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634816449549,7078185810029202446,7152079239892700197,7070438698533293070,6874386810978438151]}],\"16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5,\"start_container_index\":16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0},\"quote_content\":\"《一斛珠》reference_book_ids\":[6922031858096016392]}],\"16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8,\"start_container_index\":16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3},\"quote_content\":\"《浣溪沙》reference_book_ids\":[7195627149905103907]}],\"1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3,\"start_container_index\":11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8},\"quote_content\":\"《花間集》reference_book_ids\":[7257063390646897704,7261897842128587816,689148259394702849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她們有著“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的嫵媚,有著“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的花間情絲,這些亂世佳人把閨情離愁和脂粉愛情安放在紛亂的朝代,纏綿悱惻之餘多了些許壯麗動人的傳奇色彩。
1 混世魔王一生最鍾情的女人——後梁太祖朱溫的皇後張惠
良人在愛情上鍾愛一生也未必有人記得,痞子流氓偶爾在情愛上癡情一把卻能感動曆史。許多人都不喜歡後梁太祖朱溫,但是他對張惠的鍾情,為他賺回了不少人氣指數。
朱溫這種本質上就是有地痞流氓本性的人,也有他的情感軟肋,他一生最愛的是張惠,最怕的也是張惠。
兩個人雖然都是安徽碭山人,但不是青梅竹馬的愛情夥伴。當少年的朱溫騎著他的破竹馬在鄉下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困生活的時候,“官二代”“富二代”嬌嬌女張惠卻在她的香閨中手拈青梅做著美好的白馬王子夢。那時候朱溫沒見過什麼美女,他的眼界僅限於周圍和他同等生活水平的柴禾妞,他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能過上溫飽生活,娶上一個稍微順眼一些的村妞。
不要以為過這種赤貧生活的老朱家是土裏刨食大字不識的純貧下中農,朱老爸朱誠其實是一個有些學問的鄉村教師。唐朝末年,鄉村教師的收入也不是很高,但是勉勉強強能養家糊口,一個老婆三個兒子都靠朱老師一個人的工資吃飯,能湊合著吃飽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就是這樣的生活,後來都保證不了了,朱老師常年帶病工作體力不支,早早去世了,把養家糊口的重擔留給了既沒有土地又沒有文化也沒有姿色的老婆,這個年輕寡婦唯一的辦法就是到蕭縣大戶人家劉崇家做女傭人打工,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三個兒子。
