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借東風(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233628637570796605,7257453146853608507,7220732984595319869,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6838936284967209991,6890728370670144526]}],\"8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8,\"start_container_index\":8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42},\"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233628637570796605,7257453146853608507,7220732984595319869,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6838936284967209991,68907283706701445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四章 巧借東風

1.細節決定成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月,長江水麵登時沸騰起來,數不清的戰船像縱橫馳騁的戰馬,往來穿梭,熱鬧非凡,令人震撼的赤壁大戰終於打響了。

但是赤壁大戰絕不僅限於長江江麵的一小段區域,它是曹操與孫權、劉備的全麵戰爭。雙方的軍隊傾巢而出,總人數超過三十萬人,東起大海、西至三峽,在長達兩千多裏的戰線上同時打響了,戰火燃遍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流域。規模之大,地域之廣,堪比第三次解放戰爭中的淮海大戰。

曹操的兵力部署是這樣的:

分兩路直攻夏口,一路從襄陽出發,沿著漢水直奔夏口。主要的部隊有荊州降將江夏太守文聘率領的荊州降兵,還有曹操的嫡係步兵七個軍,軍長分別為: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樂進、路招、馮楷。曹操的大本營走另一路,從江陵出發,順著長江直下夏口。主要是荊州降將張允率領的荊州水軍,還有徐晃、任峻統領的曹操嫡係水軍。這一路是曹操的精銳所在,還特意任命蔡瑁(諸葛亮的妻舅)為水軍先鋒,名將滿寵為步兵先鋒。在未來的交戰中,蔡瑁、滿寵將是插進孫權心髒的兩把尖刀。

曹洪守襄陽、曹仁守江陵,擔任進攻東吳的總預備隊。

崔琰、毛玠、司馬朗(塚虎司馬懿的哥哥)守鄴城。這是曹操的大後方,馬虎不得。

荀彧、夏侯惇守許都。可憐的漢獻帝就住在許都城中,這是大漢帝國的首都啊!

除了主戰場長江之外,曹操也從各個地方發起了牽製性的進攻:臧霸由淮陰進攻廣陵、陳登由曆陽進攻當陽、李典由合肥進攻廬江、李通由汝南進攻信陽。

麵對著曹操的全方位進攻,孫劉聯軍也各自擺下陣勢,積極應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周瑜、程普、魯肅率領黃蓋、淩統、孫匡、甘寧、韓當、呂蒙、周泰、陸遜、潘璋等將領逆流而上,迎戰曹操。關羽的近萬名水軍駐紮在夏口、漢陽;張飛、趙雲的兩千步兵躲藏在魯山以南的深山密林中;劉琦西守應城、應山,北扼住平靖、武勝、大勝三關,不放李通的士卒過去一人,確保聯軍側翼的安全。劉備和諸葛亮就待在樊口靜候佳音。

孫權派出顧雍、孫靜守廣陵擋住臧霸,張昭、嚴畯守當陽、橫江擋住陳登,諸葛瑾守廬江擋住陳登。孫權和朱桓則坐鎮柴桑,運籌帷幄。

雙方的架勢都挺嚇人的,頓時劍拔弩張,惡戰一觸即發。

慘烈的戰鬥首先是在赤壁江中開始的。曹操的船隊從江陵順流而下,周瑜的船隊也不甘落後,紛紛鼓足幹勁力爭上遊,結果雙方前哨船隻在江中赤壁山附近邂逅了。打水戰是周瑜的拿手好戲,所以曹操的水軍(主要是荊州水軍)一觸即潰。

第一炮就打歪了。曹軍人心惶惶,就像沉船上的老鼠,一望見東吳戰船上高高飄揚的“周”字旗幟,那些北方來的士卒就紛紛抱頭躲避到船艙之中。曹操也被嚇壞了,這才意識到他的部隊雖然為數眾多,卻都是不識水性的旱鴨子,根本就不是周瑜的對手。再加上軍中各種流行病橫行,一個個走路搖搖晃晃的,整天嘔吐、發燒、拉稀,都成了痛苦呻吟的病號。這真是正如周瑜所料,曹軍不習水土,必然生病。

至於是什麼病,根據病理學的研究,最可能的有三種:急性血吸蟲病、瘧疾、斑疹傷寒。當時的衛生條件那麼差,軍營又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場所,隨便打一個噴嚏,就會感染一大批人。

