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掌握“體態語言”的識人法則(2)(1 / 3)

丘吉爾和羅斯福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丘吉爾與羅斯福本想耍弄斯大林,用語言把他逼入絕境,無言以對,沒想到卻自取其辱。他們一個聲稱自己是全球主宰,一個聲稱自己是宇宙主宰,當然再沒有比宇宙主宰更有權勢的人物了,斯大林似乎已無計可施。可是斯大林聲稱夢見自己並沒有批準對他們的任命,自然就淩駕於“全球主宰”和“宇宙主宰”之上,任命的人物當然要比被任命的人物更有權勢。

傑斐遜從法國歸來後,在一天吃早飯的時候問華盛頓,為什麼憲法製定者們會在1787年的例會上同意設立一個第二議院。華盛頓避開話題反問他:“你為什麼把咖啡倒入淺碟中?”

“降降溫度。”傑斐遜回答。

華盛頓接著說:“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把法則放入參議院的淺碟中降降溫度嘛!”

華盛頓把手先舉起來,然後慢慢地往下劈,增強了他所說的“降降溫度”的視覺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一些領導,在講話對,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把手勢往下劈。每當這個時候,聽者最好不要輕易提出相悖的觀點,對方一般也是不會輕易采納的。平常與同事或朋友三五成群地爭論問題,有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而否定別人的觀點,也常用這種手勢否定別人的觀點,打斷別人的話。善於識別這種手勢語言,有助於我們為人處世采取適當的姿態。

六、雙手平攤表明你的坦誠態度當人們開始說心裏話或說實話時,總是把手掌張開顯示給對方。像大多數體態語言一樣,這一舉止有時是無意識的,有時是有意識的,它都使人感到或預感到對方將要講真話。相反,小孩在撒謊或隱瞞真情時總是將其手掌藏在背後,當夜晚與夥伴們玩耍通宵方歸的丈夫不願對妻子說出他的去處時,常常將手插在衣兜裏或兩臂相抱將手掌藏起來,而妻子則可以從丈夫隱藏的手掌上感覺到丈夫在隱瞞實情。

由此可見,與他人交談時你不時伸出雙手攤開,能夠使你顯得誠實可靠。有趣的是,大多數人發現攤開手掌時不僅不容易說謊,而且還有助於製止對方說謊,並且鼓勵對方坦誠相待。

我們來看下麵這則例子:安妮想開一家時裝店,她對時裝情有獨鍾。但開時裝店需要很大一筆錢,但她手裏的積蓄連租門麵都不夠,她找到好友斯芬商量。斯芬見安妮興趣很高,不想潑她的冷水,打開保險櫃,拿出了所有的現金和信用卡,攤開雙手,對安妮說道:“嗟,就這些了,夠不夠?”

“OK,夠了夠了!太謝謝你了,斯芬!”在斯芬的支持下,安妮的時裝店順利地辦成了。開張那天,斯芬來祝賀,安妮一見斯芬,激動地攤開雙手,笑著說道:“Hello!真誠地歡迎你,斯芬!”兩位好友緊緊擁抱在一起。

安妮的服裝店生意很紅火,但安妮卻沒有歸還斯芬的錢。斯芬因沒有大的用處,也沒有找安妮要那筆錢。大約有一年左右,斯芬的姨媽住院,需要一大筆錢做手術,斯芬和姨媽感情很好,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斯芬就想安妮能還一部分錢給她,她到安妮的時裝店,委婉地說明了來意。安妮的態度卻有些曖昧,推說店裏生意不好,沒賺到錢。

斯芬見安妮的店裏客來人往,隻一會兒就做成了幾筆生意。她雙手攤平,問安妮道:“真是這樣的嗎?”

安妮一見斯芬這手勢,想起當初斯芬幫助她的情景,臉一下子就紅了。她把錢還給了斯芬,現在兩人關係一直相處得很好。

從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雙手攤平,表示坦誠、真實,同時也能鼓勵對方坦誠相待。在生活中,我們不妨也經常將雙手攤平,多給他人以坦誠。這樣,你在任何人心目中的形象都一定是美好的。

西方有心理學家斷言:“判斷一個人是否坦率與真誠,最有效、最直觀的方法就是觀察其手掌姿勢是否雙手攤開。”當人們願意表示完全坦率時或真誠時,就向人們攤開雙手,說:“沒有什麼值得隱瞞的,讓我坦率告訴你吧。”

七、雙臂合抱表達敵視和拒絕的含義雙手往胸前一抱,就構成了一道阻擋威脅或不利情形的有利屏障。由此可見,當一個人神經緊張、極度消極和充滿敵意時,就會很自然地把雙手抱在胸前。