那一年朱溫的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和朱溫都已經是少年了,朱誠教了一輩子書,卻沒有教育好三個兒子,也許他們看到老爸讀了一輩子書,卻窮酸了一輩子,於是不再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的鬼話,朱老師的教子不成功案例,從一個側麵體現了中國的基層知識分子的悲哀。朱家三個孩子沒有一個對讀書感興趣,他們不僅僅是學業上毫無長進,而且個個都是遊手好閑的流氓無賴,朱老師是帶著慚愧和無奈死去的,他不敢想象自己死後,老婆怎樣帶著三個不爭氣的兒子討生活。
憑著朱老媽一個女人家,養活三個即將成年的兒子,真夠讓她老人家為難的,她好不容易勸說好了三個兒子,和自己一起在劉崇家打工,朱溫三兄弟雖然沒有學問,力氣總還是有的。劉崇雖然和老朱家不在一個縣,但也聽說這三個不良少年善於偷雞摸狗打群架,本來是不想讓他們到府上工作的,看朱老媽說得可憐兮兮的,就答應了。
剛進劉崇家打工的時候,哥仨兒表現還是不錯的,他們為了活著,不得不暫時收斂起鋒芒畢露的稟性,工作雖說不上積極勤奮,卻也基本上能完成分內工作,三四年之內,沒有惹太大的麻煩。幾年的時間裏,他們默默地隱忍著,這份隱忍讓朱家兄弟在凶悍的性格之中,又增添了一些狡猾奸詐。作為外地打工仔,寄人籬下討生活,可以設想他們的境遇不會太好,他們的原則是,大壞事不幹,小壞事不斷,他們沒惹大麻煩不等於不惹麻煩,不在劉崇府上惹麻煩不等於不到外麵惹麻煩,在他們身上,小打小鬧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周圍的鄉民對這三個兄弟是又恨又怕,不過,因為有劉崇這棵大樹罩著,人們對他們家的這三個無賴打工者,一點辦法都沒有。
三年多之後,一切穩定下來,朱溫和二哥又有些不甘寂寞了,正值青春期的萌動中,他們總想折騰點驚天動地的大事,恰逢附近地方有人造反搶劫大戶,這種事情讓他們心中癢癢的,趁著某個月黑風高夜,也悄悄加入到搶劫團夥中,跟著人家一起去作案,很快就案發了,朱溫和二哥朱存負罪潛逃,流浪江湖。作為官府的通緝犯,他們不敢再在蕭縣混了,四處遊蕩,吃碰頭食兒,據說在流浪江湖的路上曾經偶爾邂逅了美麗的張惠。那時候,張惠的老爸張蕤是宋州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或市委書記,正廳級幹部,也就是說張惠是正廳級幹部的千金,朱家兄弟作為宋州轄區的地痞流氓,本來是沒有機會見到張市長家的大小姐的,趕上那天張惠陪著老媽到寺廟燒香,恰好讓正在這一帶遊蕩的在逃犯朱溫兄弟撞見了。
從來沒有見過這個級別、這個檔次美女的朱溫,一下子被這絕世美色驚呆了,憑著他僅有的一點曆史知識,他想起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和陰麗華的故事,他告訴哥哥朱存,俺朱溫一旦當上皇帝,就要像漢光武帝那樣娶陰麗華式的美女。朱存雖然也看著張大小姐美麗,卻不敢做這樣的白日夢,他拍著朱溫的肩膀勸他:算了吧老弟,現在咱哥們兒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整天像喪家之犬似地到處流浪,連下頓飯都不知道到哪兒去討,別做夢娶媳婦了。
朱溫不甘心地又肆無忌憚狠狠盯了張惠兩眼,他要牢牢記住張惠的模樣。符合“白富美”美女標準的“官二代”少女張惠,從來沒遇見過哪個衣衫襤褸的要飯的敢這樣死死盯著她看,所以,她也多看了朱溫兩眼,那嫵媚的驚鴻一瞥讓朱溫一輩子都記在了心裏。
從此,在痞子無賴朱溫的內心深處有了一個美好理想,就是為了娶到張領導家的美麗千金而奮鬥終身。
朱家兄弟在外麵躲避流浪了一陣子,待到風聲一過又回到劉崇家接著打工。對這種有涉黑嫌疑的打工仔,劉府也不敢隨便開除,說不定今天白天把他開除了,晚上他就找幾個人把他的家產搶竊一空,誰敢招惹這種人啊。
