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善於取舍:把自己放低一點(3 / 3)

在決鬥中,這隻蚊子在獅子全身上下翻飛,一會兒飛到獅子的左臉,猛叮一口,一會兒又飛到獅子的右臉,猛叮一口;一會兒是嘴巴,一會兒又是尾巴。而獅子則不停地飛舞爪子或尾巴,在自己臉上或身上拍來拍去,一心想把這隻蚊子拍死。可蚊子因為身體細小,每次都能巧妙地飛身躲過。

就這樣,獅子不但沒有拍死那隻蚊子,反而把自己滿臉和全身抓得血肉模糊。毫無懸念,這隻蚊子贏得了勝利。

但故事並未到此結束。

這隻戰勝了獅子的蚊子,忽一日也患上了人類才能犯的那種“超人綜合征”,它到處吹噓自己是如何神勇,如何所向無敵。

一位過路的神聽見後,好心地提醒它道:“你雖然戰勝了萬獸之王,但並不代表你能戰勝一切,你還是應該小心為好,並且特別要注意不去招惹蜘蛛,不然,你的性命……”

但是,這時的蚊子對神的提醒嗤之以鼻,它得意地說:“哼,我是戰勝萬獸之王的蚊子,我怕誰!並決定在遇到蜘蛛的時候,給它一點兒教訓。

一次,蚊子飛到一間破損的房屋裏時,發現牆角有一隻蜘蛛正在結網,便毫不猶豫地衝了過去,結果卻身陷囫圇,成了蜘蛛的一頓美餐。

我們完全能夠覺察到錯誤的行為所能導致的危險,然而,我們卻往往忽視它們,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力量能戰勝一切。

有以上這種想法的人,就是那些患上了“超人綜合征”的人,這些人認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無與倫比,因此,他們可以不係安全帶,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可以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徒手攀登高樓,以為自己真的是“蜘蛛俠”……事實上,我們是能夠意識到威脅的,卻沒意識到自身的局限,這就是人類心理區別於動物心理特征之一。但是,有些人的智商其實並不比動物高多少,因此他們誤把魯莽當勇敢,把自己的血肉之軀當成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身,他們在客觀上認為自己具有免疫力,因此在麵臨明顯的失敗時,還不願清醒地麵對現實。

勇往直前,不甘認輸,似乎是人性的優點,但如果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局限,而一味自負地向危險挑戰,那麼,我們遲早會走這隻蚊子的老路。

所以,為了生活能夠得到完全的保障,在判斷每天生活中的危險時,最好是實際點兒,並且及時做一些必要的、積極的準備。

心靈慧語

在做任何事前,我們都要權衡一下自己的實力,如果沒有能力,卻還幻想能成功,不自量力的結果隻能使自己付出慘痛的代價。

彎腰撿起一塊鐵 ◎ 劉東偉

有一次,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在路上遇到一塊鐵頭。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撿起來,學生懶得彎腰,覺得在路上撿一塊費鐵大失他的身份,說,“太費事了吧,先生。”蘇格拉底笑了笑,自己上前彎腰撿了起來。

到了一個鎮上,蘇格拉底找一家鐵匠鋪把鐵頭賣了,拿換來的錢買了18個水果,揣在衣兜裏。師徒二人繼續往前走,走到一個沙漠裏,沙漠空氣幹燥,荒無人煙。不久,學生口渴了,想向蘇格拉底討一個水果,又羞於開口。走了一會兒,蘇格拉底故意丟落一個水果,學生俯身拾了,以為老師不知,暗自慶幸,幾口便吃進肚裏,隻覺得這是有生以來吃到的最甜美的水果。

走了不久,學生又渴了,蘇格拉底又丟落了一個水果。這樣,當兩人走出沙漠時,蘇格拉底共丟落了18個水果,學生都一一撿起來吃了。當學生很自得地向老師說起這事時,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如果你當初舍得彎一次腰,撿起那塊鐵頭,在沙漠裏就不用連續彎18次腰了……”

蘇格拉底為什麼舍得彎下他的腰?因為他知道,當時隻要彎一次腰,之後就省去了很多彎腰的過程。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的,有“放下”,就有“拾起”,麵子就象阻擋在你腳下的一塊石頭,避開了,回頭可能還要遇上,隻有彎腰拾起來,遠遠地扔在一邊,才不會再阻擋你的路。因此有些人一生隻不過辛苦創業了幾年,或者十幾年,後來的日子都在甜蜜富裕中度過。而有的人,卻因為始終丟不下麵子,彎不下腰,懶得撿起腳下的“鐵”,所以一生都沉浸在貧苦蒼白之中。

心靈慧語

蘇格拉底為什麼舍得彎下他的腰?因為他知道,當時隻要彎一次腰,之後就省去了很多彎腰的過程。

該鬆手時就鬆手

有個病人在臨死之前異常痛苦,一手抓住床沿鐵欄,一手抓住好友,指甲掐入對方肉中。

好友見他如此痛苦,勸他:“你為什麼要抓住生命呢?你放手吧,讓他(生命)去,就好過,就舒服了,我在你身邊,看著你,愛你。”

他聽了寬心了,放心了,一放手,果然就解脫了。

然而這世界的人沒有不抓點什麼的,抓房屋、抓金錢、抓官職、抓女人、抓欲望、抓夢想……抓得世界五彩繽紛。

抓到什麼時候才放手?答案是在傷害了自己的時候。

有兩個小孩,一個手上抓了個球,另一個也要,抓過去,對方不給,他拳如雨般地打了過來。

許多時候我們如這個小孩,不肯放手,寧願被人沒頭沒腦亂打,還抓緊不放,其實不過為了個球罷了。你要說,那球是我的,沒理由給他。你為什麼一定要個球呢?不要它不就沒事了嗎?隻要意念說:“我不要了,我放手!”

