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警察拘留了第一個人,因為他準確地知道被害的老人是在鎖門而不是開房門。由此可推斷出這個人一直在窺視老人,否則他根本不會知道老人是在開門還是鎖門。
粗心的劫匪
某劫匪在打劫銀行前,將他的汽車重新改裝以便逃走時不會被人認出是他的車子。
他將原來的白色車身塗成黑色,另外他準備把車頭的燈以及車牌也都一起煥掉。
他在打劫時蒙著臉,但是後來警方卻憑著目擊人的口供抓住了劫匪。
你知道劫匪的破綻在哪兒嗎?
答案:因為粗心的劫匪慌忙中忘記換掉後麵的車牌了。
縣令巧斷官司
三國時,蜀國有一個縣令,很善於破案。
一天,一個女人自己殺害了丈夫後放火燒了屋子,說她的丈夫是被火燒死的。
後來婆家人將那女子告到官府,那女的死不認賬。後來縣令想出一計,命手下人找來兩隻羊,很快就破了案。
你知道縣令的錦囊妙計了嗎?
答案:縣令讓手下殺死其中的一隻羊,與另一隻一起放在柴堆裏燒,隻見活著被燒死的羊嘴裏有很多煙灰,而死的羊嘴裏卻很幹淨。再檢查那女人的丈夫嘴裏,沒有一絲灰塵,於是斷定她的丈夫是先被殺死而後才被放到火中燒的。
愚蠢的嫌疑人
“星期日晚上9點你在哪裏?”警察問一個嫌疑人。嫌疑人說他在哥哥家。警察說:“可是有人在你哥哥家按了半天的門鈴也沒人答應。”
犯罪嫌疑人說:“那天因為烤麵包機短路把保險絲給燒了,因為一時來不及修複,所以沒電。哥哥出去了,就我一個人在屋裏,我很早就睡了。沒有電,門鈴也不響,所以外麵有人按門鈴我一點也不知道。”
聽到這些後,警察馬上說:“你在撒謊!”
你知道為什麼嗎?
答案:很明顯門鈴用的都是幹電池,所以即使停電電鈴也會響。嫌疑人卻說因為停電門鈴不響,顯然是在撒謊。
紅棗換銀子
古時候有一個生意人,因為做小買賣掙了不少錢。有一年,他要出門談一筆生意,銀子帶在身邊很不方便,於是就把銀子裝到壇子裏寄存在鄰居那裏,謊稱裏麵是一壇紅棗。
誰知生意人一去3年才回來。當他向鄰居要那壇銀子時,鄰居竟然真的給他拿來一壇紅棗。於是他就去官府告狀。
在衙門,兩個人吵了起來,鄰居對縣令說;“他把壇子交給我時就是紅棗,我根本沒看見什麼銀子。”縣令看了看壇裏的紅棗,把桌子一拍,要鄰居把銀子交出來,鄰居大呼冤枉,於是縣令告訴他其中的道理,鄰居隻得認罪服法。
你知道縣令的道理是什麼嗎?
答案:縣令說:“商人外出3年,紅棗早就應該幹癟甚至腐爛了,怎麼可能新鮮完好呢?
包拯巧斷生母
嫂嫂和弟媳兩個人在同一天晚上各自生了一個男嬰,不幸的是嫂嫂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死了。一日,嫂嫂趁弟媳不注意將弟媳的孩子偷去,說是自己生的。於是兩個人便鬧到了公堂。
包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傳令升堂。
包拯令人在堂上畫了一個圓圈,然後對兩個婦人說:“我一時也無法斷出,現在把這個孩子放到這個圈裏,你們兩個人誰能把這個孩子從圈裏拉出來,我就把孩子判給誰。”
你知道包拯是怎樣判斷出弟媳是孩子的生母嗎?
答案:包拯是利用骨肉親情來斷案的。當兩個婦人用力拉孩子時,孩子因為疼必然會哭。這時孩子的生母必會因為孩子是自己親生的而不肯用力拉,因此包拯可以斷定弟媳是孩子的生母。
給煙袋找主人
古時候,有王李兩人,因一管旱煙袋來到衙門請縣令明斷。李說煙袋是他重金所買,王說煙袋是他家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已用二十多年了。兩人爭執不休。
縣令說:“這梨木煙袋確實不錯,我也喜歡,這樣吧,我出20兩銀子買下了,你們每人再在堂上各抽3袋煙,然後各取一半銀子回家去吧。”
抽煙時,姓李的那個人吹不出煙灰,就用一根小竹片將煙灰挑出;而姓王的卻將煙袋用力地在地上磕打以磕出煙灰。縣令見後,就把煙袋判給了姓李的那個人。
你說縣令是怎麼知道煙袋的主人是姓李的那個人的呢?
答案:因為姓李的人很愛惜煙袋,而姓王的人雖然嘴上說是自己家的傳家寶,但他用力地磕煙袋裏的煙灰,一點都不愛惜煙袋,所以可以推斷他是說謊的。
逃跑的肇事者
一位老大娘被自行車撞倒並流了一攤血。交警趕過來時,肇事者已逃之夭夭。
交警發現老大娘流的那一攤血上有肇事者自行車碾過的痕跡,附近也沒有岔路,於是趕緊用對講機和下一個路口的交警通了話,讓他截住所有騎自行車路過的人。
交警令人將大娘送往醫院後,便趕往下一個路口。幾個小時前下過一場大雨,現在雨過天晴了,仍有一小段路十分泥濘。交警走過這段泥濘的路,趕到下一個路口時,已有十多輛自行車被攔在那裏。交警觀察了一下這十幾輛車子,很快指出了肇事者。
交警是怎樣找出肇事者的呢?
答案:從出事現場到下一個路口,必須經過那段泥濘的路。肇事者害怕留下證據就把車輪弄得幹幹淨淨,所以一下子就漏了馬腳。
狡詐的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