湊合著在劉家幹到第十個年頭,朱溫已經是二十多歲的憤青了。他到了該娶媳婦的年紀,一直沒娶,一是確實沒有那個經濟實力,二是他心裏一直裝著陰麗華式的美女張惠。他時刻等待著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冥冥中,他感覺會有這樣一個機會的,隻是不知道那究竟是怎樣一種改變命運的方式。
唐僖宗乾符四年,有消息說,鹽販子黃巢在山東曹州起兵造反了。口口相傳的農耕信息時代,信息的傳遞速度很慢,傳到朱溫兄弟耳朵裏的時候,黃巢的革命隊伍已經像模像樣的了。朱溫被這個消息激動得心潮澎湃,他告訴自己,機會終於來了。
也不怪黃巢造反,唐朝末年政局風雨飄搖,唐懿宗執政的時候,把主要精力放在酒場和看戲聽音樂上,宮裏麵每天都要大擺宴席,能把宮廷改為酒店的皇帝非唐懿宗莫屬,這個天天泡在酒缸裏的皇帝四十一歲就一命嗚呼了,換上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皇帝唐僖宗,這個身量還沒長夠的小皇帝,根本沒想明白當皇帝是怎麼回事就被推上皇位,他工作的重點比他老爸還花哨,鬥雞、賭鵝、賭博、打馬球,總之小皇帝愛好廣泛,主要愛好都集中在文體上,趕上今天說不定還就是國家足球隊的隊員了。他曾經自誇:朕要是參加擊球進士科考試,一定能中個狀元啥的。皇帝把鬥雞、賭鵝、打球作為中心工作,國家社稷之類的自然就顧不上了,他把國家大事隨便交付給別人管理,一心一意搞文體娛樂,即使黃巢的起義軍已經成了氣候,這個玩樂皇帝也沒有收回他的玩樂之心。
黃巢的隊伍很快就打到了朱溫的老家,二十五歲的朱溫毫不猶豫地和二哥朱存加入到了起義軍隊伍中。像他們這樣的流氓無產者,因為平時造就的性格,一般打仗不要命,這樣很快就被破格提升重用,由人下人一下子變成了有職有權的軍官。
朱溫當然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奮鬥目標,在革命武裝鎮壓下,宋州唐朝政府的正廳級最高領導幹部張蕤是當之無愧的專政對象,聽說張蕤已經變成了階下囚,朱溫最惦記最牽掛的是張家的小姐張惠的下落,他當務之急是必須立即找到張惠,否則,晚一步說不定就被哪個起義軍的首領搞到自己家裏當老婆去了。黃巢的革命軍紀律很鬆散,隊伍裏的官兵都是奔著能過上好日子,奔著搶個漂亮女人來的,如果下手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不就泡了湯嗎。
朱溫派出人到處找尋張惠,自己也親自去找,幾天下來並沒有音訊,就在幾近失望的時候,有幾個士兵押著兩個衣衫襤褸的女子過來了,朱溫一眼就認出那個故意把自己偽裝得邋裏邋遢的年輕女子就是他苦苦找尋的張惠。
有時候不相信緣分真不行,朱溫和張惠確是一對有緣人,他留下張惠,以為以自己的出身,要娶這個大家閨秀一定會費一番周折的,所以準備打一場愛情持久戰。沒想到張惠明白朱溫的心思之後,稍作矜持,就應承下來。張小姐之所以這樣痛痛快快地答應嫁給朱溫,不是因為她想給自己和家人找個臨時靠山,古代女子在婚姻愛情上沒這麼功利,她從在寺廟外第一次見到朱溫,就感覺到他的與眾不同,孤傲自戀的張小姐還沒遇上過敢於大膽向自己表白愛情的男人,隻有那一次這個髒兮兮的流浪少年敢於那樣大膽而霸氣地死盯著她看,她感覺到了朱溫的與眾不同,覺得這個人將來絕對不是一般人。
對張惠的決定,家裏人都堅決反對,老爸老媽的立場非常堅定,他們告訴女兒,即使我們落魄成草民,也不能降價處理,饑不擇食地嫁給一個沒有文化且品行很差的流氓無賴。張惠回絕爹媽,我沒有把自己降價處理,我愛他,這個男人就是我想要的那一個。
愛情就是雖然把他看透了還能喜歡他的那種飛蛾撲火的義無反顧,緣分是心有靈犀一見如故的某種奇妙感覺,朱溫和張惠不約而同抓牢了這次美麗的機遇,他們互相征服了對方,把對方當做這輩子的歸宿。那個時候的朱溫還是有些可愛的地方,至少,在他對張惠的愛情上,曾經有過真情。
朱溫是個粗人,但在迎娶張惠的問題上,包括每一個細節都絕不馬虎,一切按照貴族人家迎親的規格程序套路,絕不委屈自己的心上人。戰亂的土地上,那一場大肆張揚的,像模像樣的豪華隆重的婚禮成為當時的一大景觀,張惠驕傲地成為朱溫的新娘。
