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三軍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譯文
孫子說: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出征千裏,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都需要花費數目巨大的資財。全國上下,也因戰爭而動亂不安,百姓疲於奔命,不能正常從事自己的生產的,就會有七十萬家之眾(古製:一家從軍,需七家負擔戰爭勞役)。敵我兩軍相持數年,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取得勝利。所以,那些吝惜錢財,不肯通過用間諜來了解敵情的將帥,實在是沒有仁愛之心到了極點。這樣的將帥,不是軍隊的好將帥,不是國君的好助手,也不是能獲得戰爭勝利的人。
英明的國君和優秀的將帥,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取得的成功超過一般人,就在於用兵之前便掌握和了解了敵情。要事先了解敵情,絕不能依靠神鬼的啟示,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現象的類比推測,更不可用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去驗證,而隻能從那些真正了解敵情的人那裏獲得。
間諜的運用方式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五種方式同時運用,使敵人不能知道我國用間諜的手段和途徑,才能使敵人感到神秘莫測,這是克敵製勝的法寶。所謂“因間”,是利用敵國居民中的一般人做間諜;“內間”,是利用敵方的官員做我方的間諜;“反間”,是利用敵人的間諜來為我們做間諜工作;“死間”,是製造假情報通過潛入敵營的我方間諜,傳給敵方間諜,使敵軍受騙(因真情一旦敗露,此類間諜難免被殺,故稱“死間”);“生間”,是指能活著回來報告敵情的間諜。
所以,對於統領三軍、用兵打仗的國君和主帥來說,全軍上下沒有比間諜更為親近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交待處理的事情沒有比間諜更機密的。不是睿智聰明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間諜;不是用心精打細算的人,不能獲得間諜的真實情報。微妙呀,微妙!沒有什麼地方不可以使用間諜。如果間諜工作尚未開展就泄露了用間的消息,那麼,間諜和告密者都應該處死。
對那些我軍想要攻擊的地方,想要攻打的城堡,以及準備刺殺的敵方官員,都應該事先了解敵方的守將及其左右親信、掌管通訊聯絡和把守門戶的官員以及幕僚門客的姓名。對於這些情況,我方的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
必須查出來偵察我方情況的敵方間諜,用優厚待遇和金錢收買他們,對他們進行引誘開導,然後交給他們任務,放他們回去,這樣就可以使他們成為反間,為我所用了。有了反間提供的情報,就可培植、利用鄉間和內間了。根據反間提供的情報和死間傳播的假情報,就可以通過反間而告知敵人;也是因為有了反間,我方的生間就可以按預定的時間回來彙報敵情。對於五種間諜的情況,君主必須清楚地知道並應該懂得,其關鍵在於利用反間,所以,對反間的賞賜待遇不能不是最優厚的。
從前,殷商的興起,得力於伊尹曾在夏朝做過官;西周的興起,得力於薑尚曾在殷商為臣。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良的將帥,能使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間諜,一定能取得極大的成功。這是用兵作戰的要決,整個軍隊都要依據他們提供的情報來決定軍事行動。
闡釋
《用間篇》是《孫子兵法》的最後一篇,與《計篇》遙相呼應,貫穿著“知己知彼”的思想,使本書成為一個整體。
孫子開篇便提出用間的重要性。孫子說:“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聰明的君主、優秀的將帥取得不凡的戰績,是由於事先完全知道敵軍情況的緣故。
“用間有五”,即“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如果巧妙地運用這五種間術,就會使敵人無法洞悉其中的奧秘,從而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五間”中,“反間”尤為重要,因為“反間”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這樣既可以獲取信息,又可以避免己方受損。