美國一些對雙手合抱於胸前姿勢的研究工作已獲得了非常有趣的成果。研究者要求一組學生參加係列講座,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處於一種隨便、放鬆的坐態,雙腿與雙臂不許交叉。講座結束時,測驗每個學生對所講的內容記住了多少。他們對講課人所持態度也要記下來。另一組同學也參加了測試,所不同的是,他們聽講座時,必須自始至終把雙臂緊緊抱在胸前。對比結果表明,雙臂緊抱胸前的一組學生,所記住的講座內容比放鬆狀態的那組學生要少38%。第二組學生的測試還顯出,這組學生對教課內容和授課人提的意見也更多。

但如果你內心緊張、消極、充滿敵意,采取雙臂合抱的姿勢肯定會使你的感覺好一些。這種姿勢經常出現在一個人在陌生人當中,特別是在公開集會上,排隊或電梯裏,以及任何一個使人感覺不自在和不安全的場合。

當你在演講時,人們對所聽內容不以為然時,大都會采取這種雙臂合抱的姿勢。很多演說家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聽眾裏有人雙臂合抱在胸前的表現。而有經驗的演說家就深深地懂得,這種姿勢就意味著他必須另辟蹊徑以求打破僵局,從而轉變聽眾對演講者所持的否定態度。在日常生活中,與人麵對麵交談時,看到對方雙臂緊抱胸前,你應推測自己肯定講了讓對方不同意的話。這時,盡管對方口頭上還不停地表示讚同,但你如果不改變方式,仍堅持原來的論點繼續講下去將毫無意義。

人體語言媒介從不會“撒謊”,而一般的語言媒介都可能會撒謊。請記住,隻要對方雙臂合抱的姿勢出現在你麵前,對方的否定態度就不會消失。須知是你讓對方采取了這種態度,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努力改變自己的觀點,讓合抱的雙臂鬆開,友好的情緒也就隨著這鬆開的一刻開始。

八、十指交叉是在掩飾消極和不安在人們麵帶微笑和愉快的談話時,常常無意識地將十指交叉。常見的姿勢是交叉著十指舉在麵前,麵帶微笑地看著對方。也有的交叉著十指平放在桌麵上,這種動作,常見於發言人。出現這個動作,發言正處於心平氣和、娓娓敘談的時候……乍一看,似乎上麵這幾種表情都是表明很自信,但往往並非如此。

有一次,一位推銷員講述一次他推銷失敗的故事。隨著他的講述,人們發現他十指緊緊交叉,手指變得蒼白無色,似乎要融化到一起。這一手勢表明其受挫情緒或對某人有敵視態度。

尼倫伯格和卡萊羅對十指交叉手勢研究後得出結論:這是一種表示心理不安的手勢,表明在掩飾其消極態度。我們來看下麵這則小故事:莫澤請盧埃林來家裏吃飯。盧埃林酒醉飯飽之後仍東拉西扯,沒有一點走的意思。莫澤因為還有一個約會,終於忍不住了,指著屋外樹上的一隻鳥對盧埃林說:“這最後的一道菜是這樣安排:我砍倒這棵樹,抓住這隻鳥,把它喂肥點兒,再添一些酒,現燒現吃,你看怎麼樣。”

盧埃林醉眼朦朧地說:“燒小鳥?嗯,這菜不錯。可是,隻怕你還沒有砍倒這棵樹,鳥早就飛跑了。”

莫澤說。“不,不!那是隻笨烏,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離開。”

莫澤說完這句話,手臂放在桌上十指交叉,然後抬頭不安地看牆上的掛鍾。

一般來說,做出十指交叉手勢時手的位置的高低似乎與消極情緒的強弱有關。有的將十指交叉放在膝上,也有的站立時將十指交叉放在腹前。按交往的經驗而言,高位十指交叉比中位十指交叉更顯得莫測高深。正像所有表示消極情緒的姿勢一樣,要想讓使用這個姿勢的人打開緊緊交叉的十指,都需要某種努力來完成。否則,對方的不安和消極是無法改變的。當我們演講或是日常生活中與人交談時,如果遇到情緒消極的情況,作出十指交叉的手勢,可以在心理上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從而使談話更少受到消極情緒的負麵影響。十、數撥手指可增強說服力和清晰度一般情況下,數撥手指,是在說明某些數字和條件時,需要特殊強調而增加其說服力和清晰度時,采取的一種手勢。我們先來看下麵這則例子:“七七事變”後,在全國人民一致主張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形勢下,陳毅下山到江西大佘與當地國民黨政府談判。在當時,雙方氣氛十分緊張,陳毅卻談笑風生、機智幽默,表現了一種大智大勇、灑脫從容的氣概。他嚴正要求國民黨軍隊給北上抗日的南方遊擊隊讓開通道,可對方卻不無炫耀和暗示地說,他們的部隊人多。陳毅笑著反唇相譏道:“你們兵多不願北上抗日,還要遊擊隊陪著嗎?”接著,陳毅侃侃而談,借題發揮道:“我還有個問題不滿意,以前在中央蘇區的時候,你們懸賞買我的頭,花紅由三千漲到五萬。朱毛長征以後,我的頭竟由五萬降到二百,這不是太瞧不起人了嗎?”陳毅邊說,邊數撥手指,配合著他所說的數字,體現了偉人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