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度型性格(1 / 1)

一個豁達大度的人,能夠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其實,許多對立與紛爭,若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換個角度想一想,或許就可以解怨釋嫌,避免無意義的爭執與報複。

性格特征

度量,本來指的是計量長短和容積的標準。然而,人們又把它拿來喻指人的器量胸襟。就像人麵、人心不同一樣,人的度量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豁達大度,“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有的人睚眥必報、錙銖必較,你碰我一拳我一定還你一腳。一個人度量的大小,固然與他的修養、道德、學識、眼光、社會經曆乃至脾氣性格息息相關,但是否能夠公而忘私,取其善而忘其不善,也是很重要的。

典型人物

蘇軾就是一個度量比較大的人。

當年,蘇軾在京城參加會考時,主審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歐陽修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讚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在知道真實情況後歐陽修後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讚歎不已,他曾對老友梅堯臣說:“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並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後來,蘇軾因為不能迎合官場之事,不幸入獄,當朝皇帝為了試探他有沒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個小太監裝成犯人入獄和東坡同睡。白天吃飯時,小太監用言語挑逗他,蘇軾牢飯吃得津津有味,答說:“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夜裏,他倒頭睡,小太監又撩撥道:“蘇學士睡這等床,豈不可歎?”蘇軾聽了並不理不會,用鼾聲回答。小太監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說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險至極啊。隻要蘇軾有一點牢騷和吃不香睡不穩的異樣舉動,危在旦夕。其實皇帝也是糊塗人,派了一個太監去試探,憑借蘇軾的才智又怎麼可能看不出端倪來呢?

《史記·魏公子列傳》中還有這樣一個典故:信陵君很喜歡結交有才能的人,一次他聽說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侯贏很有才能,於是去請他。那個侯贏到也毫不客氣,上車後坐在上座,讓信陵君趕車。車到鬧市後,侯贏故意與好友朱亥長時間交談,將信陵君晾在一邊。回到公子府後,信陵君大宴賓客,推侯贏坐在上席,並親自給他敬酒。這則故事描寫的雖是日常請人喝酒的小事,但反映了信陵君那種博大的胸襟。以信陵君堂堂魏國公子的身份給侯贏這個守門人駕馭馬車、耐心等待、主動敬酒,著實不易;如果沒有開闊的胸襟、容人的氣度,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正因為信陵君禮賢下士,侯贏為他獻上奇計盡心效力,使得竊符救趙取得成功,同時大力士朱亥在竊符救趙中也立下汗馬功勞。試想當初信陵君如果顧及公子身份,言語舉止傲慢待人,那些能人賢士就不可能為之折服,更不會聚之門下建立奇功,那趙國很有可能早就為秦國所滅,曆史就是另一種模樣。

由此可見,寬容大度不但表現為一種胸襟,也表現為一種睿智。

性格與命運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能相互算計、斤斤計較,要用一種寬容忍讓的習慣去消除隔膜。人生在世不必為一些芝麻小事而耿耿於懷,更不必大動幹戈,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樣既不傷大雅,也減少彼此的不快。用一顆寬容大度的心來看待別人的詆毀流言,時刻保持寬容大度的心態,便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愜意。

我們知道,心胸開闊,心懷坦蕩的人,能夠人敬人愛;而心胸狹窄的人,卻隻有人人避而遠之。大度型性格的人,胸懷大度,能容忍別人,退讓別人,知人善用,以退代進。大度型性格是成大事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