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保持恬靜淡然的心境
【原文】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譯文】
真寧靜不是在萬籟俱寂的環境中所得到的寧靜,合乎人類本然之性的真正寧靜是喧囂環境中還能保持平靜的心情;真快樂不是狂歌熱舞環境中得到的快樂,人類本然靈性的真正樂趣是在艱苦環境中仍能保持樂觀的情趣。
【解讀】
生活是一種態度。佛家有一句話:“境由心造,煩惱皆有心生。”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由於心態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境遇,在不同的人心中也會有不同的心境,從而產生不同的影響,導致不同的結果。
馬季,著名的相聲藝術家,就是“保持寧靜、淡泊的心境”的倡導者和受益者。
馬季不僅繼承了民族曲藝,也吸收傳統醫學精髓,並以此作為他的保健良方,健康地生活著。馬季在“文革”不知被批過多少次,訓過多少回,馬季總是以“平和”對待,不作絲毫申辯。用他的話說:“我要是小心眼兒,這世界上早就沒有馬季了!”
這就是胸懷,這就是“苦中作樂”。
在當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馬季忙著傳幫帶,推出年輕相聲演員。可有人勸他:“幹嘛不露露臉,大家都快把你忘了。”他滿不在乎地說:“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幹嘛老讓大家惦記著。要那麼出名幹什麼?你身上有幾兩肉誰不知道?”
這是就是健康的心境。這就是“動中靜”。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馬季都能保持一顆寧靜、淡泊的心。而他自己的保健良方,正是這養生的高境界。
他清醒的頭腦,輕鬆的精神狀態全來自這“寧靜、淡泊的心境”。
會隨遇而安的人眼光遠大、胸襟寬廣,以很平常、很坦然的態度看待世間的一切變化。這樣的人他的心理一定平衡,平時總能笑口常開,自然能活得健康長壽,生活得愉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