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經濟論》
〔古希臘〕色諾芬(Xenophon)
華文導讀
《經濟論》約寫於公元前387至公元前371年。這部著作最先使用“經濟”這個詞。在古希臘文中,“經濟”一詞的原意是“家庭管理”,因此《經濟論》又譯為《家政學》,是現今流傳下來的古希臘最早的經濟專著,是人類經濟思維的重要起點,集中反映了色諾芬的經濟思想和對經濟活動的主張。
《經濟論》是用記錄蘇格拉底和克利托布勒斯、伊斯霍瑪霍斯對話的形式寫出來的。有人據此把它作為《蘇格拉底言行錄》的續篇。其實這本書是色諾芬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獨著。這本書至今仍受高度重視的一個原因是它對“經濟”這個詞的解釋。現代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的原意是“家什管理”(《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是指對家庭事務的管理,特別是指家庭收入的供應和管理(《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Ⅰ),是“管理家庭的智慧”(熊彼特的《經濟分析史》Ⅰ)。這些解釋都源於《經濟論》這本書。
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色諾芬首先借蘇格拉底之口闡述了農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認為農業是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希臘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職業,然後又討論了人們應當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好自己的家產。在第二部分中,色諾芬提出:主持家務是婦女的天職,家政訓練應該成為女子教育中的特別項目。總的來看,色諾芬擁護自然經濟,反對雅典所采取的發展商業和貨幣經濟的方針。他根據奴隸製自然經濟的要求,確定了奴隸主的經濟任務,主張把奴隸主的家庭經濟管理辟為一門專門學問。
趣味延展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經濟”一詞,在西方源於希臘文,原意是“家庭管理”。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比當時的任何一個史學家都要重視人們的經濟生活及經濟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經濟學專著中最早使用了“經濟”這個詞彙,第一次比較係統地闡述了奴隸主經濟理論,詳細地記述了古希臘城邦的經濟事務,為後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臘的社會曆史提供了方便。
古羅馬大部分的史學著作中都提到過色諾芬,自文藝複興始,在任何一部劃時代著作的索引中,都不會沒有色諾芬的名字。在經濟主張上,色諾芬是奴隸製自然經濟的擁護者,但並不反對簡單商品交換的存在,因為交換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他十分重視農業問題,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重要職業,對手工業則抱有鄙視的態度。他把組織和監督奴隸從事生產和家務勞動看做奴隸主的一項主要任務,他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也意識到由供求變動而產生的價格變動會影響到社會勞動的分配。他了解到貨幣有不同的作用,貨幣可以成為財富的積累手段。他所寫的經濟學方麵的重要著作有《經濟論》和《雅典的收入》,前者是古希臘流傳下來專門論述經濟的第一部著作,以文學形式較為係統地闡述了奴隸主的經濟思想與製度。
色諾芬對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的貢獻,不僅在於第一次提出了“經濟”的概念,還在於界定了經濟思想研究的基本出發點——人類的物質幸福及其實現。色諾芬的經濟思想關注人類物質幸福的內涵、實現人類物質幸福的手段及增加物質財富的手段和途徑;而且,作為一門學問或一種物質生活的技術,色諾芬將經濟學的使命理解為通過家庭財產管理以增進人類物質福利。色諾芬的認識契合了2000多年後馬歇爾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界定:“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務的學問,它研究個人和社會活動中與獲取和使用物質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關的那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色諾芬的經濟學是生活經濟學,是人類經濟思維的重要起點。
早在古希臘時期和古羅馬時期,色諾芬就獲得了無可爭議的古希臘經典作家、思想權威的名位,其著作因內容涉獵廣泛、文筆質樸清新,從古至今一直是古典語文學的基礎性範本。
色諾芬(約公元前430—前354年)出生於雅典一個富有的奴隸主家庭,曾受教於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受蘇格拉底的影響,他擁護斯巴達的貴族寡頭製,反對雅典民主製,因而長期流亡國外。流亡期間,他參加過軍事遠征,因戰功而獲得田莊。色諾芬在結束軍旅生活以後,便在自己的領地上經營奴隸主占有製的田莊,這對於他的經濟學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色諾芬時代,家庭是社會的經濟單位,奴隸們分屬於各個奴隸主家庭,因此,家庭管理實際上就是研究如何搞好各個奴隸主莊園的組織和管理。《經濟論》正是色諾芬根據自己從事奴隸製莊園的組織管理經驗寫成的。
理論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