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三、鬱鬆年萬枝 顧秉源潤齋【葉昌熾】
樓台海上湧金銀,織罽西來自大秦。
誰識子雲高閣畔,遺書寂寞訂先民。
《同治上海縣誌》:“鬱鬆年字萬枝,號泰豐,恩貢生。好讀書,購藏數十萬卷,手自校讎。以元明舊本世不多見,刊《宜稼堂叢書》。”昌熾案:泰峰,道光二十五年恩貢,見《上海縣誌選舉表》。
《師友淵源記》:“鬆年饒於財,凡宋人典籍,有未刻或刻而板廢者,不惜重資,以羅置鄴架。吳門黃氏百宋一廛所藏,歸山塘汪閬源家,近亦散布而入滬瀆矣。”
莫氏《宋元舊本書經眼錄》:“魏鶴山《毛詩要義》三十八卷,儀征相國采進遺書,亦未見。上海鬱泰峰氏乃搜獲曹楝亭舊弆宋槧本於嘉興士家,海內更無第二本,遂卓然為宜稼堂數十宋槧之冠。”
《甘泉鄉人稿沈曉滄炳垣寄贈徐君渭仁新刻思適齋集》詩:“沈侯嗜好別流俗,休沐逍遙辭劇務。好事近得鬱與徐,異書校勘為點注。”自注雲:“上海鬱鬆年所刻《宜稼堂叢書》,曉滄亦曾相贈。徐、鬱兩君所刻書,皆曉滄精心為之校定。”
《持靜齋書目》:“《建康實錄》,有‘鬱泰峰己酉年所收書’印。”
《鬆江府誌》:“顧秉淵字潤澤,南彙人,監生。少有神童目,長益探討經史,購藏書萬卷,人擬之小琅嬛。”
三七四、沈楙德翠嶺【葉昌熾】
先鬻當年本後收,雲煙難得幾時留。
五陵裘馬非吾好,上紹山來與慧樓。
《昭代叢書補編沈維鐈序》:“吳江沈君翠嶺,有《昭代叢書》之刊,其友人迮君青崖為乞序,其書凡十集,而先刊其八集,張山來、楊慧樓先生所輯也。《壬》、《癸》二集,沈君方謀補輯以待刊。餘聞沈君居縣之雪巷,門臨流水,市遠囂塵,慷慨捐數千金,以成此藝林盛事。謂非有豪傑過人之識而宅心遠大者,其能然歟!”又《李星沅序》:“沈君所輯,自國初林、梨洲,及今耆宿,凡所撰述,粲然具陳,識大識小,皆與聖人之道合焉。其書精深浩博,堪以昭示來茲而無疑。”又朱珔序:“書之為物,豐財則後收,歉財則先鬻,寒儒購且不能,奚有於刻!素封之家,恣聲色,侈裘馬,願者率亦肥田宅,庇子孫雲爾,焉有肯輸厚值而鑽故紙!是則沈君斯舉,誠度越乎尋常者矣。”
俞曲園先生《昭代叢書序》:“康熙間,張心齋止《甲》、《乙》、《丙》三集。乾隆中,震澤楊列歐又輯成五編,曰《新》、曰《續》、曰《廣》、曰《禆》、曰《別》各五十種。至道光間,吳江沈翠嶺先生又輯二編,曰《補》、曰《萃》,從張氏之例,命《新編》曰《丁集》,《續編》曰《戊集》,《廣編》曰《己集》,《禆編》曰《庚集》,《別編》曰《辛集》,《補編》曰《壬集》,《萃編》曰《癸集》。又就原書汰其小品之無禆掌故有乖大雅者凡六十種,別為一編,命曰《別集》,而補以有用之書,仍如其原數。”
三七五、顧沅湘舟【葉昌熾】
吳下名園顧辟疆,蛾眉列屋為添香。
荒攤敝紙難收拾,竟使遺聞付夢梁。
錢泰吉《可讀書齋詩集》:“吳山遇吳門顧湘舟沅,知其收藏書籍及金石文字,甲於三吳。劇談良久,既而過訪寓齋,以其姬人綠卿、素君、紫娟合畫團扇見贈,屬題《繡餘讀書圖》,率成三絕句:‘東吳顧文學,卅載舊知名。閱肆得相遇,高談四座驚。’‘贈我白團扇,丹青一一工。腐儒無豔福,也幸拂清風。’‘南麵百城擁,豪於列屋居,豈知讀畫後,分校數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