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源
不要以為走進了婚姻就是走進了墳墓,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的愛好,給彼此一些空間,偶爾出去放放風也未嚐不可。這樣不至於兩個人天天拴在一起,熟悉到產生陌生感,無話可說。距離產生美,婚姻生活也需要距離來為它保鮮。
溝通是最好的表達
夫妻之間朝夕相處,當然要懂得溝通,這不僅是關愛、理解,更是調節雙方關係的潤滑劑,每個人在煩惱和喜悅後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對人傾訴。
夫妻關係是人世間所有關係中最微妙的關係,如果當事人善於經營,那麼它就是最美麗的花朵,最後還會結出豐碩的果實;相反的,處理不好,那麼它就會成為人世間最荒蕪的墳塋。
那是一個聖誕節,一個美國男人為了和家人團聚,興衝衝從異地乘飛機往家趕。一路上幻想著團聚的喜悅情景。恰恰老天變臉,這架飛機在空中遭遇猛烈的暴風雨,飛機脫離航線,上下左右顛簸,隨時隨地有墜毀的可能,空姐也臉色煞白,驚恐萬狀的吩咐乘客寫好遺囑,放進一個特製的口袋。這時,飛機上所有人都在祈禱,也就是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飛機在駕駛員的冷靜駕駛下終於平安著陸,於是大家都鬆了口氣。
這個美國男人回到家後異常興奮,不停地向妻子描述飛機上遇到的險情,並且滿屋子轉著、叫著、喊著……然而,他的妻子正和孩子興致勃勃地分享著節日的愉悅,對他經曆的驚險沒有絲毫興趣,男人叫喊了一陣,卻發現沒有人聽他傾訴,他死裏逃生的巨大喜悅與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在他妻子去準備蛋糕的時候,這個美國男人卻爬到閣樓上,用上吊這種古老的方式結束了從險情中撿回的寶貴生命。
夫妻之間需要溝通,更需要傾聽!當你在傾訴時,卻發現無人在傾聽,這種痛苦,無疑是很大的打擊!懂得傾聽的人才能懂得尊重別人。懂得傾聽,不僅是關愛、理解,更是調節雙方關係的潤滑劑,每個人在煩惱和喜悅後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對人傾訴,他希望傾聽者能給予理解與讚同,然而那位美國男人的妻子沒有做到,所以導致了悲劇的產生。
傾聽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一種主動行為。當你感覺到對方正在不著邊際地說話時,可以用機智的提問來把話題引回到主題上來。傾聽者不是機械地“豎起耳朵”,在聽的過程中腦子要轉,不但要跟上傾訴者的故事、思想內涵,還要跟得上對方的情感深度,在適當的時機提問、解釋,使得談話能夠步步深入下去。
傾聽,是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必須掌握的技能。當然,掌握傾聽的藝術並不難,隻要克服心中的障礙,從小事做起,肯定能夠成功。夫妻間尤其要注重傾聽技巧的修煉,因為家是人們真正放鬆的地方,不管是高興的事情還是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人們都希望在最親的人麵前一吐為快。當然,這種一吐為快,應該看準時機。一般人隻顧自己此時此刻的情緒,非得一吐為快,卻忽略了聽者現在是否聽得進自己所說的話。當一個人煩悶疲憊的時候,將不再有餘力去傾聽和關注配偶的訴說,反過來也會使說話者因不受重視而心生挫折感。所以溝通意見或討論事情,最好選擇雙方心平氣和的時機,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結果。
智慧之源
婚姻中的你往往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忽略了對方在說什麼,而造成各說各的話的後果,溝通品質也大打折扣。傾聽是指站在對方的觀點,用心去了解對方的口語與非口語所表達的信息。不僅包含聽到對方說什麼,還觀察到對方非口語行為所蘊涵的意義,注意到其手勢、表情、神態、聲調、身體動作,當一個人心口不一時,往往可從非語言信息看到真正的含意。然後對於所聽到、觀察到的,給予適當而簡短的反應,讓對方知道你在聽,也會讓對方感受到尊重。
不要讓關心成為負擔
有時候過度的關心是種負擔,它會讓人無力辨別“體諒”和“憐憫”的區別,甚至會讓人對這種無緣無故的同情和憐憫感到痛恨。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家庭生活是一座圍城,婚姻束縛了他們的自由,是他們最重大的負擔,同時太多的關心又摧毀了他們的意誌,使他們失去了奮鬥的動力。結果導致婚姻關係破裂呈愈演愈烈之勢,原本相愛的夫妻成陌路人,上演著一幕幕悲劇。建立一個家庭不容易,我們要善待它、嗬護它,對它負責,不要輕言放棄。