管他誰拾去,反正我不要。

當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得到了自己!

心靈慧語

在或長或短的一生中,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所以在人生的關鍵時刻,要學會鬆手。但凡是那些次要的、枝節的、多餘的、該鬆手的都要放棄。

學會低頭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停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身高低矮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則。這對他後來功績卓絕、成為一代偉人不無幫助。

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通病就是心高氣盛、恃才傲物,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睛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裏。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現門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

要想進入一扇門,就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準備。

那些攀上頂峰的成功者,不論是在舞台上發表演說還是乘機出訪,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視著台上的成功者,因為他們站在低處。

心靈慧語

與人交往,低一低頭,是常有的事。這是對夥伴和朋友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能與人和諧相處的智慧。

沙僧的非常道 ◎ 崔岱遠

常聽有人說:“有愛孫猴兒的就有愛豬八戒的。”這是因為孫猴兒和豬八戒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而且這兩種鮮明的個性交相輝映。使得取經路途妙趣橫生。而沙和尚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好像比較模糊,誰也說不清他一路上到底幹成了幾件事兒。

然而,這實在是委屈了少言寡語的老沙!

沙和尚是個什麼人?當年那可是天界最高行政領導玉皇大帝身邊的貼身侍從,靈宵殿上什麼場麵沒見過?什麼級別的領導沒接待過?就因為不留神沒端住個杯子,倒黴的老沙就被貶到凡塵的弱水裏吃苦受罪。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別說讀者弄不明白,連老沙自己也弄不明白。

老沙在流沙河裏整天反思。一天,朦朦朧朧地老沙忽然明白了:被貶下界的根本原因其實並不是那個沒端住的杯子,而是自己沒有處理好同上下左右各路神仙的關係。自己曾經總以為自己是領導身邊的人,對那些想通過自己找玉皇大帝辦點私事的神仙不予理睬,對於想帶倆親戚朋友混進蟠桃大會的天宮裏的神仙也吹胡子瞪眼睛。這天界裏的神仙之間的關係太複雜、太微妙了,老沙的做派指不定哪天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哪位天神,讓人家嫉恨在心了。最終還是因為有心懷芥蒂的家夥通過王母娘娘在玉皇大帝那兒吹了風兒:“這老沙,早就看出他不成了,連個杯子都端不住,哪能伺候好各位領導哇!讓他自食其力,去流沙河裏找人吃去吧!”

在流沙河裏,老沙經過深刻反思。終於頓悟:侍從的職責不僅要伺候好玉皇大帝,還要服務於其他各級領導,不但要服務好自己的上級,服務好自己的平級,還要照顧好自己的下級。總之,要能左右逢源。協調好與各路神仙的關係。老沙的這一深刻認識,在他以後的取經生涯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自從加入了唐僧的取經隊伍,對於領導,老沙忠心耿耿。對於二位師哥,老沙始終保持著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始終把“和為貴”放在第一位,既不與孫猴子爭名,也不和豬八戒爭利,甘當配角。

老沙為人坦蕩,盡管他深知唐僧與孫猴子的矛盾。但從不像豬八戒那樣在師父那兒煽風點火。對於兩位師哥的糾葛,老沙也從不介入,而且還經常調解。每當豬八戒吵吵散夥、孫猴子舉棒要打的時候,老沙總說:“二哥,你和我一樣,拙嘴笨腮,不要惹大哥生氣。我來替你挑挑擔子。”這話讓孫猴子、豬八戒都可以接受。到西天取經是艱苦的事業,沒有團結是不成的。而維係這團結的不是孫悟空、不是豬八戒,也不是師父唐僧,卻恰恰是默默無聞的沙和尚。

取經隊伍裏,老沙行事低調,不喜張揚。但隻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盡管話語不多,老沙卻總能言必中的,表現出一種從容淡定的靈智。紅孩兒擋道那一難,開始的時候孫悟空還以為這小孩兒會看在自己和他父親牛魔王的交情份兒上不敢把唐僧怎麼樣。當時老沙就提醒:“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結果被老沙言中。後來當孫悟空為降服紅孩兒一籌莫展的時候,還是老沙從旁提醒,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難處”,一下開拓了孫悟空的思路。老沙的智慧往往就像沉悶的陰雨天突然的閃電,叫人眼前猛地一亮。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用的人,隻有沒有用對地方的人。老沙淵博沉靜而不求回報,寧靜淡泊卻堅忍不拔,甘居人下卻胸懷大局。他不但做好了本職工作管好了白龍馬,而且能和孫猴兒、豬八戒這樣極有個性的同事和睦相處,甚至連唐僧這種固執己見、人妖不分、一陣明白一陣糊塗的領導也服侍得沒有半句微詞。可以說既管理好了下級,也管理好了平級,更管理好了上級。盡管論爭鬥的本事老沙遠遠比不上孫猴兒和豬八戒,但若論心智,這二位綁在一塊兒也比不上他沙悟淨。《西遊記》裏有句原話叫“沙和尚真是個靈山大將”。能把自己看得很輕,那是一種智慧。畢竟生活中不光是爭鬥。很多東西是靠爭鬥得不來的。

心靈慧語

能把自己看得很輕,那是一種智慧。畢竟生活中不光是爭鬥。很多東西是靠爭鬥得不來的。

生命之舟不可超載 ◎ 東方博客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隻帶了一塊布當做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

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做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猶豫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做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常常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了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隻貓之後,他又想到——“貓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隻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乳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頭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他找到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於是就帶著這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那個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這個故事就這樣繼續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心靈慧語

貪心是越得到越想得到更多。想要幸福,就必須接受殘缺。

學會寬恕:留一條路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