曹操整日也是愁眉苦臉,士兵們都病歪歪的連站也站不穩,還打什麼鳥仗?於是曹操幹脆下令在烏林(今湖北洪湖境內)岸邊結下水陸大寨,駐紮下來,休養幾個月,過冬之後,等明年春暖花開時,再跟周瑜決戰。從襄陽出發沿著漢水南攻夏口的七個軍,走到半路也都棄船登岸,全部集結在烏林一帶。烏林陡峭而狹小的江岸,頓時成了一個龐大的兵營。二十多萬人馬擁擠在一起,相當於突然間冒出了一個小城鎮,吃喝拉撒睡都成問題了。

幸虧曹操本來就是個治軍的行家,這些難不倒他。隻見揮手之間,一座座堅固的木寨在岸邊、在水中突兀而起。夜裏更是燈火通明,在城寨的最高處,美妙的歌聲繚繞,那是曹操召集眾人踏歌而飲,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但是曹操是來打仗的,不是來混日子的。一看那些北方的士兵登上戰船就嚇得臉色蒼白,曹操就憂心如焚,滿麵愁雲。

這時候有人給曹操出了一個主意,用鐵鏈把所有的戰船都接起來,然後在上麵鋪上木板,如此一來豈不成了一馬平川?就是跑馬溜達也沒有問題,更別說軍隊操練了。

曹操大腿一拍,興奮不已,這真是一個無比絕妙的創意。於是經過了鐵匠們數日的叮叮當當,隻見烏林江麵上,一個個海上巨無霸橫空出世。這也許就是現代航母的雛形吧!那些青州兵騎著戰馬,趾高氣揚地吆喝著、漫步著,又找到了在陸地上不可一世的感覺。

曹操也是憧憬無限,統率這麼一支無敵艦隊順流漂下,必能將孫權、周瑜、魯肅等一幹人嚇得屁滾尿流,不戰自潰。他一邊得意洋洋地盯著自己的傑作,一邊引吭高歌,將他的作詩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仿佛全國的統一大業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但是精明的曹操忽略了一個細節,而這個細節將決定曹操二十多萬大軍的命運。

根據在赤壁考古挖掘出來的許多鐵鉤、銅鉤,可以知道當時曹操為了讓北方的士兵能夠在波濤洶湧的江麵上如履平地,命人將戰船用鐵鏈相連。那個時候還處在青銅器時代的末期,全國的鐵器產量有限,鐵器的使用也不是那麼普遍。要將數千條戰船全都用鐵鏈或者銅鏈緊密相連,耗費的銅鐵數量是相當驚人的,當在數萬噸之上,相當於一個小型銅鐵礦的年產量。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還要將它鍛打成鏈條和鉤子,這樣的勞動量是相當驚人的,除非曹操號召全軍將士在長江岸邊,豎起火爐,大煉鋼鐵。

既然銅鐵不足,那曹船該怎麼連接呢?周瑜的部將黃蓋說過,“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這是黃蓋窺探過曹軍的營寨,親眼所見,當屬可信。可見曹軍是將十幾條甚至幾十條戰船首尾縱向連接,結合處用銅鐵鉤勾住,便於拆合,就像一串一串的金項鏈。然後再砍伐森林,劈成木板鋪上去,將串連好的戰船並排在江麵上固定下來,而不是船側與船側的橫向連接,因為這樣的活動空間很狹小。

縱向連接的危險在於一旦敵人實施火攻計,由於被木板固定了,難以逃脫,隻能集體葬身火海了。即使僥幸抽掉了木板,首尾又被鎖住了,依舊劫數難逃。如果是橫向連接,萬一被火攻,損失了前麵一排戰船,後麵的可以及時撤離,而且載量少,也不會發生大麵積的傷亡。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這個難以洞察的細節,將把曹操所有的期待無情地埋葬在長江水下。

2.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曹操的不幸在於這個足以產生毀滅性後果的細節,被擅長水戰的東吳老將黃蓋一眼看穿了。自首次交鋒得勝之後,周瑜等人就興奮不已,期待著趁熱打鐵,一舉將曹操的水師擊敗,把他趕回岸上去,以證明長江是自己的天下,誰都無法染指。於是也在長江南岸,烏林的對麵,紮下水寨。隔著一千二百米寬的江水,與曹操遙遙相對。

可是曹操首戰失利之後,就一直躲到長江北岸烏林一帶,連續幾十天,什麼動靜也沒有,似乎在隱藏著一個重大的陰謀。兩軍對峙,最可怕的並不是狂風驟雨,而是死一般的沉寂,敵人躲藏得越深,就越危險。

