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印度舞蹈之謎(2)(3 / 3)

2、婆羅多舞婆羅多舞是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印度學者認為,這個舞蹈淵源於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婆羅多舞在南方的發展,與南方各廟宇裏的神奴有密切關係,傳說仙人婆羅多是這個舞蹈的祖師。

關於婆羅多舞的來曆,說法不一,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與阿周那有關。有一個故事說,在阿周那寄居他鄉時,他把這個舞蹈教給了摩德斯耶(維拉特)國的公主烏特拉。後來,這個舞蹈又從維拉特(今天的齋普爾)傳到全印度;另一個故事說,阿周那在羯陵伽國京城馬勒格.巴登摩時,把這個舞蹈教給國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兒吉特朗格達(她後來同阿周那結了婚)。所以在南印度,一般認為,吉特朗格達後來當了神奴,阿周那回國時,她沒有和他一起走。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舞蹈是由泰米爾納德邦著名的民間舞蹈古拉溫吉舞發展而來。古拉溫吉是一個流動的山族,他們在全邦範圍內活動,靠看手相和跳舞賣藝營生,他們跳的舞就叫古拉溫吉舞。古拉溫吉舞比婆羅多舞簡單,但是很受歡迎。

啞演是婆羅多舞的特點,通過身體各部分的動作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諸如戰爭、愛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種麵具表達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點。婆羅多舞一般由格爾納塔克音樂伴奏。阿爾利布琴一響,演員並攏雙腳,兩手向頭上方伸去,然後隨著幕後傳來指揮演員動作的樂器聲,演員用頸部、嘴、眼睛、雙手及身體其他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現各種思想。

3、格塔克裏舞格塔克裏舞是喀拉拉邦最有名的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格塔克裏舞實際上是一種故事性很強又獨具特色的頌神舞。大詩人瓦拉多爾稱格塔克裏舞為“藝術的皇後”。把故事、詩歌、音樂、舞蹈。表演和繪畫巧妙地結合起來,是格塔克裏舞的一大特點。

格塔克裏舞通常在廟會期間於夜晚演出,劇中所有角色均由男子扮演。表演的形式是啞演,但有敲打樂器伴奏。舞中的故事情節,用朗誦詩的形式表達。詩句都是梵語化的馬拉雅拉姆語,一個人在幕後朗誦。演員身軀的姿態和手勢,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通過雙腳跳動的快慢,兩手和十指的各種動作以及眼睛、鼻子和嘴唇等的不同動作和表情來表現詩句的內容。演員們隻表演不說話。優秀的格塔克裏舞演員,十分精通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演技巧,他們隻用眼神就可以表現各種思想感情,用眼睛轉動的快慢,表現圓圈,阿拉伯數字“8”等。他們表演天鵝、蛇和猴子等動物的動作,形象也非常逼真。他們甚至可以用半邊臉表演憎惡和憤怒,用另一半臉表演高興和歡樂。

麵部化妝在格塔克裏舞裏占有重要地位。這種化妝,是一種特殊的繪畫藝術,經過化妝的麵部,有助於表現舞蹈的各種思想內容。他們用米粉熬成的稠漿糊,塗在麵部,根據角色的不同,再塗上綠色、紅色和黃色等五種顏色,正麵人物臉上再塗淺綠色和白色;反麵人物臉上塗幾層粉白色,鼻子四周塗紅色,眼睛四周塗黑色,佩戴紅胡須;女角在黃色和淡紅色的底色上,塗一層白色。

格搭克裏舞,一般都取材於《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但是現在也有人用它作為政治宣傳的手段。

格塔克裏舞蹈藝術,一般人不太容易欣賞,但是在喀拉拉邦,人人都能領會它的藝術美,而巳城市鄉村都會演格塔克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