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悲歡離合(1 / 3)

就在這個時間節點,看著兒女們的不順和種種艱辛,憂心的母親在醫生說的最短一年時間裏在夏初的一個晚上栓塞,早上發現時已失去了知覺,最終沒能搶救過來,靜靜地離開了人,唯一讓兒女感到一絲好過的是母親離世前沒有受什麼罪。

母親年僅一歲時,她的父親就離開河南南陽的家,南下到羊城,考取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第十九期學員。留在家鄉的孤兒寡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頗有幾分姿色的外婆,在外公長達5年沒有音訊的情況下,選擇了改嫁,母親則一直在奶奶大伯家生活。奶奶雖然疼愛,但伯母才是一家之主,母親小小年紀就要放牛,手化膿了也還要幹農活。外公衣錦還鄉,外婆卻在鬼門關徘徊,龍鳳胎活了下來,外婆還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外公在國民黨大部隊撤退到台灣之際,他因回去看望老母和女兒,晚了幾日耽擱了沒能隨國民黨大部隊一起撤退,當他趕到鷺島時,解放軍已切斷了逃往台灣的路,他因此留在了鷺島。他隱姓埋名,把他原來做國民黨軍官時的佩劍都銷毀了,一直不敢讓世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78年才和母親取得聯係。

母親在生雨蝶那年得了風濕性心髒病,雨蝶父親去世令母親舊病又複發,母親隻好辦病退。外公為了排遣母親的痛苦,也為了這幾十年都沒有相見,來信讓母親帶雨蝶和弟弟去鷺島相聚。到鷺島雨蝶見到了外公,外公玉樹臨風,走路站立腰板都是直直的,很有軍人氣質,母親和外公相見兩人眼圈一下就紅了。

大舅和外公帶她們去了鼓浪嶼,雨蝶和弟弟生平第一次坐渡輪,初次在鼓浪嶼見到大海,雨蝶興奮到連鞋都沒脫,就和弟弟跑向岸邊去追逐那翻滾過來的一層層浪花。

弟弟到鷺島後,渾身起了疹子一個多月都不見好。有一天弟弟在學校幾個同學欺負他是外地人,他們打了起來。弟弟回來哭得好傷心。外公對母親說:“蘭琴,雨辰一直水土不服,孩子太受罪,原本咱們說好把他留下,我看他這個年紀還是更需要有母親照顧的,還是帶他回去,把小蝶留在鷺島我來照顧吧。”

不諳世事的雨蝶那時完全沉浸在來到一個陌生而又美麗城市的快樂中。當母親說要把她留在鷺島上學時,她一蹦三尺高,喊到:“好呀,好呀,我喜歡這。”鷺島的一切在雨蝶眼裏都是那麼的稀奇,外公外婆生活的院子裏有一口水井,院子裏的人們都用個拴著麻繩的小桶來打水,看到他們一甩一擺滿滿一桶水就打上來了,雨蝶很好奇也去打水,試了一下,桶子漂在上麵就是進不了水,周圍的人看著她笨拙的樣子都笑了。過年家家都做年糕,鄰居阿婆家有一個小的石頭做的磨米轉盤,雨蝶就在那看著那磨盤把米一點一點碾碎,白白的米漿一點一點流出,感覺好神奇呀,對阿婆說:“阿婆我可以磨一下嗎?”阿婆爽快地答應了,雨蝶充分體驗著原來沒有過的種種新鮮事。

在鷺島雨蝶好像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在這裏,人們眼中的雨蝶是可愛美麗的。記得剛來鷺島小姨帶雨蝶去三中教導處麵試時,那位老師和雨蝶交談了幾句,對小姨用閩南話說了幾句,回到家裏,聽她給外公說,雨蝶才知道那個老師是在誇雨蝶好清秀。在塞外大多數人對女孩子的審美觀大多是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而雨蝶這種清純的小臉、棱角分明的五官似乎很受鷺島人的喜歡。去到同學家經常會聽到大人們用閩南話誇獎,雖然不能聽太懂,可雨蝶知道那是好話。在鷺島三中同學們得知雨蝶來自遙遠的塞外,都很好奇地問東問西:“你在那兒是怎麼生活的,是不是住蒙古包、騎馬上學?”“你們那下大雪嗎?”老師、同學們對雨蝶都很友好,雨蝶很快融入了同學們中,又有了知心朋友,和方盈、黃麗、施小雅她們成了最好的姐妹,星期天她們會邀請雨蝶去她們的家裏玩,春天到來了,一到星期天她們就會結伴一起去爬山、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