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美國有一位名叫莫奇裏的物理學博士在研究物理的過程中,常常被大量枯燥、繁瑣的計算所困擾,為此,他研製出了一台模擬計算工具——諧波分析機和一台不大的專用計算機。可這兩種機器的運算速度都很慢。1940年,電子管的誕生,給莫奇裏以極大的信心。他相信,將電子管應用於計算裝置必定會提高計算速度。可是,他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應用電子管的設計方案。
1941年1月15日晚,為研製工作停滯不前而苦惱至極的莫奇裏,隨手拿起了當天的《得梅因論壇報》。報上的一條簡訊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本報訊:依阿華學院物理教授約翰·阿塔納索夫博士製成了電子計算機,其工作原理比其他機器更近似於人腦。據阿塔納索夫博士說,機器將包括300多支真空管,並將用於解決複雜的代數。機器占地麵積相當於大辦公桌,完全用電學器件製成,並用於科學研究。阿塔納索夫研製這一機器已有數年,大約再過一年即可竣工。”簡訊的邊上還附有一張電子部件的照片。
莫奇裏激動地看了幾遍簡訊和照片。自己夢寐以求的電子計算機,原來早已有人在研製,而且即將問世。他興奮得徹夜難眠。
第二天,莫奇裏啟程前往依阿華州。他要登門拜訪阿塔納索夫。
善良的阿塔納索夫熱情地接待了莫奇裏。他一五一十地向莫奇裏介紹了自己研製電子計算機的過程,還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莫奇裏聚精會神地聽著阿塔納索夫的說明,不時還提些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阿塔納索夫一一給予解答。末了,莫奇裏要告辭時,阿塔納索夫從抽屜裏取出一本筆記本,並將它鄭重地交給莫奇裏,說道:“這是我多年的心血,裏麵記錄了有關的設計思路,對你也許會有幫助。讓我們一起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貢獻吧!”
莫奇裏知道這裏麵的份量,他用顫抖的雙手接過筆記本,並向阿塔納索夫表示深深的謝意。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莫奇裏覺得這一趟拜訪,使他仿佛看到了一個色彩斑讕的世界。
回到當時任教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後,莫奇裏仍然沉浸在幸福之中。他仔細地對阿塔納索夫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推敲,這確實是一個縝密而巧妙的設計方案。
1942年8月,莫奇裏以阿塔納索夫的設計方案的觀點為框架,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寫成一篇題為《高速電子管裝置的使用》的論文。
此文獨到的見解、新穎的論點引起莫爾電氣工程學院師生的廣泛興趣。
該學院的研究生——23歲的艾克特看到這篇文章後,如沐春風,興奮不已。他早就關注計算機研製進展情況,認為研製過程有幾個難關很難攻。如今,莫奇裏的文章把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
艾克特拜訪了莫奇裏。兩位年輕人越談越投入,真是相見恨晚。他們決定一起來研製電子計算機,將設想付諸實踐。
要製造電子計算機,需要巨額的資金。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美國已於1941年12月宣布參戰。在戰爭期間,隻有戰爭需要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擔心會出現阿塔納索夫那樣的命運。原來,阿塔納索夫的研製資金由依阿華學院農業實驗站提供。在美國宣布參戰後,農業實驗站中斷了資助,使阿塔納索夫的多年心血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