劉陽和吳梅是結婚多年的夫妻,但是他們的夫妻關係卻不很樂觀。吳梅過多地關心讓劉陽覺得是種負擔。每次劉陽出差,動身的前一天晚上,吳梅會問他準備何時啟程,又問他的飛機何時起飛。接著,她在腦子裏進行了一番盤算,胸有成竹地警告劉陽:“你沒有留出足夠多的時間,不能及時坐上飛機。”吳梅認為是在關心他,而劉陽感覺到的卻是自尊受到了冒犯!劉陽在世界各地授課,迄今為止,乘坐飛機,飛行了整整14年。從來沒有錯過航班,哪裏用得著別人提醒!次日早晨,在劉陽出發之前,妻子不厭其煩地又問了他一大堆問題,諸如:“你帶上機票了嗎?”“錢包在身上嗎?”“你的錢夠用嗎?”“你襪子夠穿嗎?”“你知道在哪裏轉機嗎?”吳梅覺得這是愛他的表示,而劉陽卻認為她對自己缺乏信任,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因此感到惱火。他經常對妻子做出暗示,不希望她以這樣的方式傳遞她的愛,婆婆媽媽地指點對方。他對彼此的感情充滿了疑惑。
夫妻應該深入的交流,告訴對方不應該像母親那樣凡事操心,為對方提供過於細微而繁瑣的照顧和保護。每個人渴望的愛與對方的信任是分不開的。所以,即使錯過了飛機,也不要說:“我都跟你說過了,你不該……”諸如此類的話。要相信,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過多的關心會讓對方產生負擔。夫妻雙方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應該有誰駕馭誰的表現,讓對方在你的關心下無法呼吸。
小張和小王是大學同學,小張一直很關心小王。結婚後,小張仍然對小王關懷備至,管他吃喝不說,也管他回家和工作,第二年,他們有了兒子,小張驕傲地對女伴說:“我管著這倆孩子,累死了!”可是小王越來越不服管了,總是吵吵鬧鬧,兩人關係也因此越來越緊張。
夫妻應該正確把握彼此在婚姻中的角色。良性的婚姻是一種人性的互助關係,或是由於有一方缺乏獨立性需要另一半照料和引導,而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更不是爭做家庭老大的不良心態。夫妻關係出現裂痕,既有來自夫妻兩人關係本身層次的問題,也有來自夫妻各自家庭背景、民族與文化差異等各個方麵的問題。夫妻雙方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彼此應該互相諒解和寬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將家庭建成幸福的港灣,無疑將對千千萬萬夫妻的身心健康,工作與事業發展,以及社會的安定都有重大的意義,而這無疑需要千千萬萬的夫妻共同的努力。
智慧之源
在婚姻生活中,對方總想把自己的愛全部地奉獻給對方,但這種奉獻有時變成了毫無芥蒂的管束,結果使得太多的人在過度的關心中飽受煎熬。家是累了可以在此休息、療傷的地方,應該多一些尊重、包容,少一些指責,多一些鼓勵,讓緊張疲憊的身心在這裏得以放鬆。
會彎曲才不易受傷
生活中離不開忍,英雄等待出頭之日需要忍,別人打你耳光需要忍,甚至連夫妻生活也需要忍。忍中具有道德、智能,忍中具有真善美。
所以,忍是一個人生存的第一能力,能屈能伸方為做人的本色。生活中,夫妻的相處更需要忍來調和。我們都需要忍,都要學會忍。要想學會忍就得學會彎曲的做人藝術。山路十八彎,水路十八盤,人生之路也必定充滿了荊棘坎坷,這就決定了我們在人生旅途上不僅要有挑戰困難的決心,更應具有一顆學會彎曲的心。
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個性都比較好強,在生活中處處爭強,不知道忍讓,因此他們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於是他們來到一條山穀,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穀。山穀很平常,沒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長滿鬆、柏等樹,而北坡隻有雪鬆。
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他們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北坡的雪總比南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複地積,反複地彎,反複地落,雪鬆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南坡由於雪小,總有些樹挺了過來,所以南坡除了雪鬆,還有柏樹等樹木。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這一景觀,對丈夫說:“北坡肯定也長過雜樹,隻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壓毀了。”丈夫點頭同意。過了片刻,兩人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相互擁抱在一起。丈夫興奮地說:“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對於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像雪鬆一樣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
