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追逐成功,抓住命運的機會(1 / 3)

拿破侖說:“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他追逐成功的欲望有多大。假如總是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那就能夠抓住命運的機會,破釜沉舟,排除萬難,迎接成功的曙光。

半途效應:意誌力是無限的

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每個人都是有毅力的,可以說,毅力和克服困難相伴。換句話說,克服困難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增強毅力的過程。在生活中,那些毅力不是很強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難,而不能克服大困難,但不斷地積累毅力,也可以使人有克服大困難的毅力。

大量事實證明,毅力是可以培養的,心理學家舉了這樣一個生動的例子:“今天,你或許挑不起一百斤的擔子,但你可以挑三十斤,這就行。隻要你天天挑,月月練,總有一天,即使一百斤的擔子壓在你的肩上,你依然能健步如飛。”這就是“半途效應”的側麵反映,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麵影響。

從前,有一名和尚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夠,做一件事情隻要稍稍有點困難,就很容易氣倭,不肯鍥而不舍地做下去。

有一天晚上,師父給他一塊木板和一把小刀,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條刀痕,當一了切好了一刀以後,師父就把木板和小刀鎖在他的抽屜裏。以後,每天晚上,師父都要小和尚在切過的痕跡上再切一次,這樣連續了好幾天。

終於到了一天晚上,一了和尚一刀下去,就把木板切成了兩大塊。師父說:“你大概想不到那麼一點點力氣就能把一塊木板切成兩大塊吧?一個人的一生的成敗,並不在於他一下子用多大的力氣,而在於他是否能持之以恒。”

古人雲:“事當難處之時,隻讓退一步,便容易處;功到將成之候,若放鬆一著,便不能成。”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並不是僅僅依靠三分鍾熱情就可以做好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們必須要付出時間和代價,甚至是一生的努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忍耐,堅持,再堅持,以無限的意誌力等待機會和成功的來臨。

大量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大多發生在“半途”附近,那是一個極其敏感和脆弱的區域。導致半途效應產生的原因來自於兩方麵:一是目標選擇不合理,有可能在選擇目標的時候,過大或過小,從而導致了半途效應;二是個人的意誌力,意誌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如果你想幹點什麼,那一定要培養出堅忍不拔的精神。

小時候,媽媽總是這樣說:“你能做到,玫琳凱,你一定能做到。”玫琳凱女士不僅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而且將這句話作為公司的理念來激勵更多未來的女性。玫琳凱坦言,創建公司是在遇到了一些挫折之後才真正的開始,那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的意誌力。

玫琳凱女士曾在直銷行業工作了25年,當時,她已經做到了全國培訓督導。但是,眼看著自己的一位男下屬都得到了提拔,而且薪水將是自己的兩倍。玫琳凱女士毅然決定辭職,實現自己的一個理想,她說:“我建立公司時的設想是想讓所有女性都能夠獲得她們所期望的成功,這扇門為那些願意付出並有勇氣實現夢想的女性帶來了無限的機會。”

然而,在創業之初,她經曆了多次失敗,也走了不少彎路,但是,她從來不灰心、不泄氣,從來沒想過要放棄,反而越挫越勇,決心堅持到底。她這樣談諧地解釋:“挫折是化了妝的祝福。”最後,她創建了玫琳凱公司,玫琳凱女士這樣說道:“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看,大黃蜂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飛的,因為它身體沉重,而翅膀又太脆弱,但是人們忘記告訴大黃蜂這些。女性就是如此——隻要給她們以機會、鼓勵和榮譽,她們就能展翅高飛。”

玫琳凱的成功案例是哈佛學子案頭必備的研究,從她的身上,我們懂得:強大的意誌力能戰勝一切。凡是能夠成大事者,他們必須經得起挫折的曆練,經得起失敗的打擊,因為成功需要風風雨雨的洗禮,而一個有追求、有抱負的人,他總是視挫折為動力。

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們與常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擁有較強的意誌力,而並非他們有多麼過人的本領。在大多數人不能堅持的時候,他們又多堅持了一會兒;在大多數人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當然,由於其擁有過人的意誌力,任何事情在他們麵前,都可以說是簡簡單單。而對於我們來說,擁有過人的意誌力,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心靈物語

迎接挫折的過程,就是他們培養、增強意誌力的過程。所以,挫折對於天才來說是一塊成功的跳板,對強者來說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謂的挫折與苦難是一所修煉人生的高等學府,而你是否能順利畢業則源於內心強勁的意誌力。

不值得定律:有些事情不必花費力氣

不值得做的事情不要做,值得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好。

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覺得這是一件不值得的事情,他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換句話說,對於他們認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那就不值得去做好。當然,由於這種心理,使得他們在從事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的時候,難以成功,即使成功了,他們也體會不到多大的成就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而人們去做事情的標準則是:隻有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他們才會滿懷熱情地去做。對於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他們能夠做得很好,反之,與自己價值觀不相符合的事情,他們很難做好,因為缺乏足夠的熱情,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不值得定律”。

在職場中,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環境下,它所給我們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在一家大公司,初入職場的你被安排做打雜跑腿的工作,很可能你認為這是不值得的,結果,你就連一些小事情都不能做好;反之,一旦你晉升了職位,你就會覺得這份工作是很難得的,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工作,因為它值得你去為之努力。

“我喜歡創作,但我卻在做指揮。”這個矛盾一直折磨著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倫納德·伯恩斯坦。雖然,他無數次站在舞台接受掌聲和鮮花,但是,他心裏是不愉快的,總是感到一陣隱痛和遺憾。生活中,我們常說“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