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一句簡單而通俗的話道破了舍與得的大智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麵對舍與得之間的艱難抉擇時,總會首先想到如何“取得”,而不是如何“舍棄”,心中難以滿足的欲念曲解了另外一種人生。回首往事,幾十年的風雨春秋成為往日記憶,翻開時間的舊賬,仔細查看才發現,每次毅然舍棄之後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古人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但真正能做到這樣的境界又有幾人呢?誰能夠在舍與得之間作出理性的抉擇呢?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人會隻在乎眼前的利益,心中舍不下,對即將到來的災難熟視無睹,對旁人的勸告置之不理,最終自己也隻能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可能會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簡直是得不償失。如果當初決定了舍棄,現在不是可以有所獲得嗎?悔不當初矣!
縱觀世間萬物,大自然以博大告訴我們:隻有舍,才有得。舍得之間也許隻是很簡單的問題,卻可以化為人生中的大智慧,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勢必要作出抉擇,智者選擇了舍棄,平庸者選擇了獲得,他們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不同的軌跡。李白舍棄了富貴,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王昭君舍棄了錦衣玉食,留住了那一刻太平與無限的讚美;祝英台舍棄了繁華,得到了天長地久的愛情。他們舍棄了功名、地位,甚至是生命,卻得到了人生中更寶貴的東西。
有一天,莊子在河邊垂釣時,有人來請他到朝廷做丞相。莊子並沒有立即答複,而是反問了那人一個問題:“田裏的烏龜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地裏爬行還是願意被人捉去供奉在祠堂裏呢?”莊子的回答顯然是不想出仕,舍棄了功名利祿,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自由,這就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境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些物質上的東西不過是過眼雲煙,何必太在意,何必苦苦追逐。舍棄心中的貪念,得到的卻是生活中的快樂與幸福。舍棄並不代表失去,相反,往往會得到更多,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這就是人生中的一門大學問。
麵對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要心存感激,學會有選擇地放棄,這樣你才會擁有更多。如果你一直對你沒有得到的念念不忘,你就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也就永遠不能獲得快樂。舍棄該舍棄的是一種智慧,不舍棄該舍棄的則是愚昧。舍棄心中的欲望,能夠獲得幸福與安寧。舍與得,看似簡單,卻是一門藝術,運用好它,成功與幸福就會早些到來。
編著者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