乘坐著他的鋼鐵車輦,帶領著他的十五萬鐵騎橫掃河北千裏大地。一時之間,各郡守望風而逃。導致叛軍在極短時間內就占領了河北、河南大片州郡。各地百姓頓時陷入無窮的戰火中,遍地是拖家帶口逃難人,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到處是哀嚎聲。巍巍盛唐就此江河日下,再也不複昔日光景。
河北二十四郡就沒有個忠勇的硬骨頭嗎?李隆基咆哮著問群臣。群臣麵麵相覷,無人應聲。
“報”突然奏報傳來,使者給李隆基遞上一個打開的小蠟丸,打開蠟丸,裏麵有一張白布,上麵寫著:常山太守顏杲卿誓死捍衛大唐。
李隆基不僅驚歎:“朕連顏杲卿的麵都沒見過,沒想到他一個讀書人竟如此忠勇。”
河北常山。
顏杲卿和兒子顏季明因寡不敵眾,叛逆出賣援軍無望的情況下,奮勇抵抗,終因無力回天顏氏一門三十餘人慘遭殺害。
顏真卿聽到兄長侄子的慘禍後,托正在昆侖山學藝的顏子龍尋找顏氏忠臣殘骸
昆侖山頂。一位風采翩翩俊秀的公子哥正在舞劍,不遠處一位鶴發飄飄的白衣老者正坐著飲茶。
正見青年一招大漠孤煙,蛟龍入海,周圍被吹的飛沙走石,一會隻見一抹殘影,根本見不到真人。
白衣老者微微點頭,嘴角不覺有些了弧度。
白衣老者原來是前任武林盟主“白衣劍聖”袁人傑。
正在舞劍的俊少年正是顏子龍,人如名字一樣,不僅是人中龍,而且把師傅“白衣劍聖”袁人傑一生所學都學會,更有青岀於藍而勝於藍的勢頭。
“白衣劍聖”袁人傑目不轉睛盯著愛徒看著,滿臉愛意不言於表。
隻見顏子龍一招“登雲梯”輕功,直接登上幾十米高大樹,又一招“飛流直下”流星般速度頭朝下挺劍而來,當滿地麵僅僅貼麵時,一招“仙人問路”競然站在樹前,仔細一看兩個壯漢抱不壟的樹幹,競出現個拳頭大的洞,而且直透而過,再看樹洞對麵一塊桌子大巨石卻四分五裂!
這時“白衣劍聖”袁人傑緩緩走過來,盡管顏子龍練武飛沙走石,但袁人傑身上卻一塵不染。顏子龍見師傅過來,立馬上前施禮。
袁人傑開口道:“子龍,你這招還缺點火候”。顏子上立馬上前:“請師傅指教”!
袁人傑點點頭道:“子龍,為師所有的武藝你都會了,隻是你還年輕,內力稍缺些”。
顏子龍馬問:“師傅,那弟子現在就去練習”!
袁人傑道:“子龍,因為我們昆侖山練武資源就這樣,你太年輕了,又沒有好的機遇,你怎能成長”?
顏子龍立馬明白師傅的意思,“師傅,你老人家不要趕我走,我還沒有好好盡孝你呢”。聰明絕頂的顏子龍立馬明白師傅要趕他下山的意思。
袁人傑道:“傻徒兒,為師好好的,身體人好,要你服侍什麼”?
袁人傑盯著顏子龍臉色一正道:“你父親和你哥哥一家三十餘口,前幾天遭安祿山毒手”。
顏子龍忽然覺得晴天霹靂,半天才跪在袁人傑麵前。
袁人傑道:“子龍,你叔父顏真卿因戰事無法走開,今天信使找我才知道,你這就下山,助你叔父鏟除叛軍,更重要的是,把顏氏忠良殘骸找回”。
顏子龍一聽顏氏殘骸至今還沒入土,虎目淚流如下,牙槽咬的鋼剛響。
袁人傑道:“你一個人進入江湖,知人知麵不知心,你心地善良,難免吃虧,把為師的佩劍和丹藥都帶上”。
顏子龍卻道:“師傅,那是你畢生心血,我不要”。
袁人傑:“徒兒,你這次下山,不僅要為顏氏一門報仇,而且你要為我們大唐百姓遮風擋雨,我們習武之人為的是強身健體嗎?我們習武之人,更多的是責任”!
顏子龍聽到袁人傑的教誨,頓時感覺雙肩責任重任,不僅顏氏宗親的仇,而且還有大唐百姓的。
袁人傑見狀知道自己的徒弟所想,走上前把佩劍和丹藥一股腦都給了顏子龍。
顏子龍眼含熱淚望著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