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挑戰逆境 成就大業(4)(2 / 3)

(第三十六節) 錢就在勇氣的背後

猶太聖典《塔木德》上有一句話說:“失敗決不會是致命的,除非你認輸。”這是經商的名言。

羅森沃德是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的最大股東,他也是美國20世紀商界風雲人物。然而,這個做服裝生意起家的富翁卻也經曆了許多創業時的失敗與艱辛。

羅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隨家人移居美國,定居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

羅森沃德的家境不大好,為了維持生活,中學畢業後,他就到紐約的服裝店當跑腿,做些雜工。羅森沃德從年幼時就受猶太人的教育影響,確立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確信凡人皆有出頭日,一個人隻要選定了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往目標邁進,百折不撓,勝利一定會酬報有心人的。羅森沃德本著這種精神,十分賣力地賺了幾百美元。

“我要當一個服裝老板。”這是羅森沃德的奮鬥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學習和注意動態外,把全部的業餘時間用於學習商業知識,找有關的書刊閱讀。到1884年,他自認為有些經驗和小小本金了,決定自己開設服裝店。可是,他的商店門可羅雀,生意極不佳,經營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積蓄的一點點血汗錢全部虧光了,商店隻好關門了,羅森沃德垂頭喪氣地離開紐約,回伊利諾伊州去了。

痛定思痛,羅森沃德反複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最後,他找出了原由:服裝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種裝飾品,它既要實用,又要新穎,這才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而自己經營的服裝店,沒有自己的特色,也沒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信譽,沒有銷售渠道,那注定要失敗的。針對自己出師不利的原因,羅森沃德決心改進,他毫不氣餒繼續學習和研究服裝的經營辦法。他一邊到服裝設計學校去學習,一邊進行服裝市場考察,特別是對世界各國時裝進行專門研究。一年後,他對服裝設計很有心得,對市場行情也看得較為清楚。於是,決定重振旗鼓,向朋友借來幾百美元,先在芝加哥開設一間隻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裝加工店。他的服裝店除了展出他親自設計的新款服飾圖樣外,還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對已定型的服飾進行改進,甚至完全按照顧客的口述要求重新設計。因為他的服裝設計款式多,新穎精美,再加其靈活經營,很快博得了客戶的欣賞,生意十分興旺。兩年後,他把自己的服裝加工店擴大了數十倍,改為服裝公司,大批量生產各種時裝。從此以後,他的財源廣進,名聲鵲起。

在人生的遊戲中,失敗時常發生,每個人都不應悲觀,因為失敗並不意味著沒有希望,相反“失敗”是成功之母,活用失敗與錯誤,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徑。商場如戰場,成功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的失敗的辛酸。作為商人,麵對失敗,就應該象愛迪生那樣坦然而決不氣餒。愛迪生一生有1000項科技發明,當有人問他經過許多試驗而失敗時是否會感到心灰意冷,他回答說:“不,我拋棄了錯誤的試驗,重新采取別的方法,絕不沮喪!”的確,麵對失敗,一定要記住,決不氣餒!現代管理學的說法就是:失敗就是我們的學習曲線和經驗曲線的自變量,隻有經曆失敗,才會汲取教訓和積累經驗,為下一次做準備。

總結起來,猶太商人麵對失敗,挫折時,遵循的法則就是:對“失敗”持正確健康的態度,不要恐懼失敗,要懂得失敗乃是成功必經的過程。焦點不要對著過錯與失敗!應對準遠大的目標,活用自己的過錯或失敗。發現此路不通時,要設法別謀出路,使自己順應環境,適應潮流。要善於伺機,巧於乘勢,等待機遇。

商場如戰場,失敗是難免的。但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在失敗中垂頭喪氣。一個人如果不怕失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把失敗化為“成功之母”,就一定能轉敗為勝,贏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說,從失敗中奮起,這是商戰的取勝之道。

猶太商人該亞·博通就是一個勇敢的人,正是這一點,使他獲得了輝煌的成功。

該亞·博通早年埋頭於發明創造,他先是發明了脫水肉餅幹,但卻未給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卻使他在經濟上陷入窘境。有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又經過兩年反反複複的試驗,他終於又製成了一種新產品——煉乳,並決定把它推向市場。該亞·博通的第一步是要尋找專利保護。

該亞·博通發明的煉乳,是一種純淨、新鮮的牛奶,牛奶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低溫中利用真空抽掉。但是,該亞·博通為他的製造方式尋求專利權時,得到的答複是產品缺乏新意,並且,專利局官員告訴他,在已批準的專利申請存檔中已經有數十種“脫水乳”的專利權,其中包括一種“以任何已知方法脫水”。該亞·博通並不甘心,又一次提出申請。但他的第二次申請又再度被駁回,這因為專利官員判定“真空脫水”並非必要的過程,該亞·博通隻是被認為製作態度比較謹慎而已。第三次申請仍被拒絕,理由是該亞·博通未能證明“從母牛身上擠出的新鮮牛奶在露天地方脫水”與其他的製作方式的目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