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賜寶劍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名叫謝希逸的人曾在孝武帝時做這禦史大夫,並獲得了一柄由皇帝親自賜給他的寶劍。因為謝希逸同當時的朝中大臣魯爽的關係不錯,所以就把孝武帝賜給自己的寶劍轉送給了魯爽。
可後來魯爽卻背叛了孝武帝。這可把謝希逸嚇壞了,因為自己把皇上賜予的寶劍送給了他,這事情一旦被孝武帝知道,可是殺頭的罪過呀。
可偏偏就有一天,孝武帝突然想起了寶劍的事兒,就問謝希逸那把寶劍現在在哪裏。謝希逸不敢欺騙皇帝,所以隻好坦白自己把寶劍送給了魯爽。可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為自己開脫罪名的方法,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重新獲得孝武帝的信任。
請你猜猜謝希逸說的是怎樣的一番話呢?
答案:謝希逸對孝武帝說的一番話是這樣的:“臣之所以要把寶劍送給魯爽,其實就是想讓他明白皇帝已經知道了他的反叛之心,希望也能夠盡忠報國,用這把寶劍自刎以謝聖恩,隻不過他沒有這樣做罷了。”孝武帝聽了謝希逸的這番解釋後,就以為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的安定著想,欣慰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再怪罪他呢?
無字祭文
宋朝真宗年間,郭皇後患病而終。而一直對大宋虎視眈眈的遼國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就想趁機發兵攻打大宋。但苦於師無出名,便專門派使者送來了一封哀悼郭皇後的祭文。按照當時的外交禮節,這篇祭文是要由宋國大臣當眾在大殿上宣讀的。而這個任務,自然就交給了一向以才思敏捷、學識淵博而著稱的大臣楊億。
可是,當楊億在大殿上拆開祭文打算當眾宣讀時,才發現那上麵竟然連一個字也沒有。聰慧過人的楊億立刻就明白了遼國此舉的目的,這是在故意侮辱宋朝的君臣,並想借此挑起事端,為攻打大宋製造理由。想到這裏,楊億不慌不亂想出一個辦法,既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又避免了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
楊億究竟想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辦法呢?
答案:大殿之上的楊億,隻是稍稍猶豫了一下,就鎮定自苦地念起了這篇無字的祭文:“郭皇後有靈。巫山一朵雲,閬苑一團雪,桃源一枝花,秋山一輪月。豈期雲散雪消,花殘月缺。今奉祭品,皇後享用。”念到這裏,楊億便順理成章地把那張沒有字的祭文燒掉了。遼國的來使看到大宋國竟有如此才華出眾的能人,自然無話可說。而遼國蓄謀已久的這次侵略計劃也因為沒有找到任何借口而不得不暫時取消了。
彥一設計抓強盜
從前,在日本有個十分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彥一。一次,他和父親出門,在外地住在一家旅店裏。可到了半夜的時候,卻有一個強盜手持鋼刀闖進了他們的房間,並用刀逼迫彥一和他的父親交出財物,否則就要對他們行凶。
這時,打更的梆子聲由遠而近地傳來,心虛的強盜就催促假裝在找東西的彥一趕快交出財物。可彥一卻告訴強盜,如果著急的話就必須允許自己點亮燈盞來找。於是,就在打更的梆子聲在房間的門外響起的時候,彥一點亮了燈盞,並把父親藏在枕頭下麵的錢交給了強盜。可就在這個時候,門外的更夫卻突然大聲地發出了“抓強盜”的喊叫聲,很快地,人們就衝進了房間,抓住了還來不及跑掉的強盜。
你能想到彥一是怎樣為走在門外的更夫做出屋子裏有強盜的暗示的嗎?
答案:彥一特意選在更夫走到屋子門外的時候點亮了燈盞,這樣一來強盜拿著刀的影子就很清楚地映在了窗戶上,這就給更夫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暗示,所以更夫才得以知道屋子裏有強盜。
華佗采桑葉
華佗是中國曆史上極負盛名的名醫,可他的童年卻很不幸。在華佗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死了,家中生活因此而變得非常貧困。無奈之下,小華佗隻得找到了城裏的蔡郎中,要求拜師學藝,以便將來可以謀生。
可蔡郎中卻並不想收下華佗作為徒弟。於是就故意為難他,讓他把自家院子裏的那棵桑樹上最高處的桑葉采集下來,否則,自己決不會收他為徒。
可讓蔡郎中想不到的是,小華佗隻是抬頭看了看那棵桑樹,然後竟站在樹下毫不費力地把桑葉采集到了自己的手裏。沒辦法,蔡郎中隻好按照事先的約定收下了華佗這個徒弟。
請你想一想,小華佗是用什麼樣的辦法采集到了高高在上的桑葉呢?
答案:原來聰明的小華佗取來了一根繩子,在繩子的一端拴上一塊小石頭,然後用力向上一拋,把繩子拋過枝條,然後再把繩子的兩端都抓在手裏。這樣一來,隻要他用力向下拉動繩子,自然就會使樹枝被拉彎曲下來,直到人可以夠得到的高度,就把桑葉毫不費力地采集到手裏。
聰明孝順的孫元覺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他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從小就知道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可讓孫元覺很失望的是,自己的父親卻對祖父極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