把自己的夢中情人娶回家之後,朱溫下一步的目標是,怎樣讓自己變成劉秀,讓張惠變成陰麗華。他要憑著自己的努力給美麗的夫人一個大驚喜,即使不能讓她當上皇後,至少也是一個人人豔羨的貴婦。
朱溫跟著黃巢南征北戰,哥哥朱存陣亡後,他更加所向披靡,英勇作戰,三十來歲就成為黃巢大齊政權手握重權的大臣和名將。但是,黃巢的政權極不穩定,但凡能起來造反的烏合之眾,一般都各揣心機,沒有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製度作保障,沒有強大的群眾基礎,沒有雄厚的經濟後盾,唐朝的正規軍打過來,他們立即亂成一鍋粥。朱溫敏感地意識到,這樣下去,起於草莽的起義軍是死路一條,要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必須另謀生路。
腦筋急轉彎之後,朱溫當機立斷跳槽到了唐朝這邊,說好聽一點叫跳槽,說的客觀一點就是叛降,當了起義軍的叛徒。
一般來講,對叛逃歸降的將領,接收方要給一些優厚條件,唐僖宗給朱溫的待遇也還算優厚,一是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掌管皇帝禁衛、扈從等事的親軍;二是承諾等朱溫收複京城長安後,任命他做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是親自賜給朱溫一個名字——朱全忠,意思是讓他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隻會鬥雞、賭鵝、踢球的皇帝思路確實是有問題,一個勇於當叛徒的人,怎麼可能會“全忠”,他隻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衡量一切的標準就是是否符合他的既得利益,一旦妨礙了他的利益,他立即會反目成仇六親不認,什麼黃巢,什麼唐僖宗,不過是他利用來達到自己理想彼岸的一個道具。他隨時準備背叛任何人,隻有一個張惠屬於例外。
張惠是朱溫永遠的夢想,不管多無恥多壞的人,總會有一個美好夢想。
對別人是虎狼之心,對老婆百般依順,朱溫的性格中的兩麵性表現得極為突出,他對張惠的每一句話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對所有的人都可以耍混蛋,不講人倫道德,唯獨對張惠,永遠是敬著愛著捧著寵著,恭恭敬敬、服服帖帖。
在重大軍政問題上,張惠經常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候部隊已經出師了,張惠有了新的計謀或者決策,派人追上隊伍,傳達自己的指令,叫朱溫班師回朝,這時候,朱溫會乖乖地帶兵回去,悉聽夫人分解。
毫無疑問,張惠是一個聰明女人,隻有聰明女人,才能把自己的老公管理的服服帖帖。她對朱溫的管理以疏為主,朱溫這種好色之徒,肯定不會放棄沾花惹草,肯定也會娶回幾房小老婆,她不是用爭風吃醋的方式對待這件事,而是把她們當姐妹看待,讓朱溫自慚形愧地感覺自己在張惠手裏有短處。
也隻有張惠這樣的女人,才能幫助朱溫成就大事業。像朱溫這種性格暴戾的一介武夫莽漢,經常拿著殺人當兒戲,趕上一個不高興,說不定誰就會人頭落地,等氣消了,明白了被殺的人很無辜,已經無可挽回了。因為身邊有明智的張惠時常勸解,朱溫一輩子少殺了不少人,救下了許多無辜性命。僅僅憑著這一點,張惠在世人心目中的位置就變得越來越高大起來。
被張惠救下的還有他們的兒子朱友裕。
朱溫和張惠生的兒子叫朱友裕,這個從小在兵營中長大的少年,稍稍長大以後也開始帶兵打仗,在攻打泰寧軍節度使朱瑾的戰役中,朱友裕打敗了朱瑾。朱瑾落荒而逃,沒有作戰經驗的朱友裕沒有乘勝追擊就草草收兵,急著凱旋回去向老爸報功邀賞,沒想到賞沒邀成,差點連命都送掉。按照正常作戰模式,在朱瑾敗逃之後,應當奮勇追窮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舉把他消滅,朱友裕的做法違反常規作戰模式,朱溫懷疑朱友裕和朱瑾私通,要殺他。朱友裕嚇得躲到山裏不敢出來,張惠看著兒子這樣東躲西藏的,就讓人給他送信,告訴他以平民打扮到朱溫駐紮的汴梁,讓他向朱溫請罪,關鍵時候老媽會出麵救他。
