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要想獲得成功,千萬不能死腦筋(1 / 3)

《心靈雞湯》reference_book_ids\":[6972452520442514440,70778729841693849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們一向推崇執著做事的態度,認為那是處世的法寶。但很多時候,

1執著隻會讓你走進一個死胡同,隻有及時調整方向,你的人生才會柳暗花明。及時變通,善於調整自己,才能駕馭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

學會變通:有一種犯錯叫堅持自己

一個人最危險的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不會變通;一個人最糟糕的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一個人隻有不斷變通,才能化解危機!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淹沒了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沒過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你會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沒過神父的胸口了,他隻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機緩緩地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存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地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地侍奉您,為什麼您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艘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想回到我的身邊來好好陪我。”

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過度的固執造成的;人生的很多失敗就是因為不會變通。有一種錯誤叫固執。思維定式一旦形成,有時是很悲哀的。這就是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觀念的原因之一。

有隻烏鴉,口渴極了,可是附近沒有水,隻有一個被小孩丟棄的長頸小瓶,裏麵盛有半瓶雨水。烏鴉伸過嘴去,可是瓶口很小,瓶頸很長,它喝不到。於是烏鴉想了一個辦法,把一顆顆小石子投進瓶裏去,這樣,瓶裏的水升高了,烏鴉很輕鬆地喝到了水。

這件事,後來被寓言大師伊索寫成了寓言,傳遍了全世界,烏鴉也因此出了名,自然揚揚得意。

這隻烏鴉是個有名的旅遊愛好者。有一次,它飛到一個村莊去看熱鬧,這裏發生了旱災,溪水完全幹枯了,田裏裂了縫。它渴極了,可是四處找不到水喝。忽然,它在村子後麵發現了一口井,低頭往裏麵一看,井口小,井很深,但井底有水,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它站在井沿上的身影。

它試著飛下去,可幾次都碰到井壁上,眼冒金星,隻好又回到井台上來。

忽然,它想到自己曾經“投石入瓶喝水”的光榮事跡,不禁高興地叫道:“呱呱!我怎麼把這經驗忘了?”

於是它用嘴銜來一顆顆石子,都投到了水井裏,誰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沒有上來,樹上的喜鵲說:“喳喳!烏鴉先生,您別忙了,這是水井,不是您原先的那個長頸瓶子,怎麼還是用那個老辦法呢?喳喳!”

“你懂什麼?哇哇!”烏鴉不屑地斜了喜鵲一眼,“我的方法是經過專家鑒定的,上過寓言作家的書本,到哪裏都可以用,放之四海而皆準,怎麼會‘老’呢?哇哇!”

烏鴉繼續向井裏投石子……

其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有些人不懂得變通,對於約定俗成的規則,通常都是嚴格遵循而不敢打破。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老經驗辦事,不注意隨機應變,就免不了會吃大虧。所以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適應環境變化以及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否則,對於新生事物覺察不到,最終會被環境所淘汰。

學會改變,千萬別做“一根筋”

眾所周知,最聰明的活法就是不迷信以往的經驗、傳統和權威,也從不迷信於自己。用開放的胸懷接納事物,用多變的思維解決問題!

斯裏是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平時工作沉穩紮實,努力上進。這一天,他鼓起勇氣走進上司的辦公室,說:“對不起,我想該給我漲工資了。”“不,不能給你漲,絕對不會。”上司微笑著回答,並指著玻璃板下的一張印

刷卡片不慌不忙地道,“很不湊巧,根據本公司職務工資製度,你的工資已是你這

一檔中最高的了。”聽到這裏,斯裏頓時泄了氣:“哎,我忘記我的工資級別了!”他退了出來,幾個鉛印字打印出的製度使他放棄了他本應得到的東西,他想:

“我怎麼能推翻那張壓在玻璃板下的印刷表格呢,那是製度,是權威。”

