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3)

附錄二十三首

三九三、江南王加駕【葉昌熾】

(無考三首)

築屋西陳盡累磚,捍掫何似石倉堅。

荒年乞得監河粟,猶是江南舊俸錢。

《紫桃軒雜綴》:“餘昔在西陳,有王貢士者,遇儉歲,知餘好書,數以書來易粟。雲其曾祖作江南別駕,曆官所蓄,盡買書,築磚屋藏之,雲:‘書不在世業例,子孫才者許就讀。’今以族眾頗多不類者,每每竊出,磚屋亦就圮矣。貢士所得粟不敢私,必與族均沾,餘益賢其人而樂與粟。然以歸途遠,非道裏所便,止易《二十一史》,凡三竹簏以回,中多善本,可與新者相校。”

三九四、泰山趙氏 宛陵太守 沈率祖【葉昌熾】

清淚淒然滴玉蜍,非熊說夢竟何如。

傷心獨拜他鄉臘,更啟殘書祭歲除。

《天祿琳琅》:“《說文五音韻譜》,有‘閩南開府所得之書’、‘泰山趙氏藏書’之印。”又:“《陳書》,有‘沈率祖奉守遺書之印’。”又:“明刻《周書》,有‘宛陵太守書籍六男翰臣珍藏’一印,下六字分行小注。”昌熾案:兩家子弟,保守遺書,可敬可愛,為人後者若以兩賢之心為心,晉江父子不得專美於前。雖名氏僅存,不可不表而出之。衰宗不幸,塚嗣傾亡,伏臘他鄉,孑然顧影。平生網羅散失,雖不逮藏家之什一,要於古人不為無補。已矣!今且為若敖之鬼矣!楹書付讬,悵望何年,敝帚自珍,此心糜懈,亦聊賢於博弈而已。丁酉上元後四日記。

三九五、杭州張氏【葉昌熾】

彼岸還須一葦航,蓬壺宛在水中央。

靈文開篋驚烏有,天遣風雷下取將。

《居易錄》:“杭州孝廉高式青,說其鄉張氏藏書甚富,造樓水中,庋置甲乙,悉有次第。以小舟通之,晡後即禁往來。一日忽有煙氣出樓窗,大驚,往視之則門扃如故,比登樓,煙亦不見,如是者三。最後細檢視,煙自書廚中出,開廚則凡天文奇遁之書,悉為燼,惟空函在焉。餘書無恙。”

三九六、釋文瑩道溫【葉昌熾】

(釋一首)

天策文章花蕊詩,一簦一笠鎮相隨。

非無三乘旁行字,胡跪問師師不知。

文瑩《玉壺清話序》:“玉壺,隱居之潭也。文瑩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國初至熙寧間,得文集二百餘家。”又:“文瑩至長沙,首訪故國馬氏天策府,諸學士所著文章,擅其名者,惟徐東野、李宏皋。東野詩浮脆輕豔,侑一時尊俎爾,宏皋雜文十卷,皆駢枝章句,雖齷齪者亦能道。信乎行文之難也。”

又《續湘山野錄》:“王平甫安國,奉詔定蜀民、楚民、秦民三家所獻書可入三館者,令令史李希顏料理之。其書多剝脫,而得一敝紙,所書花蕊夫人詩,乃花蕊手寫,而其詞甚奇,棄之可惜,遂令令史郭祥繕寫入三館。禹玉相公傳其本,於是盛行於時。文瑩親於平甫處得副本,凡三十二章。”

鮑廷博《玉壺清話跋》:“宋僧文瑩,字道溫,錢塘人,工詩,喜藏書,尤留心當世之務。”

三九七、陳景元 無為道士【葉昌熾】

(道一首)

酉陽羽陵到者誰,望壺樓下說無為。

送書道士形如繪,相鶴何如竟相龜。

《避暑錄話》:“程光祿師孟,吳下人。喜為詩,效白樂天而尤簡直,至老不改吳語。元豐間,道士陳景元博識多聞,藏書數萬卷,士大夫樂從之遊。身短小而傴,師孟嚐從求《相鶴經》,得之甚喜,作詩親攜往謝,末雲:‘收得一般瀟灑物,龜形人送鶴書來。’徐舉首,自操吳音吟詠之,諸弟子在旁,皆忍笑不能禁。時王侍郎仲至在坐,顧景元,不覺失聲,幾仆地。”

《東觀餘論跋》:“陳碧虛所書《相鶴經》後雲:‘隋善書者丁道護,遒勁有法。’今觀碧虛子陳君小楷,殊得道護筆勢。”

《宣和書譜》:“陳景元手自校正書有五千餘卷。”

《通誌校讎略》:“臣嚐見鄉人方氏望壺樓書籍頗多,其家雲,先人守無為軍日,就一道士傳之,尚不能盡其書也。如唐人文集無不備。”

三九八、換書士人【葉昌熾】

(換書一首)

這個幾時近飯吃,那個幾時近飯吃。

磊磊落落囊中物,不覺絕倒座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