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我國的經濟基礎和政治製度決定的,屬於社會意識範疇,必然也必須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體現在人們生產生活和日常交往之中,體現在政策製度、法律法規各方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項係統性、綜合性的工程,必須在國家發展總的目標下與各方麵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協調推進。如果抓不好結合,就會造成“兩張皮”;如果製定的政策法規、設計的具體製度、開展的實際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就會變成“對台戲”。

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結合起來,與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結合起來,與各項重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廣泛的教育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首先要在全社會叫響“三個倡導”24 個字,廣泛進行宣傳、深入研究闡釋,使之家喻戶曉、眾人皆知。同時,要全麵係統、分層麵、有重點地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分類設計,梳理出各個階段、各個領域的工作重點,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壘石成峰、功到渠成,引導人們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融化在心靈裏、體現在行為中。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道德教育實踐,引導人們自覺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包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必須堅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重要源泉。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普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增強人們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不斷提高人們道德水平、提升人們道德境界。

1.抓好學雷鋒誌願服務活動。學雷鋒誌願服務是美好的道德行為和重要的道德實踐,是培育助人為樂、團結友善文明風尚的有效途徑。要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以社區為依托,以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為重點,精心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誌願服務活動,把誌願服務做到基層、做進社區、做進家庭。堅持誌願服務活動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推出一批學雷鋒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引導人們立足崗位學雷鋒、走上社會學雷鋒。貫徹落實《關於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的意見》,完善長效工作機製和活動運行機製,探索建立中國特色誌願服務製度,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2.抓好孝敬教育。百善孝為先,孝乃德之本。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至今,當代眾多的孝敬典範有口皆碑,孝親敬老已經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要大力弘揚孝道,培養人們的孝心、愛心,引導人們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念長輩的關愛之情,養成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質。家風是無言的教育,家教對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曆來重視家風的培育和傳承,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傅雷的家書家信,都堪稱當時家風家教的典範。要適應現代社會家庭組織、家庭結構的深刻變化,加強以孝親敬老為基礎的家風家教建設,把中華孝道和敬老之風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3.抓好誠信教育。誠實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是道德建設的基礎。市場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的有害思想觀念,導致一些人信用意識淡薄,社會信任感下降,誠信缺失、造假欺詐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問題。要廣泛開展誠信教育,精心組織誠信創建活動,在全社會積極倡導講誠實、重信用、守承諾,引導人們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真誠做人、守信做事。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大力推進誠信建設製度化,把誠信作為管理的重要原則,推動有關部門和機構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係,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治理,建立“紅黑榜”發布製度,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4.抓好勤勞節儉教育。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精神需求和實際需要。過去,生產落後、條件艱苦,需要勤勞節儉;今天,經濟發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樣需要勤勞節儉。在物質條件好轉的情況下,一些人好逸惡勞、好吃懶做思想嚴重起來,一些領域鋪張浪費、豪華奢靡現象正在滋長,餐桌上的鋪張、舌尖上的浪費可謂觸目驚心。懶惰和浪費損失的不僅僅是物質成果,更嚴重的是損毀了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人的道德情操。要廣泛宣傳中華民族吃苦耐勞、戒奢克儉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中華民族勤勞節儉的崇高品格。開展全民性的節糧、節水、節電、節約錢物等活動,特別要突出節糧節水的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各級各類學校、各個單位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努力營造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濃厚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