朱友裕讓人把自己捆綁好了去見朱溫,跪著對他說,老爸我錯了,讓我戴罪立功吧。朱溫說,想得美,你以為你來認錯就逃得了一死嗎,你以為你是我的兒子就能得到赦免嗎?休想,來人,給我拉出去斬了。
張惠以為兒子回來認個錯,一切就過去了,她正安心在自己房間歇著,有人慌慌張張來報:朱友裕的命保不住了,他爸正要把他拉出去斬首呢。
張惠起身下床,鞋都沒穿就跑到朱溫的大殿,當著這麼多人沒法嗬斥朱溫,她隻好衝著朱友裕說話,但是話裏有話:兒子,你把自己捆綁著來請罪,不正要告訴你老爸你根本沒有造反的心思嗎?你好笨,連這樣幾句話都跟老爸說不明白啊。
這話是說給朱溫聽的,朱溫聽明白了,揮手讓別人散了去,親手給朱友裕鬆了綁。張惠等於又給了朱友裕第二次生命,實指望一旦朱溫打下天下,兒子也可以繼承皇位弄個皇上當當,但是,朱友裕英年早逝,病死在疆場上,死時也不過二十多歲。因為他的去世,朱溫在傳位問題上為了難,最終還是在這個問題上出了大問題,自己也搭進去一條老命。
或許是兒子的死讓張惠受了打擊,她沒有支撐到朱溫正式當上皇帝的那一天,兒子死後的第三年,在朱溫滅唐建後梁前的勝利前夜,她得了重病,朱溫等到消息飛奔回來,見了張惠最後一麵。
張惠拉著朱溫的手告訴他:眼看大業就要成功了,如果能實現登基的願望,我有一句話要留給你,戒殺遠色,不要冤殺部下,不要貪戀酒色,沒有我的日子裏你要保重自己,牢記我最後的囑托。
朱溫流著淚說記住了,他口頭答應了張惠的遺言。當上皇帝後,為了懷念最心愛的這個女人,永遠沒有立皇後,也就是說,張惠在朱溫心中的位置永遠沒有人可以替代,朱溫登上皇帝寶座後,追封她為賢妃。後來,朱溫和張惠的另一個兒子朱友貞當皇帝後,張惠被追認為元貞皇太後。
對張惠的多情,並沒有製止住朱溫放縱聲色的步伐。沒有了張惠的製約,朱溫徹底忘記了張惠臨死前苦口婆心的忠告,他不僅僅是耽於聲色,而且很有創意地把兒媳婦們都收容到自己的女人隊伍中,本著不讓資源閑置的原則,在兒子們外出打仗的時候,他一一安撫孤獨寂寞的兒媳婦們,最終死在了兒子刀下,這個下場是死去了八年的張惠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2 草根美女花見羞的情路曆程——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後妃花見羞
她號稱五代十國第一美女,花見羞是她的外號,類似今天美女美眉的網名,叫習慣了這個名字,她的真實名字反而被人們遺忘了。
從曆史記下來的隻言片語中,得知花見羞姓王,後梁邠州人,邠州這個地方曆史悠久,古時候叫豳州,《詩經》裏的著名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吟唱的古豳之地就是這個地方,州府所在地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省鹹陽市的彬縣,位於陝甘兩省的交界處。這個地方的人們做麵食是很有名的,到現在彬縣小吃依然花樣繁多。後梁時候,花見羞的老爸老媽在城裏開了家餅店,王家餅店專門烙製味美價廉的燒餅,雖是小本買賣,薄利多銷,經營的時間長了,也一樣能賺錢。
王家餅店的掌櫃的有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女兒,被人們稱做燒餅西施。燒餅西施沒有上過學,她從十二三歲就開始在餅店幫著跑堂,是後梁最美麗的最清純的賣餅美女。因為有了這個美女服務員,餅店的生意越做越好,都說秀色可餐,就著秀色進餐該是一種什麼樣的享受。
花見羞這個外號是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摒棄了許多其他外號,在大家形成共識的基礎上慢慢約定俗成的。
