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發掘愛好——每個人都是“天才”
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決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讓·雅克·盧梭
◎讀一讀,想一想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認識自我,隻有認識自我的人才能準確判斷自身的價值,才能找準人生的定位,才知道如何發掘自己的潛能與特長。如果不能很好地認識自我,就無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更無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舞台。青少年朋友必須明白,你怎樣給自己定位,選擇了怎樣的舞台,就將決定你未來會擁有怎樣的舞台。
哈佛學子大都能夠認識自己,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應該如何發掘自己的愛好與特長。他們不會一味地埋頭苦學,而不知道抬頭看路,不知道從各方麵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哈佛大學也十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因此經常
組織各種課外活動,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其實不止哈佛大學如此,美國的學校都很重視學生的課外能力培養,而不是讓他們“死讀書”。
李揚是中國著名的配音演員,被戲稱為“天生愛叫的唐老鴨”。李揚在初中畢業後參了軍,在部隊當一名工程兵,他的工作內容是挖土、打坑道、運灰漿、建房屋。可是李揚明白,自己身上潛在的寶藏還沒有開發出來,那就是自己一直鍾愛的影視藝術和文學藝術。
在一般人看來,這兩種工作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李揚卻堅信自己在這方麵有潛力,應該努力把它們發掘出來。於是他抓緊時間工作,認真讀書看報,博覽眾多的名著劇本,並且嚐試著自己搞些創作。退伍後李揚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沒過多久,大學恢複招生考試,李揚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機械係,成了一名大學生。從此,他用來發掘自己身上寶藏的機會和工具都一下子多了起來。經過幾個朋友介紹,李揚在短短的5年中參加了數部外國影片的譯製錄音工作。這個業餘愛好者憑借著生動的、富有想象力的配音風格,參加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配音工作。1986年初,他迎來了自己事業中的輝煌時期,風靡世界的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招聘漢語配音演員,風格獨特的李揚一下子被迪斯尼公司相中,為可愛滑稽的唐老鴨配音,從此一舉成名。李揚說,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直沒有停止過挖掘自己的長處。
對於一個人的事業而言,最大的危機就是業不精專,沒有一項自己的特長。根據調查,人們還發現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現代教育培養起來的工商管理碩士往往更執著於自己的方法,發展專長的範圍雖然有限,但十分專精;而自行創業的人比較喜歡凡事一把抓,以至於專業無法專精。沒有人限製他們在某一專業領域發展所長,他們也認為沒有必要總把自己局限在那裏。他
們常常慶幸能有較多的發展機會,而這些恰恰正是造成他們失敗的最主要因素。但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多才多能的人,往往認識不到自己之所以失敗的真正原因。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我們要獨立自主,想發展自己的特點,隻有靠自己。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一定要標新立異,並不是說我們要奇裝異服或是舉止怪誕。事實上,隻要我們在遵守團體規則的前提下保持自我本色,不人雲亦雲,不亦步亦趨,就會成為我們自己。保持自我本色這一問題,與人類曆史一樣久遠了。詹姆士·戈登·基爾凱醫生指出:“這是全人類的問題。很多精神、神經及心理方麵的問題,其潛藏病因往往是他們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羅·派屈寫過13本書,還在報上發表了幾千篇有關兒童訓練的文章,他說:“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並且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自我。”
◎哈佛成功指南
成功的訣竅在哪裏?哈佛會告訴你,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一位名人說過:“興趣比天才重要。”誰正在從事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誰就等於踏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一個人隻有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你有你的特長缺點;他有他的優勢劣勢,因此,當別人優秀或者某一科成績高於自己的時候,你根本沒必要沮喪或者難過,你隻需要好好抓住自己的特長,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好,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最好,成為自己的“天才”。
◎哈佛心理研究院
你的大腦理性還是感性多一點兒?
好友花了380元錢買了件漂亮的連衣裙,問你怎麼樣。你發現這裙子同事也買了條一模一樣的,花了260元錢,你會怎麼回答好友?
A.雖然知道她可能買貴了,但考慮到她的心情說:“很好啊!穿起來很漂亮很適合你!”
B.告訴她真相,下次才不會吃虧:“你買貴了,我同事買了條和你一模一樣的才花了260塊呢!”
