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狹隘型性格(1 / 1)

狹隘分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三種:心胸狹隘、視野狹隘、知識水平的狹隘。性格狹隘的人一般都有嚴重的自戀情結,這種人很難與他人相處,而且很容易得罪他人。他們是天生的失敗者,常常會孤立無援,不願接受別人的好意。對於這種性格的人來說,想要在社會中生存下來,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性格特征

所謂“狹隘”,從字麵上來講,就是人們常說的心胸狹窄、氣量小。狹隘心理是許多不良性格的根源,嫉妒、猜疑、孤僻、神經質等不良表現都源於狹隘心理。狹隘性格的具體情況往往難以用一句話表述清楚。概括來講,就是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往往不懂得中庸之道。其表現為特別極端,不會從大局出發來思考和處理問題。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很難與朋友、同學、同事或是社會同行相處,並且總是處處較真,最後總是因為自己的狹隘使自己的本應得到的待遇成為泡影。

典型人物

史書上記載,伍子胥就是一個牢記個人私仇、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之人。伍子胥,春秋時期楚國人,名員,字子胥,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是吳國大夫,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楚國時,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自己逃到了吳國,並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以至於挾私仇而毀國家,置百姓於塗炭於不顧,做出了如此的不義之舉。司馬遷評價伍子胥“怨毒之於人,甚矣哉”,隻讚許伍子胥能“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可見司馬遷眼中的伍子胥的本領並不能與管仲並列。

伍子胥在楚國時,受到楚王的追殺,逃到吳國後做了吳國的大夫,然一有機會就對吳王僚提出伐楚要求,在吳國頗具權勢的公子光看透了伍子胥的伎倆,對吳王僚說:“伍子胥要我們攻打楚國是為了個人利益,不是為了我們吳國的利益,完全是公報私仇。”吳王僚聽了,便不再理會伍子胥了。按理說,伍子胥應該恨公子光。但是在仔細權衡利弊後,伍子胥居然投靠了公子光,並幫助公子光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搖身一變成了吳王闔閭。公子光與吳王僚是叔伯兄弟。伍子胥插手別人家事製造血案,其實完全是以他人之血成自己之謀,由此可見,伍子胥是一個陰險狡詐的人。

伍子胥在吳國九年之中,他又幾次慫恿吳王闔閭進攻楚國。在吳國的第三年,吳國攻打楚國,占領了一塊地盤;第四年,再次出兵攻打楚國,又占領了楚國的一些土地;第五年,吳國起兵反抗,伍子胥率軍出戰,打敗楚軍,依舊是掠得楚國大片土地;第九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並一舉攻陷楚國首都。伍子胥,終於把自己的國家整垮了。這些年,多少人慘死刀兵之下?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在伍子胥看來,這些都所謂,隻要能夠報殺父之仇,他會付出一切。當初,伍子胥在逃離楚國時,曾對好友申包胥說,我一定會滅亡我的國家。這一天,終於在伍子胥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

當伍子胥帶領異國的軍隊,在自己國家的首都橫衝直撞的時候,殺害父兄的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竟然掘開墳墓,將平王的屍首拖出來,瘋狂地打了幾百鋼鞭。可見這是一個多麼極端可怕的舉動啊!後來,伍子胥也得了報應。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吳王不聽,就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本可以有機會得到善終,可是正是由於他的那種狹隘的心理和認識,造就了他的悲劇。

性格與命運

心胸狹隘的人往往容不下別人比自己強,嫉妒超過自己的人,他們隻願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結果導致自負心理的增強和交際圈的大大縮小。門庭冷落和交際圈的縮小,必然帶來孤獨、寂寞和空虛的困擾。而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態是形成心胸狹隘者的主要因素。

性格狹隘的人,表現在心胸、氣量和見識方麵,見識淺薄、嫉妒、愛攻擊等毛病都是這種性格的表現。這種人往往表現得不能容忍別人。一個人的學問與其胸懷以及道德品質並不成正比,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不少這樣的人,其才智越高,可能帶來的危害也越大,但最終他們不是落個孤家寡人的境地就是留個千古罵名。性格狹隘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己見,時時處處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在交往中更是極力排斥“異己”,其命運往往都很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