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2 / 3)

四一二、傅穉漢孺 周慈【葉昌熾】

難得臨池筆一枝,東津可比宋漕司。

從來精槧先精寫,此體無如信本宜。

《癸辛雜識》:“施宿字武子,湖州長興人。父元之,乾道間為左司諫。宿晚為淮東倉曹,時有故舊在言路,因書遺以番蒲陶。有憾其不己致者,劾之,無以蔽罪。宿嘗以其父所注坡詩,刻之倉司,有所識。傅穉字漢孺,湖州人。窮乏相投,善歐書,遂俾書之鋟板,以賙其歸。因摭此事,坐以贓私。”

日本島田翰《古文舊書考》:“《論衡》二十五卷,東津草堂本,嘉靖中袁褧所刻,卷末題曰‘周慈寫’。案嘉靖袁褧刻十一行《六家文選》,世所稱以為精絕,亦有‘周慈寫’三字,宜乎是書筆畫遒勁,可以接武於《文選》。”又《尚書正義》一則雲:“明有記書手鐫工於縫心者,如正德六年刻十行本《孝經正義》雲‘書手陳景淵謄,刊字江操’是也。”又《元明清韓刊本考》:“宋本之所以精者,以書必倩名人,刻必用巧手也。”又:“趙孟頫書結構精嚴,豐神蕭灑,而書胥學之不達,側筆取妍,徒求似其麵目。元本之陋,又多出於吳興之書盛行,書胥輩學不至也。”昌熾案:古人刻書,必先妙選書手,精寫上板,故其書首尾如一,毫發不苟。《宋史》:“趙安仁補梓州榷鹽院判官,以善楷書,奏留國子監刻《五經正義》。”孟蜀毋氏家刻,皆其門生孫逢吉輩所寫,不出於俗工也。大抵宋初精本,歐、禇、顏、柳,無不具體,而惟信本為最宜。嚐見北宋刻《廣韻》及相台本五經,剛健流麗,各擅其妙,視《開成十三經》,但石本,木本之不同耳。其書之精妙,無以異也。國初尚有此風,林鹿原為漁洋書《精華錄》,又寫竹垞《曝書亭集》,汪遁翁《堯峰文鈔》。

校勘記:《曝書亭集》非林鹿原所書。據郭麟《爨餘集論書絕句》第三首注:“《曝書亭》、《精華錄》兩集,張、林所書也。”葉昌熾誤記也。

四一三、許翰屏【葉昌熾】

夾板何如胡蝶裝,黃衪更畫道家妝。

若將畫法評書法,平視雲間改七薌。

《前塵夢影錄》:“嘉慶中,胡果泉方伯刻《文選》,校書者為彭甘亭、顧千裏,影宋寫樣者為許翰屏,極一時之選。翰屏以書法擅名當時,刻書之家,均延其寫樣。如士禮居黃氏、享帚樓秦氏、平津館孫氏、藝芸書舍汪氏,以及張古餘、吳山尊諸君,所刻影宋本,皆為翰屏手書。一技足以名世,洵然。”又雲:“享帚樓刻呂衡州、李翱等集,顧澗翁更覓得足本沈亞之等集七家,皆用昌皮紙,浼翰屏精寫,不加裝釘,但用夾板平鋪,以便付梓。餘訪澗翁文孫河之孝廉,曾一見之。”又雲:“《魚玄機集》,宋槧之最精者,黃蕘翁得之,裝潢為胡蝶氏。後為一達官某傅許翰屏影模上板,改七薌補繪玄機小像於卷首。”昌熾案:胡刻仿淳熙本《文選》,但有“江寧劉文奎文模鐫字”,而不題翰屏名。吳山尊刻晏、韓二子與石研齋所刻書。亦無寫官也。餘為蔣香生太守刻《鐵花館叢書》,仿宋精寫,皆金緝甫茂才筆,摹率更體。秀勁亦不減翰屏,緝翁雅不願署姓氏。然無好寫,即有良工,又安從得佳槧!自宋以後,錄三人焉,才難不其然乎!

四一四、胡貿 虞山孫二 錢半岩【葉昌熾】

(裝訂一首)

蠶絲牛毛善離合,得錢即買酒盈缸。

書根雙腕能齊下,嘉話真堪繼湧幢。

《湧幢小品荊川先生胡貿棺記》:“書傭胡貿,龍遊人,父兄故書賈。貿少乏資,不能賈,而以善錐書往來諸書肆及士人家。餘不自揆,嚐取《左氏》、曆代諸史及諸大家文字稍刪次之,以從簡約,既披閱點竄竟,則以付貿使裁焉。始或篇而離之,或句而離之,甚者或字而離之。其既也,篇而聯之,句而聯之,又字而聯之。或聯而後離,離而後聯,錯綜經緯,要於各歸其類而止。蓋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書傭往往束手,雖士人細心讀書者,亦多不能為此。貿於文義不甚解曉,而獨能為此,蓋其天竅使然。餘之於書,不能及古人牛毛繭絲之萬一,而貿所為,則蠶絲年毛之事也。貿平生無他嗜,而獨好酒,傭書所得錢,皆盡於酒。所傭書家不問傭錢,必問酒能厭否。貿無妻與子,傭書數十年,居身無一壟之瓦,一醉之外,皆不複知也。貿無一錢之蓄,死而有棺無棺不可知,念其為我從事久也,以一棺畀之,而書此以為之券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