其實,斯裏的上司也許隻是希望他表現出充分的自信,並用這份自信和出色的工作業績來說服他。但斯裏卻以他“一根筋”的想法,放棄了自己應得的權利,並同時放棄了自己贏得權利時應該展現出的智慧與才能。

如果你是個有遠見的人,如果你立誌於成為一名傑出的人,你就應該努力克服上述障礙,從現在開始培養創新意識。

李. 艾柯卡1979年到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任CEO時,接手的是一個債台高築的爛攤子。萬般無奈之下,艾柯卡隻好求助於政府,希望能夠得到美國政府的擔保,以便從銀行獲得10億美元貸款,用於克萊斯勒公司發展新型轎車。

這一消息在整個美國激起了軒然大波,惹出了一片斥責之聲。原來,美國企業界有一種潛意識:認為依靠外部力量,尤其是依靠政府的幫助來發展經濟的做法,是不合乎自由競爭原則的。

麵對企業界、輿論界、美國政府和國會的一片斥責反對聲,艾柯卡並沒有氣餒,他堅信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什麼規則是不能被打破的。他不急不躁,冷靜地分析了目前的形勢,采取了“分兵合進、各個擊破”的戰術,耐心地去掃除公共關係上的重重障礙。

首先,他援引了美國人所共知的史實,有根有據地向企業界說明:過去,洛克希德公司、全美五大鋼鐵公司和華盛頓地鐵公司都曾先後取得過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總額高達4097億美元之巨。而克萊斯勒公司請政府出麵擔保僅10億美元貸款,卻遭到非議,原因何在?

接著,艾柯卡又向輿論界大聲疾呼:挽救克萊斯勒公司,便是維護美國的自由企業製度,保護市場競爭。北美隻有三家大汽車公司,一旦克萊斯勒公司破產垮台,整個北美市場就將被通用和福特兩家公司瓜分壟斷,這樣一來,美國所引以為傲的自由競爭精神豈不就蕩然無存了嗎?

對政府,艾柯卡則不卑不亢,提出了言辭溫和而骨子裏卻很強硬的警告。他先是熱心地替政府算了一筆賬:若是克萊斯勒公司現在破產,那麼,將有60萬工人失業。僅破產的第一年,政府就必須為此支付27億美元的失業保險金和其他社會福利開銷。然後,他彬彬有禮地向當時正為財政出現巨額赤字著急的美國政府發問:“您是願意白白地支付27億美元呢?還是願意僅僅出麵擔個保,幫助克萊斯勒公司向銀行貸款10億美元呢?”

對國會議員們,艾柯卡的工作更是做得滴水不漏。他為每個國會議員開出一張詳細的清單,上麵列有該議員所在選區內所有同克萊斯勒公司有經濟往來的代銷商、供應商的名字,並附有一份如果克萊斯勒公司倒閉將在其選區內產生什麼經濟後果的分析報告。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暗示這些國會議員:若是你投票反對政府為克萊斯勒公司擔保貸款,那麼,你所在選區內就將有若幹與克萊斯勒公司中有業務關係的選民因此而丟掉工作,而這些失業的選民對剝奪他們工作機會的國會議員必然反感,試問,你的議員席位還會穩固嗎?

艾柯卡這種“分兵合進、各個擊破”的戰術,最終收到了奇效:企業界、輿論界的反對派偃旗息鼓;國會那些原先激烈反對政府擔保的聲音也銷聲匿跡。艾柯

卡不動聲色地化幹戈為玉帛,爭取到了社會上各個方麵的支持,終於將他所需要的10 億美元貨款順利拿到手了。

靠著這筆來之不易的貸款,克萊斯勒公司一舉開發出了數輛新型轎車。從1982年起,克萊斯勒公司就實現了扭虧為盈,翌年又賺取利潤9億美元,創造了該公司有史以來盈利最高的紀錄。克萊斯勒公司由此走上了再度發展的軌道,艾柯卡也一舉成名,成為美國婦孺皆知的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