結果分析
選擇A:你是個偏重感性思維的人。你注重現實,樂於行動而不願做過多思考;生活對你來說很簡單,你不願將自己局限在條條框框裏,而寧願根據自己的感覺做決定,有時甚至明知道利益會有所損失,也會執著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
選擇B:你是個偏重理性思維的人。你對觀念、抽象事物、哲學問題感興趣,以求知、鑽研為目的,富於思考和內省;理性的你很少將感情和工作混在一起,這對你事業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但也因為有時顯得太實事求是而忽略了朋友、家人的心情,讓他們難受的同時你也感到很苦惱。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和交流也很重要
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麼我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蕭伯納
◎讀一讀,想一想
哈佛大學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事實上哈佛教授們都很鼓勵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多進行交流與探討,多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一位哈佛教授曾說:“培養自己的才華絕對不是閉門造車,當你懂得了分享和溝通,才能讓你的才華被大家了解,同時也讓自己的才華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用武之地。”
這種分享的能力也是哈佛大學一直提倡的。關於分享,百年哈佛教給學生們這樣一個法則:“快樂絕對不會因為你給了別人就變得少了。相反地,當我們為他人付出了,付出得越多,同時我們能享受到的快樂也就越多。而且,這
種快樂是從內心深處自然發出來的,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甜美的快樂滋味。”哈佛就是在告訴世人,付出體現了人性的美好,同時也體現了一種處世智慧,更體現了快樂之道。與其自己快樂,不如將自己的快樂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樣所有人都將體會到更大的快樂。
傑克種植果樹有好些年頭了,擁有十分豐富的種植經驗。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培育出一種優質的新品種果實。這種果實皮薄肉厚,果汁十分香甜,並且很少會有蟲害。
到了收獲的季節,傑克的新果子引來了很多果商前來購買,這讓傑克發了一大筆財。
當地的果農都想學習他的成功經驗,也想借用他培育的果苗進行繁殖,可是傑克卻不願意和其他果農分享,因為他覺得其他人也種上那種新果子,最後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意。於是,傑克都狠心拒絕了。
其他人沒有辦法,隻能種原來的老果子。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果熟季節,傑克的果子質量卻大不如前,因為他的果園旁邊都種的是老果子,所以開花的時候和他的新果子“雜交”了,這才導致自己的新果子質量下降,連果商都不買他的果子了。
傑克十分著急,便去城裏找專家求助。專家聽了他的講述之後,微笑著說:“想讓自己的果子質量提高,隻要學會分享就行了。如果你願意把自己的好品種分享給當地人一起來種,就不會出現果子質量降低的情況了。”
傑克按照專家的方法去做了。第二年,當地人都收獲了好果子,一個個都開心不已。傑克也同樣開心,因為他學會分享之後,才發現這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分享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和幸福,而懂得分享的人往往心胸寬廣,容易感知
到幸福。相反,不懂得分享與付出的人,往往心胸狹隘,對於幸福的感知能力也不強。一個懂得分享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他的前程都是一片光明;而不懂得分享的人,他就像人的眼睛一樣,容不得一點沙粒。想要得到更多的快樂,卻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快樂,這樣的人隻會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不幸福。
對於青少年來說,現在正值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在獨立鑽研的同時,要學會與大家分享新發現、新成果,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創造一種積極互助的關係。合作能夠產生合力,分享能讓人領先一步。因為每一個人的才華與智慧都有其獨特性,所以在一個合作團體內,如果能夠交換、分享、包容不同的特點,就會產生整體大於單一要素的整合作用。
詩人說:快樂就是一種流動的空氣,如果你不懂得分享,就等於關上了自己的心窗,快樂也無法流向你。這樣,不但外界的快樂無法進入你的心扉,連你自己的快樂也被慢慢消耗掉了。所以,青少年朋友都學會分享吧!分享了快樂,總會收獲幸福。
◎哈佛成功指南
在當今社會,分享已成為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一個人肯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或成功經驗及建議,那麼他就比較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和信賴,也能收獲到對方真摯的友情。有分享意識的人,更容易被他人喜歡和接納,也更容易被團隊接納,融入社會大環境。一份快樂,如果與他人分享,快樂就會放大很多倍;一份煩惱,如果與他人分享,煩惱就會縮小很多倍。所以,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分享。一個懂得分享與溝通的人,生命就像加利利海的活水一樣,豐沛而且充滿活力。隻有懂得與別人交流和分享,我們才能夠在智慧和情感的分享中不斷地提升與發展。
◎哈佛心理研究院
你是一個不懂得分享的人嗎?
拿出紙筆,記下你每一題的答案,再對照後麵的計分方法算出得分:
1.你在大街上走著,怎樣會讓你感覺最別扭呢?
A.拿了特大的黑皮包
B.穿著過時的衣服
C.領著別人的孩子
2.你要到校慶晚會上去當嘉賓,你認為什麼顏色的衣服最出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