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死,其子柴宗訓繼位。第二年正月,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偽傳契丹入侵,集軍兵於手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取恭帝之位而代之,建立宋朝。匡胤稱帝後,雖保留了王溥的宰相職位,但是,卻免去其參知樞密院事的兼職。乾德二年(964年),42歲正在壯年的王溥,離開相位告老還鄉。
王溥在任職宰相期間,還利用大量的空閑時間鑽研學問。王溥家藏萬卷,博學多識,尤長史學。周恭帝時,他曾上表請修《世宗實錄》,恭帝命他與扈蒙、張淡、王格、董敦等共同編修,建隆二年八月,書成奏上。他又以唐蘇冕所修《會要》僅詳高祖至德宗九朝典製,崔鉉修《續會要》亦止於宣宗,及參以二書,複采宣宗至唐末史事,修成《唐會要》100卷,從帝號開篇,以四夷終卷,共分514事目,該書是現存會要體史書中最早的一部,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王溥還廣搜後梁、後唐、後普、後漢、後周諸朝舊史實錄,分類纂輯,編成《五代會要》30卷,共分279事目,卷一至六記帝號與宮中製度、卷七記樂、卷八記禮、卷九記刑、卷十至十一記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記官製、卷二十五至二十六記民族與周邊關係,內引詔令奏議等第一手資料頗多,極富史料價值。又因其成書在新、舊《五代史》之前,曆來為史家所重,且歐陽修作《五代史》尊《春秋》之法,專務褒貶,許多重要史實,賴溥是編以傳。四庫館臣稱該書“收放失舊聞,厥功甚偉”,又說:“讀五代史者,又何能無此一書哉!”
王溥為中國曆史的發展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可以說是與他旺盛的精力是脫不開關係的。正因為他有如此的性格,才能使在當宰相時能為皇帝分憂,能對皇帝出兵打仗提供正確的意見,能夠為全國的老百姓做實事。因此也才能讓他連續做了兩代四朝的宰相。
性格與命運
現代化快節奏的生活,不僅需要你的刻苦耐勞、聰明機智,還要求具有旺盛的精力。萎靡不振的姿態不僅會使自己顯得信心不足,也會使工作同仁及上司難以看到體積極向上的一麵,以致影響事業發展。保持蓬勃朝氣不是在公眾場合裝裝樣子,而透支心力體力,留下一身疲憊,而是以科學的方法調整身心,令自己感到有充沛的精力,保持思維的思維。有什麼樣的身體,便會有什麼樣的事業和什麼樣的生活。在緊張的現實生活中,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我們都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可以說,旺盛的精力是我們獲得成功與幸福的重要保障。
旺盛型性格的人,因其有充沛的精力,一般都能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