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賞識賞識北方異味者之唯一的機會;這一季裏的好處,這一季裏的瑣事雜憶,若要詳細地寫起來,總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麼大的書好做;我隻記下了一點點自身的經曆,就覺得過長了,下麵隻能再來略寫一點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懷夢境,聊作我的對這日就淪亡的故國的哀歌。
春與秋,本來是在什麼地方都屬可愛的時節,但在北平,卻與別地方也有點兒兩樣。北國的春,來得較遲,所以時間也比較得短。西北風停後,積雪漸漸地消了,趕牲口的車夫身上,看不見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襖的時候,你就得預備著遊春的服飾與金錢;因為春來也無信,春去也無蹤,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內,春光就會得同飛馬似的溜過。屋內的爐子,剛拆去不久,說不定你就馬上得去叫蓋涼棚的才行。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記憶的痕跡,是城廂內外的那一層新綠,同洪水似的新綠。北京城,本來就是一個隻見樹木不見屋頂的綠色的都會,一踏出九城的門戶,四麵的黃土坡上,更是雜樹叢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裏顫抖著的嫩綠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經係統不十分健全的人,驟然間身入到這一個淡綠色的海洋濤浪裏去一看,包管你要張不開眼,立不住腳,而昏蹶過去。
北平市內外的新綠,瓊島春陰,西山挹翠諸景裏的新綠,真是一幅何等奇偉的外光派的妙畫!但是這畫的框子,或者簡直說這畫的畫布,現在卻已經完全掌握在一隻滿長著黑毛的巨魔的手裏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夠重見得到天日呢?
從地勢緯度上講來,北方的夏天,當然要比南方的夏天來得涼爽。在北平城裏過夏,實在是並沒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熱的時候,隻有中午到午後三四點鍾的幾個鍾頭,晚上太陽一下山,總沒有一處不是涼陰陰要穿單衫才能過去的;半夜以後,更是非蓋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過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我在北平,曾經過過三個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溝,二闡等暑天遊耍的地方,當然是都到過的;但是在三伏的當中,不問是白天或是晚上,你隻教有一張藤榻,搬到院子裏的葡萄架下或藤花蔭處去躺著,吃吃冰茶雪藕,聽聽盲人的鼓詞與樹上的蟬鳴,也可以一點兒也感不到炎熱與熏蒸。而夏天最熱的時候,在北平頂多總不過九十四五度,這一種大熱的天氣,全夏頂多頂多又不過十日的樣子。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連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隻有一段寒冷的時期,和一段比較得溫暖的時期相對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間,自夏到秋,也隻覺得是過了一次午睡,就有點兒涼冷起來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別的覺得長,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覺得比別處來得濃厚。前兩年,因去北戴河回來,我曾在北平過過一個秋,在那時候,已經寫過一篇《故都的秋》,對這北平的秋季頌讚過一遍了,所以在這裏不想再來重複;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實在也正像是一冊百讀不厭的奇書,使你愈翻愈會感到興趣。
秋高氣爽,風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騎著一匹驢子,上西山八大處或玉泉山碧雲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紅柿,遠處的煙樹人家,郊野裏的蘆葦黍稷,以及在驢背上馱著生果進城來賣的農戶佃家,包管你看一個月也不會看厭。春秋兩季,本來是到處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來似乎更高一點,北方的空氣,吸起來似乎更幹燥健全一點。而那一種草木搖落,金風肅殺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覺得要嚴肅,淒涼,沉靜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腳下,農民的家裏或古寺的殿前,自陰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個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為氣”以及“胡笳互動,牧馬悲鳴”的那一種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覺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會得感至極而涕零,思千裏兮命駕。所以我說,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過是英國話裏所說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氣而已。
統觀北平的四季,每季每節,都有它的特別的好處;冬天是室內飲食奄息的時期,秋天是郊外走馬調鷹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綠,夏天飽受清涼。至於各節各季,正當移換中的一段時間哩,又是別一種情趣,是一種兩不相連,而又兩都相合的中間風味,如雍和宮的打鬼,淨業庵的放燈,豐台的看芍藥,萬牲園的尋梅花之類。
五六百年來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無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遙憶,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進展,永久地為我們黃帝子孫所保有的舊都城!
一九三六年五月廿七日
(原載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宇宙風》半月刊第二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