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世紀的絕唱和近代文學的門檻——《神曲》第二(1 / 1)

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年),恩格斯稱他作“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在作品《神曲》中描寫的正是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生活。這個時期,正是中古歐洲和近現代歐洲的交點。

中古歐洲的城市文學反映了各個行業一般市民的要求,市民看重個人生活,積極關心現實,他們對世俗生活的興趣,使城市文學具有較多的現實主義因素。在作品中市民常常以機智戰勝封建領主,對自己的勝利抱樂觀態度,表現得很有信心。領主和教士表現常常殘暴愚蠢,是諷刺挖苦的對象。所以城市文學具有反封建、反教會的傾向。取悅市民的城市文學成為文藝複興時期文學的前驅。

但是市民作為資產階級的前身,還不夠強大。作為一種社會力量,他們的階級意識還不鮮明,還遠遠不能對抗封建統治階級。

隻有在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城市,資本主義經濟因素比較發達,政治鬥爭比較激烈,市民這一階層才得以初步帶有自覺性的資產階級意識,培育出了一批開啟文藝複興的作家、思想家、藝術家,正在這批近現代思想的先驅中,萌發出偉大的人文主義的幼芽。

這些作家肯定個人地位,重視現世生活,把人生意義的實現放在今生。他們繼承了城市文學的現實主義因素,並有了進一步發展,比起城市文學來,他們不僅反映更為廣闊的現實麵,而且眼光透徹,更能反映時代的核心問題。他們不僅鬥智、嘲笑、諷刺,而是把鵝毛筆當作長槍,攻擊封建主和教會的要害。

他們大量使用民族語言寫作,超出了拉丁文言文的束縛,因此他們也是歐洲現代語言英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的奠基者。

他們提高了俗語的地位,使之更加豐富。另外,這批過渡時期的作家或多或少地具有近代的民族意識。

但是另一方麵,他們還沒有擺脫封建意識和神學思想的束縛,藝術上也常常未能完全超出中古文學表現方法的範圍。他們既感受到新時代的曙光,他們自己就是領路人,同時深受舊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深深的留戀過去的時光。表現在作品當中,有的帶著濃重的中古文學的特點,如維庸;有的接近近現代,如彼特拉克、喬叟,他們成為文藝複興的先驅,開創歐洲乃至全球的近現代。

最有代表性的先驅作家則是但丁。但丁在作品《神曲》中積極關心現實,詩中詩人遊曆天堂、地獄、煉獄,其所見所聞涉及了當時佛羅倫薩乃至意大利複雜的黨派鬥爭,抨擊了教皇和僧侶們的罪惡,也涉及貪官汙史,大部是意大利的現實生活。

《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個民族主義者。他渴望意大利統一,人民安家樂業,反對分裂和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