再聯想到曹操一貫有老狐狸的稱號,周瑜心裏越想越是害怕,決心實施一次冒險行動,近距離去窺探曹操的軍事機密。於是周瑜拉著程普、黃蓋等將領,坐上一條樓船。那時候,東吳的造船工業特別發達,最大的一條樓船“長安”號,上下共五層,可運載士兵三千多人,成了內河水戰的大殺器。

結果抵近曹操的水寨一瞧,周瑜不禁大驚失色。隻見眼前豁然出現一座座夢幻般的水上之城。都說東吳很會造大船,但是萬萬沒想到曹操的戰船比東吳大數十倍。一隊隊騎兵在上麵跑來跑去,看樣子是在模擬攻打東吳的城池。

本來以為憑著手中訓練有素的三萬水軍,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潰荊州水軍,從而讓曹操知難而退,可是萬萬料不到曹操會搞出這麼一個花招,將戰船拚湊成巨型艦隊。周瑜不由得叫苦連天,如果這樣的巨無霸順流而下,別說要跟它對陣開打,就是想阻攔也攔不住。更可怕的是,曹操準備在烏林度過這個寒冬,等待北方的士兵完全適應南方的環境,個個把身體養得棒棒的,然後再發動進攻。如此一來所有的優勢全部被曹操占盡,東吳毫無勝算。

打持久戰東吳根本就玩不起,為了籌措軍糧,轉運都督朱治已經累到吐血,可柴桑城外仍然有數不清的運糧小車,正排著隊伍等待著發放補給。曹操卻高枕無憂,占領江陵城後,繳獲的物資在倉庫中本來就堆積如山,軍糧督運使夏侯淵正發愁著從河北運來的糧食無處可放。

以弱製強,最大的關鍵就在速戰速決。可是曹軍就像縮頭烏龜一樣,無論周瑜如何挑釁,就是不派出一條戰船應戰,根本就無法製造戰機,更別說速勝了。

正當周瑜為此頭痛得就要炸裂的時候,老將黃蓋說道,曹操企圖以靜製動,所以寧可當一隻縮頭烏龜,也不願貿然進攻。正是我們揚長避短、以少勝多的時候,甕中捉鱉,活捉了這個老賊。

周瑜白了黃蓋一眼,老將軍可有捉鱉的法子?

黃蓋隻說了兩個字:火攻。周瑜頓時眉開眼笑,可是立即又愁眉苦臉,黃老將軍啊,曹操在北岸,火攻必須要有東南風。如今是寒冬臘月,北風可著勁兒地吹,而自己在南岸,用火攻不把自己燒成灰燼才怪呢!

好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東風要從哪裏借來?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寫得出神入化,說諸葛亮有呼風喚雨的神通,穿上道服,走上祭壇,拂塵子一甩,立即就甩來了一陣猛烈的東南風,讓後人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現在誰都清楚,這是羅貫中為了娛樂大眾,發揮無可比擬的想象力,瞎編的故事。

史書上明載,火燒赤壁的發明權應該歸於老將黃蓋,諸葛亮根本就沾不上邊。寒冬刮起東風,更不可能是諸葛亮借來的,而是長江中遊赤壁至鄱陽湖一帶偶爾會發生的天氣現象。

根據地理學上的知識,長江中遊赤壁一帶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寒冬吹北風,炎夏吹南風。但是在隆冬之際,這個地區常會出現一個小陽春,通常在冷空氣來臨之前天氣回暖,地麵的冷高壓會讓空氣變得又暖又濕,再加上長江江麵與鄱陽湖麵存在溫差,所以非常容易刮起東風。長江江麵的西北風也會迅速逆轉為東南風,但是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十二小時。隨著北方冷空氣的繼續南下,冷暖交會,形成降雨之後又會迅速轉變為北風。

這樣的特殊反常現象在荊襄其他地方並不常見,在赤壁一帶,出現的概率也是極小的,十成不超過一成。諸葛亮生活在荊襄以北南陽一帶,是根本無法知道的,周瑜跟黃蓋卻長年在鄱陽湖練兵,故而深諳此間的氣候特征。即使諸葛亮偶爾也聽說過,可這時候諸葛亮跟劉備遠在四五百裏之外的樊口,不清楚赤壁戰場的情況,根本就不會異想天開地構思一個火攻計。

如此一來,火燒赤壁的功勞就應該歸於周瑜、黃蓋等東吳的將領了,跟諸葛亮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不等於諸葛亮就是火燒赤壁的局外人。實際上諸葛亮和劉備正在一旁靜待時機,隻要戰鬥的號角一吹響,馬上令旗一揮,手下的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人就會如下山猛虎,從側背翼給曹操致命的一擊。

