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誰都有時運不濟的時候,不論何時都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凡事不能做絕。得意時,不要把別人逼進死角,要給對方台階下。這不僅是給對方機會,也等於是為自己留了扇窗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當初給他人留了後路,落魄時對方也會對你伸出援手。如果之前太過盛氣淩人,別人隻會給你一腳,落井下石。
大學畢業後,劉靜和王豔進了同一家服裝公司。起初,她們是很好的朋友,但沒多久,兩個人就開始暗地裏較勁,都想早日評為優秀員工,好升職加薪。
有一次,劉靜整理的數據出了問題,領導在辦公室裏狠狠批評了她:“你來公司這麼久了,怎麼都不長心啊?這麼簡單的事你也出錯,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這時候,王豔正好也來交東西,看到這一幕不但不給劉靜台階下,還趁機添油加醋地諷刺:“我們是同一天來公司的,算算日子也不短了。”王豔的諷刺之意非常明顯,劉靜心裏很生氣。
領導又批評了劉靜幾句才讓她出去重做。
“你剛才在辦公室為什麼添油加醋地給我告狀?再怎麼說我們也是校友啊。”劉靜攔住王豔質問她。
“我哪有啊?”王豔還不承認。
“你還不承認!以後你別有事求到我!”劉靜一時生氣,開始發火。
“求你?哼,我才不會出錯,咱們今天就一刀兩斷,以後走著瞧。”王豔把事做絕了,沒有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三個月之後,劉靜被評為優秀員工,提了組長,成為了王豔的上級。王豔頓時懊悔不已,都怪自己把事做絕了。她想主動跟劉靜示好,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後來,她每次見到劉靜之後都無比尷尬,最後沒辦法,隻能辭職走人,重新找工作去了。
俗話說:“飯可以多吃,話不可以多說,事不可以做絕。”這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庸之道的重要體現。不給別人帶來壓力,同時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何樂而不為呢?王豔最後隻能辭職走人,就是因為當初事情做得太過,絲毫不給自己和別人留餘地,最後隻能自食苦果了。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起伏,甚至會是一種輪回,一時得意,也總會有失意來臨;一時猖狂,也會有落魄來品嚐。如果不懂得給別人留餘地,甚至借機落井下石,之後必然會受到打擊。說話做事留餘地,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
我們周圍總有這樣的人,年輕氣盛,做事衝動,憑借一時之氣,總喜歡把話說絕,把事做絕,最終把自己逼入窘境。把事做得太絕,就好比杯子裏裝滿了水,繼續加水之後隻會溢出,很難再滿。
交際是需要智慧和胸懷的,有些事你再有把握,也不能萬分肯定,更不能把話說絕,絲毫不給人留質疑的餘地。這麼做不但會引起他人的反感,還可能給自己帶來後患。
懂得給自己留條後路,你的世界將變得更平穩、更寬廣。這就好比是在打仗的時候,給自己選擇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可退可守,把自己放在了最安全的位置上。這樣我們就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相反,不懂留餘地就等於把自己逼進了死角,沒有危險還好,一旦發生意外,必然會退無可退,隻能受傷。所以,聰明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給自己、給別人留餘地,既給了別人麵子,又給自己留了後路,何樂而不為呢?
生活中說大話的人很常見,做事很絕的人也很多,這些人通常都不受人喜歡。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聰明人常常會為自己留餘地。
要想給自己留後路,就必須從各方麵嚴格要求自己,首先,要學會說話,話不說絕。不論因為什麼,都不要把對方逼入死角。
沒能力做好的事,不要隨口應承;有把握做好的,也要含蓄地說,留下空間。如果別人遭遇尷尬,或一時非常失意,我們不要嘲笑,拿出自己的寬容大度,為他人開一扇門,對方必將無比感激。
王琳大學畢業後,找了份很不錯的工作,待遇豐厚,活兒也不累,還有大把的休息時間。
她有些小虛榮,特別喜歡在別人麵前顯擺自己,炫耀自己有錢,彰顯自己有追求、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