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極的親弟弟,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親叔叔。
但豪格娶的嫡妻博爾濟錦氏,是叔叔多爾袞其中一個妻子(元妃)的妹妹。
豪格死後,其嫡妻博爾濟錦氏被多爾袞強納為妻。
大清國開國皇帝皇太極及其兒子順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
建州女真的領頭人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為側妃,開與蒙古部落聯姻之先河。
後來蒙古科爾沁部首領莽古思將女兒(孝端文皇後)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孝莊文皇後、宸妃)嫁給了皇太極,後又將兩個孫女(靜妃、淑惠妃)、一個曾孫女(孝惠章皇後)嫁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福臨。
滿蒙皇族的政治聯姻進一步加劇了婚配的亂倫性。
清人入關後,受中原倫理觀念影響,對皇室的近親婚配和亂倫婚配逐漸限製。
例如,康熙朝規定:閱選秀女時,秀女中屬後族近支或母族屬愛新覺羅之女的,應當予以聲明。
規定歸規定,實際上近親婚配和亂倫婚配依然存在。
順治帝娶一等侍衛佟國維的姐姐佟佳氏為妻,佟佳氏所生第三子即康熙帝玄燁,她後被尊為孝康章皇後。
後來,康熙帝娶佟國維的女兒為妻,她就是孝懿仁皇後;孝懿仁皇後的一個妹妹也嫁給了康熙帝,後被尊為惇怡皇貴妃。
這就是說,康熙帝娶了兩個同父表妹為妻。佟國維對康熙帝來說,既是親舅舅,又是嶽父大人。
此類現象還有不少。
綜觀清代皇帝,總體上越到後來生育能力越差,所生子女早夭比例越高。
開國皇帝皇太極,享年51歲,可查的有名分的後妃15位,僅以此15位後妃為計算依據,她們和皇太極生了11個兒子、14個女兒。11個兒子中長到16虛歲以上的成人共7位,4個早夭;14個女兒中13位長到16歲以上,隻有1位15歲死去,子女早夭的比例為20%。
第二位皇帝順治帝,患天花而死,終年24周歲還差1個月,共8個兒子、6個女兒,子女早夭比例為43%。
第三位皇帝康熙帝,享年68周歲,共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子女早夭的比例為51%。
接下來幾位皇帝生育能力有所下降,但不算太弱。到了第六位皇帝顒琰(嘉慶帝)時,兒女的早夭比例高達57%。
到了第八位皇帝鹹豐帝時,雖然他一生風流成性,有名分的後妃19人,卻隻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大兒子出生後來不及取名就死了,女兒僅活到20虛歲,幸存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同治帝。
至於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竟然均未生育子女。
除此之外,光緒曾自曝有遺精病。
遺傳因素與政治壓力導致光緒患有遺精、癆症等多種疾病。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也就是光緒帝死前一年,他曾親自探究並寫下自己的病原:“遺精之病將二十年,前數年每月必發十數次,近數年每月不過二三次,且有無夢不舉即自遺泄之時,冬天較甚。近數年遺泄較少者,並非漸愈,乃係腎經虧損太甚,無力發泄之故。”
光緒帝生於同治十年六月(1871年8月),寫病原時三十六周歲,他從十五六歲青春發育期起就患了遺精之病,每月多達十幾次。患有如此要命的疾病,無論怎樣刻意播撒龍種也就成了徒勞。
同治帝、宣統帝未育子女,恐怕也有此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