出兵必勝是因為“先知”敵情,而所謂的“先知”不能祈求神來取得,也不能用過去的事來對比,更不能用夜觀天象來驗證,必須靠了解敵情來得到準確的消息。這就是用間的基本出發點。
活學活用
《用間篇》之一——三軍之事,莫親於間
三軍之事,
莫親於間,
賞莫厚於間,
《孫子兵法》與軍事——陳平設計除敵臣
戰前和戰爭期間對敵方情報的刺探,是己方製定正確作戰方案的依據之一。善戰的將領,都會十分重視戰前對敵方情況的了解,而不是祈求於鬼神,不從表麵現象去推測實質,他們善於用“間”取得勝利。
公元前205年,楚霸王項羽率10萬大軍圍攻滎陽。漢王劉邦召集謀士陳平等商議對策。
陳平很自信地對劉邦說:“項羽手下的骨幹之臣,無非是範增和鍾離昧等人。項羽氣量狹小,生性多疑。漢王若能舍棄黃金萬兩,離間項羽君臣,就會使他們互不信任。待楚軍內部分裂之際,我方乘機進攻,何愁楚軍不滅。”劉邦連聲稱妙,馬上命人取來大量黃金,交給陳平使用。
陳平先以黃金收買不少楚軍將士,讓他們到處散布謠言:“鍾離昧身為大將,為項王出生入死,立下許多大功,卻不得封王。現在鍾離昧想與漢王聯合,共同消滅項王,瓜分項王的土地。”果然,項羽聽信了這些謠言,對鍾離昧產生了懷疑,從此不再重用他了。
首戰告捷後,陳平又把離間的目標轉向範增。範增是項羽的“智囊”,一肚子鬼主意,漢王劉邦在鴻門宴上差點被他砍掉了腦袋。劉邦提出割讓滎陽以西求和之後,範增極力鼓勵項羽拿下滎陽。這樣,範增更成了劉邦的眼中釘。
有一天,項羽的使者到了滎陽城,陳平命人以招待諸侯的場麵進行款待。使者洋洋自得,坐在盛宴席上剛要狂飲大嚼時,陳平突然進來了。陳平看了使者一眼,故作驚訝地說:“哎呀!弄錯了,我以為是範增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說罷,陳平命令撤下盛宴,換上極粗劣的飯食。使者憋著一肚子火回到楚軍營中,把這段遭遇彙報給項羽。項羽聽後果然對範增起了疑心。範增卻蒙在鼓裏,一個勁地勸項羽速攻滎陽。範增催得越緊,項羽對範增越懷疑。後來範增得知項羽對他起了疑心的傳聞,一怒之下告老還鄉。範增本來就體弱多病,加上氣恨交加,還未到家就發病死了。
身邊沒有了謀士,項羽更加蠻幹了。沒有幾年,他就被劉邦逼得自刎於烏江。
《孫子兵法》與商業——古爾德設計賺威廉
在激烈的商戰中,誰領先一步,誰就穩操勝券;誰落後一步,誰就會被排斥在市場大門之外。為了獲得商業情報,公司與公司之間,商業諜戰幾乎趨於白熱化。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競爭並不是不講原則,更不是損人利己,想求得發展,需從產品質量、服務、管理方法、營銷策略等方麵下手,以求精益求精,領先於人。同時,對於別有用心者,應當警惕。
在美國內戰期間,西聯電報公司在美國處於壟斷地位,其總經理是詭計多端的老範德比。古爾德早就看上了西聯電報公司,隻是老範德比不好對付,隻好等待時機。老範德比死後,由其大兒子威廉·範德比繼任老板。古爾德看到時機已到,想出一著妙棋。
他先花了100萬美元開了一條新電報線路,成立了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威廉·範德比意識到了古爾德的威脅,立即派人與他談判。經過討價還價,威廉以500萬美元買下了太平大西洋公司。太平大西洋公司的設備及人馬全都轉入了西聯電報公司。而且,由於掌握技術的原因,太平大西洋公司的艾克特還做上了西聯的總工程師。威廉·範德比十分得意,認為不僅擴大了實力,而且還引進了一員虎將。
後來愛迪生發明了四重發報機,比原來的電報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西聯公司派艾克特與愛迪生談判。臨行前,威廉叮囑艾克特要用低於5萬美元的價格購得愛迪生的專利。威廉·範德比自以為西聯是壟斷公司,愛迪生別無選擇,一定穩操勝券。
然而,艾克特是古爾德預先設下的內線。他一邊與愛迪生談判,一邊把談判的進展告訴古爾德。
在談判的第一天夜間10點,古爾德與艾克特一同乘車趕到愛迪生家,把愛迪生請上馬車,然後直奔古爾德公館而去。
一到古爾德家,艾克特忙說:“我今天上午跟你談判的時候,是代表西聯。現在我代表的是剛成立的美聯電報公司。我與古爾德先生願意出10萬美元購買您的專利,而且要請你出任本公司的總工程師,薪水好說。”愛迪生是個科學家,不懂生意經,他覺得這個條件比西聯的好多了,因此就應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