大自然中的樹如此,生活中的人亦如此。彎曲中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它並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順應和忍耐。生活中,忍就是彎曲的藝術。做人能懂得彎曲並敢於彎曲,是一種本領,更是一種境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兩個身受不白之冤的人被關在同一所監獄。一個看到的是窗口外明亮的星星,而另一個看到的卻是四周的高牆。看到星星的人甘於默默忍受困苦,而看到高牆的人終因承受不了外來的流言飛語,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上吊了。十年後,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那個看到星星的人被洗掉了冤屈,重獲了自由。可歎的是另一個悲觀的人卻早已命歸黃泉。
可見,生活中不要什麼事都過於苛求,懂得彎曲,也不失為大丈夫。這種靈活的變通不是見風使舵,不是奴顏婢膝,不是媚上欺下,相反,它是另一種意義的人格和超脫。做人要忍讓,是為了不放棄正直的原則。有時候,適當的忍讓是一種理智。忍讓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做法。忍讓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忍讓不是毀滅,而是為了退一步的海闊天空;是為了讓生命鍛煉得更堅強。
智慧之源
生活中,夫妻相處需要一點彈性的空間,這也是家庭和睦相處的最好方法。否則,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對方也會很累。而適當地忍讓一下,也許你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會在你躬起的脊背上悄然滑落。那麼,夫妻間的相處,也就會變得輕鬆很多。
信任是情感的基石
如果說信任是夫妻之間愛情的基礎,那麼猜疑便是愛情的蛀蟲。如果因丈夫或妻子與異性接觸而無端猜疑,甚至發展到監視對方的做法,對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定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有句俗話說“猜疑把你和我都變成了蠢驢”。然而我們還是經常推斷別人的思想和行為。夫妻之間要充分信任對方,不亂猜疑。外國有句俗話,叫做“疑來愛則去”,深刻地揭示了猜疑的危害。著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在其名著《奧賽羅》中,就敘述了類似的一個悲劇。
國王的女兒苔絲德蒙娜衝破家庭和社會的阻力,同奧賽羅這樣一個出生卑賤、膚色黝黑的將軍結了婚。婚後的生活十分美滿。然而,奧賽羅部下的一個軍官尼亞古出於卑鄙自私的目的,編造謠言,製造陷阱,挑撥他們的夫妻關係,使奧賽羅對忠誠純潔的妻子產生了猜疑之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竟用被子將苔絲德蒙娜活活悶死了。後來,奧賽羅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追悔莫及,自刎於妻子的腳下。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邊經常在上演著這樣的家庭悲劇,應該足以使我們警醒。夫妻兩個人,並不是時時刻刻生活在一起的,各人也有各人的心事和社會活動,如何鞏固感情,除了相互進行感情交流,增加互相了解外,就是首先打下互相信任的基礎。輕易懷疑對方,勢必造成夫妻間的隔閡,以至感情破裂。