從此,這個賣燒餅的小妞兒就叫花見羞了。
天生麗質的草根美女花見羞,充分利用自己的優越資源,幫著老爸迎來送往,賺得缽滿盆滿。這一特殊的職業培訓學校練就了她在迎來送往中察顏觀色,巧妙地周旋應酬對付各色人等的本領。人情練達皆文章,花見羞通過實戰經驗,讓自己十六七歲就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麵的餅店女老板。
不過,美麗的花見羞並不甘心一輩子就磨嘰在這個小小的餅店裏,她並不熱愛烙燒餅賣燒餅這個職業,不喜歡自己整天帶著一身大餅味道的平庸生活。眼下在餅店工作是出於無奈,她私下裏一直在自學文化,想通過讀書讓自己變得優雅一些,有內涵一些,至少和其他燒餅店的女孩子在氣質上有所不同。
文化的滋養和熏陶讓花見羞在外表俊美的基礎上,多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內在氣質。一個賣餅的小妞把自己搞的像個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更加吸引食客的眼球,王家餅店從早到晚顧客不斷,這紅火的經營現狀,讓王老爸幾乎要動心思開連鎖店了,比如王家餅店隘巷分店、王家餅店老北街分店等等。連鎖店還沒來得及開,王家就因為花見羞成為大將軍的夫人,而榮升為貴族親戚的行列,開餅店這種掙小錢兒的買賣當然就不看在眼裏了。
喜歡上花見羞的那個男人是後梁大將劉彠,作為一員大將,在烽火連天的時代,劉彠必須南征北戰,帶領他的軍隊守衛好後梁的江山。偶爾到邠州,剛剛落腳就聽說這個地方有個著名燒餅西施花見羞。五十多歲的劉彠有普天下男人共有的通病,喜歡美女,比較好色。在這方麵古今的男人沒多大區別,看到絕色美女幾乎所有男人都會心猿意馬,隻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劉彠這種在作風問題上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的男人,更是難以抵擋妙齡美女的誘惑,他冒稱食客到王家餅店吃燒餅,一雙色迷迷的眼睛一直就沒有離開過花見羞。對這種放肆的目光,花見羞久經沙場,已經見怪不怪了。她裝作根本沒在意,骨子裏對這個陌生的老男人一百個看不起,沒出息樣兒,沒見過女人啊?
劉彠見識過太多女人,甚至他家裏也有老老少少一群美色,但是像花見羞這個品級的,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回到駐地,他立即把娶花見羞做N房少奶奶納入議事日程,並立即派人到餅店說媒提親。
一聽說剛才來過的老男人想娶自己做小老婆,花見羞心理上很抗拒。十七歲的古代女子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她心目中的郎君是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少年郎,她確實夢想嫁給一名相貌堂堂的將軍,但是絕不是劉彠這樣的老男人。古代男人長到五十歲,就已經名正言順地歸到老男人的行列了,倘若在今天的城市中,你說哪個五十歲的男士是老男人,他即使不明著跟你急,私下也是滿心的不樂意。
但是,劉彠的職權和地位是硬邦邦的條件,任是哪個英俊少年郎都難以攀比,老爸首先動了心思,用一個美麗的女兒,換得全家的榮華富貴,一直做小買賣擅長算計的王老板,通過投入產出比率分析,感覺這是一樁不算賠本兒的買賣,就動員全體親友團輪番做花見羞的思想工作。花見羞看遍周圍的男人,覺得自己也找不到更好的歸宿,索性就從了吧。
十七歲的花見羞成為五十多歲的劉彠的小妾,對這個孫女年齡的小老婆,劉彠寵著哄著,把一輩子總結出來的討好女人的經驗都用到這個女子身上,想必劉將軍這樣的風流軍人,一輩子沒少見識女人,從其他女人身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到這會兒,他在情感上把控管理美女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了。
