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腳馬皇後(1 / 1)

關於“大腳馬皇後”,民間流傳著很多故事。

故事一:古時女子需要裹腳,而馬皇後偏偏就沒有裹過腳。朱元璋登基稱帝之後,馬皇後貴為國母,深居皇宮,卻對自己一雙大腳無可奈何。每當與皇親國戚或是朝廷命官見麵時,她總是用衣服的下擺或裙子將自己的大腳遮裹得嚴嚴實實,生怕別人看見。

一日,馬皇後乘轎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街頭遊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皇後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就這樣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馬皇後發覺後,急忙把腳縮了回去,可是為時已晚,路過的百姓早已看得一清二楚。

“馬皇後露出一雙大腳啊!”一時之間,這件新鮮事兒馬上就傳開來,轟動了整個京城。因為是姓馬之人露出了大腳,所以“露出馬腳”一詞便流傳到了今天。

故事二:一日,朱元璋在南京城的小巷子裏,看到牆上畫著一幅畫,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大西瓜,那女人的腳畫得特別大,上麵還寫著幾個字,“淮西夫人好大腳”。朱元璋的皇後乃是淮西人,此畫原來是譏諷馬皇後,朱元璋看後勃然大怒,下令徹查此事,結果當地官府卻什麼也沒查出來。朱元璋一氣之下,下令殺光巷子裏的所有人。

雖然今天沒人見過馬皇後的大腳,正史上也沒有這方麵的記載(都說了大腳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哪個不要命的史官敢記載呢?),但是我推測,馬皇後確實有一雙大腳。主要理由有以下兩點:第一,馬皇後出身窮苦,照理說應該不會裹小腳。在中國古代,女人裹小腳都是大家閨秀的事情。隻有那些富戶人家,才有這條件。因為女人一旦裹了小腳,站著身子婀娜多姿,走起路來左搖右擺,比較好看,但是卻幹不了活。馬家祖上富貴,但後來也日漸潦倒。朱元璋原本家裏就很窮,是當時社會的最底層。馬皇後又在朱元璋還沒有發跡的時候,便嫁給他做妻子,我們有理由相信,她裹小腳的幾率不高。

第二,馬皇後曾背著朱元璋逃跑。史書上還記載,說有次朱元璋被陳友諒追得很緊,他大概是受了傷跑不動,是馬皇後“負之而行”。後來太子把這件事情畫成圖畫留在自己身邊,當自己和朱元璋之間發生分歧,朱元璋發怒之時,太子便把這幅畫給朱元璋看,提醒他不要忘了當年之苦。

關於這事情,史書上多有記載,那麼如果馬皇後裹了小腳,走起路來左搖右擺,還怎麼背(或許說是攙扶)朱元璋逃跑呢?

八卦完了“大腳馬皇後”的傳說,我們再來說說這樁婚姻的雙方收益。

一方麵,郭子興除了給義女找到了一個可托付之人,算是對老朋友有了交待。更重要的是,他成了朱元璋的嶽父大人,朱元璋自然會死心塌地地為他賣命。出謀劃策,共建義軍。

另外一方麵,朱元璋娶了馬氏,似乎收益更多。因為馬氏本人就是一位難得的賢內助。

朱元璋娶了馬氏後,成了元帥府的女婿,政治前途也是一片大好。有一段時間,郭子興聽信讒言,對朱元璋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有一次甚至把朱元璋關起來。當時軍中缺糧食,自然無暇顧及牢中的朱元璋,馬氏一方麵向義父求情,另一方麵偷偷地給朱元璋送吃的。傳說某次她做了炊餅送給朱元璋,怕人發現,便將炊餅藏在懷中,等那人走後,從懷中拿出炊餅,發現把胸部都給燙傷了。

在以後的攻伐戰役中,朱元璋在前線與將士們浴血奮戰,馬氏則帶領軍隊家屬們給前方將士做鞋、做衣裳,還主動幫助前線作戰的將士料理家事。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龍灣作戰時,戰鬥異常激烈。為了激勵前方將士英勇作戰,馬氏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拿出來,犒賞三軍將士,鼓勵他們英勇作戰。全軍將士因此士氣大漲,個個奮不顧身,終於打敗了陳友諒。

再加上前麵所說的,在朱元璋負傷之時,馬氏不會像其他女眷一樣畏縮退避,而是能“負之而行”,算得上是能和他並肩戰鬥的女中豪傑了。有妻如此,朱元璋怎麼會得不到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