李剛深深地愛著他漂亮的妻子曉晴,他像一位老大哥似的整日看護著妻子,從走路姿勢到頭發式樣,從一言一行到一舉一動,從口紅的濃淡到穿著,可以說,他把滿腔的愛都恨不得全部傾倒在妻子身上。對於他這種“老大哥”式的愛,他的妻子曉晴膩煩透了,她渴望衝出丈夫精心織下的愛網,自己獨自到外麵闖一闖。於是,經朋友介紹,她進了一個劇組,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高效率的工作贏得導演的好評。有一次,天下起雨。下班後曉晴發現自己忘了帶雨傘,正好導演和她順路,就用摩托車送她回去。就在導演帶著曉晴衝出劇組大院時,迎麵正碰上李剛騎著自行車給曉晴送傘。由於雨很大,坐在導演身後的曉晴沒有發現丈夫李剛的身影,摩托車噴出一股黑煙,一溜煙地衝進了雨幕。李剛手裏拿著雨傘,癡呆呆地望著兩人遠去的背影。於是,李剛便斷定妻子曉晴和導演有染,一怒之下,請了長假,去廣州度假。李剛走後,曉晴發現自己意外地懷孕了,但是李剛並不相信孩子是他的。丈夫的無情和多疑反而使曉晴生下孩子的決心更加堅定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子那圓乎乎的大眼睛和上翹的小鼻子活脫脫是他的再版,事實不說即明,孩子無疑是他的親骨肉。李剛後悔了,他使用了各種辦法想挽回他的過失,喚回妻子的愛,但是,妻子曉晴那顆冰冷的心再也無法暖和過來。他們隻好分手了。
猜疑是夫妻關係的大敵,是感情破裂的一大隱患。生活中遇到懷疑的事,不宜過早下結論,要客觀、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夠了解真相。古人雲:“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夫妻之間更需加強了解以求心心相印,杜絕猜疑的發生。
智慧之源
夫妻間的感情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而猜疑恰恰違背了這些原則,它是夫妻真摯情感的殺手。婚姻中倘若有了猜疑,悲劇便會產生。因此生活中,夫妻雙方要做到忠貞專一,相互信任,共同對家庭負責,彼此忠誠,這樣,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風浪,愛的小巢也會堅如磐石,安然無恙,永葆愛情的青春。
各自為政不可取
三分流水二分塵,不要把所有的事探究個一清二楚,就算你天生有一雙火眼金睛,也不可能洞察世事的全部。
人都想獲得獨立自由,這本無可非議,而且應該大力提倡。一些人把這種獨立看成絕對的獨立、自由,不允許任何人幹涉,一旦別人觸及他的某一領域的利益,他往往做出強烈的反應。比如在經濟上,獨立固然是好的,但獨立並不等於說夫妻二人各掙各的錢,各用各的錢,嚴格劃分二人之間的界限;絕不允許對方侵犯一點自己的經濟利益。這樣的兩個人,雖名義上是夫妻。實則在情感上往往形同陌路,非常淡漠。管得太死,就會使對方產生逆反心理,這叫物極必反,對方不僅不認為這是愛的表現,反而覺得你太多疑,對自己不信任。你整日疑神疑鬼,他整日提防你,這樣的愛會累死人的,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愛情之火是會窒息的。
不要企圖改造對方,不要企圖將對方變成另一個你。這樣做很愚蠢,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反抗心理。
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是政府裏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妻子是一家國有工廠的工人。丈夫業餘時間喜歡動動筆杆子寫點東西,或捧著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妻子漂亮熱情,業餘時間喜歡去舞廳跳跳舞。起初,丈夫硬著頭皮陪妻子去舞廳。但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令他眩暈,他懷著厭煩的情緒勸導妻子不要再去那種地方,妻子卻反駁道:“如果我不讓你看書,不讓你寫作,你願意嗎?”丈夫啞口無言。丈夫覺得妻子的理由是靠不住的,讀書寫字,乃文人雅趣,格調高雅,陶冶人的情操。幽暗放蕩的舞廳,三教九流的閑人,有很多是窮得隻剩下錢的人,在那裏一起瘋狂地搖擺,哪能與讀書吟詩的雅事相提並論。以前,家裏的“財政大權”無需商量,自然牢牢地掌握在妻子手中,丈夫在勸妻子戒舞失敗後,決心“凍結”妻子的經濟來源。起初,他不再將自己的工資交給妻子,認為妻子微薄的工資一定供不起她每日去舞廳,經常換舞鞋以及購買高檔化妝品,結果他發現妻子幾乎把自己的工資全部花在了跳舞上。妻子每天玩得高高興興,回到家中嘴裏還哼著輕快的舞曲。於是,他隻好另想辦法。他首先從妻子的屋中搬了出來,每日和妻“橫眉冷對”,接著,又將一切家務一分為二,列出清單放到妻的床頭。飯自然由妻來做,衣自然由妻來洗,孩子自然由妻來照顧,哪怕妻子由於工作忙而沒時間洗碗。他也絕不動它一指頭。因為那是“和約”上寫明的,各司其職,絕不互相幹涉。幫忙,豈不也是“幹涉”的一種?至於經濟上,他不但自己的錢分文不交妻子,甚至到妻子的單位,利用他的“領導”身份,將妻的工資事先領走,妻子找他理論,他卻也振振有詞:“以前家中財政大權由你掌握,我說過什麼嗎?現在由我來管,有什麼不可以?”妻子竟也無言以對。於是,妻子也采取“冷戰”政策,丈夫的衣服也不洗,丈夫的飯不給做,丈夫的東西全被扔到“丈夫的房間”裏,孩子,每人帶一天,誰也不肯讓步。總之,整個家似乎被分成了互不相融的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