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張士誠此刻的心情和我走四國軍棋時的心情是一樣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盟友!”
常遇春早就抵受不住了,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心裏頭樂得不行,但是嘴上卻不服軟:“張士誠,你且回去,等下我們再來大戰三百回合。”
戰機這種東西是稍縱即逝的。張士誠眼看就要突圍而出了,卻不料被張士信突然喊了個暫停,攻勢被打亂了,士氣也沒了,知道即使再戰也突圍無望,隻得領兵回城,現在他心中就一個念想,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訓一頓張士信,出出氣。
據說張士信這人心胸十分“開闊”,就在平江城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還從不發愁。他命士兵奮力抵抗紅巾軍的進攻,自己卻在城頭擺下盛宴,搬來銀椅銀桌,與親信之人一起飲酒做樂,一副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大將之風。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大可存疑,如果確有此事,張士信要麼真的腦子有問題,要麼真的是比李白還要浪漫的浪漫主義者,令人不得不佩服。
後來,張士信在城頭指揮作戰,有個仆人向他進獻了一個大大的水蜜桃。張士信十分歡喜,將水蜜桃捧在手心把玩了很久,剛張嘴想吃,結果一枚炮彈打來,不偏不倚,正中他的腦袋,張士信當場斃命,腦漿和桃漿濺了一地。
張士誠這人雖然胸無大誌,鼠目寸光,但是他的意誌力是十分驚人的,前麵我們說過在起義初期,元軍曾派百萬雄兵圍剿高郵卻遭到了張士誠頑強的抵抗,結果卻沒有拿下高郵。平江戰役,他和朱元璋從二月一直打到了九月,城裏麵木石俱盡,沒有守城的工具了,他就命人拿瓦片繼續抵抗。城中沒有糧草,他就和部下吃老鼠蟑螂,堅持與朱元璋死磕到底。
平江城就是一座孤城,沒有援兵相助,孤守毫無意義。到了九月中旬,平江城終於被朱元璋攻破了。
在平江城破城之際,徐達拉住常遇春的雙手,說道:“我們軍隊入城,我軍紮營在城左,你軍紮營在城右。”
常遇春聞言後,點點頭。
徐達接著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入城搶劫百姓財物者斬,毀壞百姓房屋者斬,擅自離營二十裏者斬。”說完之後,徐達特地用眼神關照了一下常遇春,言外之意我不說,相信你也懂得。
入城之後,城中百姓安然如故。還師之後,徐達被封為信國公。
張士誠聽到平江城破的消息後,對妻子劉氏說道:“我今日兵敗必死無疑,你怎麼辦?”
劉氏平靜地回答道:“皇上,你不必擔憂,臣妾不會辜負你的。”說完,她命人在齊雲樓下堆滿了柴火,將張士誠的老婆們全部集中在此樓,命人縱火燒毀此樓,自己再自縊身亡。據說劉氏還生有兩個兒子,臨死前讓乳母帶著他們逃出了平江城,隱姓埋名,生活在民間,後來不知所蹤了。
張士誠在處理了後宮之事後,沒了後顧之憂,仍然不肯投降,組織殘兵與朱元璋進行巷戰,沒有多久便被擊敗了。
巷戰失敗後,張士誠左右之人全部逃散了,隻剩下他孤身一人在黑暗的小屋之中,曾經稱霸一方的張士誠終於走到了窮途末路。
徐達和常遇春不同,做事不會趕盡殺絕,都留有餘地,於是多次派張士誠的舊將李伯升、潘元紹等人前去勸降張士誠,可是張士誠卻一個人躲在小屋子裏,不肯出來。過了很久,徐達發覺裏麵沒了聲響,有些不對,於是命人將門撞開,這才發現張士誠已經懸梁自盡了。
眾人見狀,連忙上前七手八腳地將其救下,過了一會,張士誠才緩緩地睜開雙目。
眾人見了,無不舒了口氣,於是徐達命人上前再次勸降,可是張士誠卻旁若無人,閉目不答。
徐達無計可施,隻得將張士誠抬上船,由水路送往應天府,讓朱元璋定奪。
當時張士誠已無生念,一心求死,他在船中一直默不作聲,也不肯吃飯,想要絕食而死。到了應天府之後,被押送到中書省衙門,由李善長親自審問。
這一次,張士誠一反常態竟然主動開口說話了,還和李善長大吵了起來,結果被李善長痛罵了一頓。當天夜裏,張士誠趁人不備,再次上吊,不過這回沒人救他,一代草莽英雄就這樣死了,終年四十七歲。
不過有些史書卻也有不同記載,說張士誠是和黃、蔡、葉一起被朱元璋下令絞死的。到底哪種才是曆史真相,我也無法準確回答。
昔日兵強馬壯之時,張士誠內懷懦弱,猶豫不決,坐失良機,可是他被俘之時,卻至死不屈,也不失為一大丈夫也!
張士誠被徹底消滅以後,長江流域全部歸入了朱元璋的地盤,於是朱元璋下令將平江城改為蘇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