至於赤壁江麵的戰鬥隻好拜托周瑜、黃蓋等人了。

曹操盡管智術過人,狡詐多端,但他有一個盲點,絕對料不到隆冬之際會刮起東南風。而周瑜和黃蓋早在盤算著如何讓曹操的大軍葬身魚腹。那就讓黃蓋詐降,趁機靠近曹操的大營,在距離一千米的地方突然發起火攻。

於是黃蓋給曹操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書信,說什麼自己也算得上江東骨灰級的元老,識時務者為俊傑,孫權的微末兵力根本就抵擋不住曹操的百萬雄師,但是周瑜、魯肅等人硬要將老百姓帶入災難的深淵。在交戰的那一天黃蓋將率部投降,懇請曹操接納。

施展詭計正是曹操最拿手的好戲,所以他拿到黃蓋的信件之後,心中也是一陣狐疑。暗地裏把送信的人叫到身邊,讓他回去告訴黃蓋,怕就怕你使詐,如果真的投降了,高官厚祿任你開口。

但是曹操也不怕黃蓋詐降,幾隻亂折騰的蝦子難道還會掀起大波大浪?曹操坦然靜待著這一天的到來。而這一天也正是江東無數人熱切渴盼的一天。人們都在默默地祈禱著,快刮起東南風吧,讓曹操的大軍灰飛煙滅!

耐心等待總會有好結果的。臨近冬至的某一天,午後時分,突然好端端的北風不見了,刮起了微弱的東南風。

周瑜很興奮,猛拍黃蓋的肩膀,老兄可以行動了,小弟稍後就到!

黃蓋緊握周瑜的雙手,烏林再聚吧!

話別之後,黃蓋率領十艘輕便的蒙衝鬥船,上麵全都是灌滿了芝麻油、魚膏的枯柴和荻草。傍晚時分,在越刮越猛烈的東南風吹送之下,小船猶如離弦之箭直飛向烏林的曹軍營寨。

到了赤壁中江,黃蓋舉起火把,讓部下朝著曹軍大喊大叫,我們過來投降了!

曹操激動得爬到戰船的最高處,雙手抖動,舉杯高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軍上下聽說黃蓋來降了,好比打了一場勝仗,歡呼著跑到水寨的最前方,拚命地擠壓著,誰也不願意錯過這美好的一刻。沒想到他們卻目睹了一生中最怵目驚心的一幕:隻見長江水麵上突然有十幾個巨大的火球,帶著烈焰急速滾滾而來。

頃刻之間,長江水麵上如同翻滾的油鍋裏扔進一顆炸彈,那些觀眾則成了一隻隻下油鍋的蝦子,瞬間就熟爛透了。

到處都是火光衝天,硝煙滾滾,劈裏啪啦的爆裂聲,淒厲的慘叫聲,激烈的刀劍撞擊聲,毫無節奏地混雜在一起,回蕩在夜空之上久久不絕。

最慘的還是戰船上的士兵,由於用鐵鏈索連在一起,誰也逃不掉。結果哭爹喊娘,全都燒成黑糊糊的一大團,彌漫著嗆鼻的腥臭味。想逃生的紛紛縱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之中,結果卻成了魚鱉競相搶奪的美味。

漫天大火從戰船蔓延到岸邊的水寨。首先被毀滅的是蔡瑁、張允的荊州水軍和徐晃、任峻的曹操嫡係水軍,他們跟戰船、木寨一齊葬身火海。

大恐慌比疾風烈火來得還要迅猛,於禁、張遼等統率的曹操嫡係步兵七個軍就像融化的冰塊,一下子土崩瓦解。整個局麵完全失控,曹操喊破了喉嚨,甚至斬殺了幾十人,也無法阻止四處逃竄的士卒。

更可怕的還在後頭,十幾萬曹軍被大火燒得一塌糊塗,暈頭轉向。還沒等清醒過來,周瑜率領的大部隊又衝殺上岸了。生猛的東吳將士憋悶了幾個月,至此全都爆發出來。

戰鬥幾乎是一邊倒,整個烏林成了一個巨大的屠宰場,東吳大軍見活人就砍,有如一陣龍卷風,把曹操的殘兵敗將掃蕩得幹幹淨淨。

可怕的殺戮持續了一整夜,曹軍像被割的稻草屍橫遍野。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曹操下令撤退。由於戰船太少,殘餘的隊伍隻好分兩路逃跑。一路是曹操乘坐殘存的戰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向江陵逃去,那裏駐紮著曹仁的數萬大軍。另一路從烏林山經洪湖、華容,撤往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