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注射器的簡史(1 / 1)

《傷寒論》reference_book_ids\":[713575466136923649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注射器體積微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是醫院最常見的一種醫療器械。但注射器的發明和改進卻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間,是眾多醫學家和科學家連續多年不斷潛心研究的結晶。

有人認為,注射器最早的形態是灌腸器。

公元219年,我國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傷寒論》中的“豬膽汁方”一文中明確指出:“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陳醋少許,以灌穀道(肛門)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如何“灌穀道”呢?他寫道:“以小竹管……內入穀道中。”這種小竹管就是灌腸器——注射器的雛形。

早在15世紀,意大利人卡蒂內爾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設想用一種推進器可以將藥液注入人體。17世紀,美國人雷恩根據卡內蒂爾的假說,用羽毛做穿插刺針,用狗膀胱做藥液容器,裝進藥液後,壓擠狗膀胱將藥液注入人體。由於使用不便,未能廣泛應用。

直到1657年,英國人博伊爾和雷恩才進行了第一次人體試驗。法國國王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軍隊的外科醫生阿貝兒也曾設想出一種活塞式注射器。但是一般都認為法國的普拉沃茲是注射器的發明者,他於1853年監製的注射器是用白銀製作的,容量隻有1毫升,並有一根車有螺紋的活塞棒。

英國人弗格森第一個使用玻璃注射器。玻璃透明度好,可以隨時看到注射藥物的情況。1869年,法國人呂易爾製造出第一個全玻璃的注射器,從而大大改進了注射器的性能。此後有玻璃管金屬並用製成的注射器,可用煮沸法消毒,針頭也可以磨尖再用和消毒。後來,美國人弗格森改進玻璃注射器,不僅透明度好,而且便於煮沸消毒。現在的注射器用塑料製造,用一次即扔掉,大大減少了注射時發生感染的危險性。

目前,醫學家們對注射器的研究改進仍在繼續。注射器的種類可謂五彩繽紛。根據不同需要,設計製作了疫苗專用自毀式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胰島素注射器、一次性配藥注射器、三件插口自毀式注射器等。

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在呼籲發展無針頭藥物注射技術,以消除注射器使用後處理不及時造成的環境汙染。因此,醫學家們又在研究無針頭注射器。2000年,英國科學家皮特·克羅克爾發明了一種無針頭注射器,其實是一種藥物擠壓器,即采用擠壓方式將藥物經由人的皮膚進入人體。這種方法要將藥物由液體轉化為膏狀,隻能皮下注射,所以受到一定限製。有人設計利用壓縮空氣移動注射針頭,提高了注射速度,針頭比普通針頭更細小、更光滑,注射後甚至不留痕跡,十分適用於需要注射大量針劑的患者。還有人研究製作了噴射注射器、電子注射器等,各有特點,但均存不足,還不能完全代替常規注射器。這些設想和研究值得讚賞和支持,它們畢竟代表了注射器的發展方向。

相關鏈接

無痛注射器

無痛注射器是一種醫療器具,它集注射、針灸、電麻為一體,在不改變各類器具外觀、性能的基礎上增加的另一種減痛功能,而且還能作為一種有特效的穿刺、封閉專用注射器具應用於臨床。製造該注射器的方法簡單,能製造一次性注射器的廠家都可生產,無需增加新的設備。

無痛注射器的技術優勢在於其可消除注射時造成的疼痛(注射引起疼痛,是每個接受注射治療的病友都必須麵對的問題,也是許多病友拒絕配合臨床治療的主要原因,Injex無針注射不會出現疼痛的情況);無痛注射器減輕初期使用治療的患者由於注射而造成的水腫現象(霧化的噴射流入皮膚,作用範圍更大,吸收更好更迅速,避免了初期患者由於注射大量而造成的水腫現象出現);無痛注射器不會有感染現象(高壓無針注射和專業消毒用具更大程度保證無菌操作,避免皮膚感染受損);無痛注射器克服脂肪墊、脂肪萎縮等脂肪情況出現(噴霧狀注射,擴散吸收,吸收曲線更接近於生理分布狀態);無痛注射器避免有針注射帶來的漏現象出現(高壓無痛注射器高壓作用,使注射更加迅速、準確);無痛注射器無需拆洗,操作簡單易學(以往的無針注射筆每兩周需要拆洗一次);無痛注射器藥物注射劑量精確(0.01ml可調);無痛注射器消除針頭刺破事故的發生;無痛注射器體積小,攜帶方便,視力有缺陷的患者也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