天下女人的通病就是都依賴迷戀愛情,隻要自己的感情被某個男人忽悠住了,不管這男人多老多醜,都會一心一意愛上他。更何況劉彠很有男人味兒,很有錢財,對這個小美妾,他從來沒有吝惜過錢財,他手頭掌握著大量財富,是她做十輩子燒餅西施都掙不了來的。
劉彠的原配以及大群的兒女應當是生活在故鄉或者別的地方,說穿了,花見羞不過是一個明媒正娶的二奶或者外室,但是,劉彠生命的最後歲月,把花見羞當做唯一的女人,這個女人當然也把他當成了唯一。
後梁的江山很不穩定,從它建立的那天起,亡唐的殘餘勢力就沒有停止過他們的進攻,反攻倒算恢複大唐的天下是他們一直在做的美夢。這樣,劉彠經常要處於戰鬥狀態,在娶到花見羞一年多之後,戰死在疆場。
不到十九歲就變成了寡婦,身邊沒有兒女,家裏養的工勤服務人員一看劉彠這棵大樹倒了,也樹倒猢猻散地都離去另謀高就了,隻剩下一個貼身丫鬟、一個跟隨了劉彠一輩子的老仆人沒有走。花見羞辦理完劉彠的喪事,在墓旁修了個小房子,住在那裏為劉彠守節。
中國古代道德觀念對女人有這個要求,老公死了,死者的遺孀應該搬到墓旁居住,以示守節。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這個規矩,孟子的老爸死的早,孟母就在墓旁不遠的地方居住守節,所以差點兒沒把孟子培養成喪葬服務人員,幸虧及時遷居。
偏遠荒郊野外的孤墳野塚上,花見羞一襲白衣,孤獨地守在墳地,十八九歲的花季女子,眨眼間淪為可憐兮兮的小寡婦。他們之間僅僅一年多的夫妻情感,未必情深似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花見羞的堅守隻是出於一種道義。一些憐香惜玉的男人見不得花見羞這樣梨花帶雨般的可憐,就想趁機照顧照顧她,被她嚴詞拒絕了,也有人想娶花見羞當小老婆甚至當正房老婆,她沒有動心思。在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猜想她之所以不答應再嫁,主要是沒有遇上合她心意的人。女人的堅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們在愛情上有先來後到的排他性,除非再遇上的男人比先前的優秀N倍,即使和先前那個旗鼓相當的,也難入她們的法眼。
她一心一意在墳地做可望不可即的俏梨花,不知道天下此刻已經大變,後梁被後唐滅了,李存勖建立後唐政權當上了皇帝,花見羞被剛進城的皇親國戚李嗣源發現,李嗣源對她一見鍾情,就像當初劉彠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一樣,李嗣源的心裏再也忘不掉她。
李嗣源是李存勖老爸李克用的養子,也就是說李嗣源是當朝皇帝的兄弟,是王爺。他們本來都是西域的沙陀部人,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人,容貌上有新疆人的特點。陽剛英俊的大將軍兼皇親國戚李嗣源雖然也是五十掛零的老將軍了,但是,總體上來講都比躺在墳頭下麵的劉彠強無數倍。
李嗣源親臨墳地去撥動白衣飄飄的花見羞的情絲,花見羞多聰明的女子啊,一見李嗣源的來頭,就知道這回這個節是守不成了,小寡婦也當不成了,如果不從,明天說不定就和劉彠並排躺在一起了。如果從了,做這個成功男士的女人,倒也不是件壞事,按照他的說法,他的原配夫人早就去世了,目前名下的所有女人都是姬妾身份,自己進了他的家門,和那些女人同等地位,依照自己做燒餅西施積攢下的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經驗,對付那些女人們還是不成問題的。
如果花見羞第一個遇上的是李嗣源,因為他的年齡,她大約還會猶豫一下,考慮一下,但是前麵有一個劉彠做鋪墊,她已經習慣了和老男人談情說愛,如果換一個年輕的,她還嫌人家太不成熟呢。
在亡夫的墓地和下一任男人談情說愛,氛圍和氣場都別別扭扭的,花見羞主動提出,我們換個地方談這件事吧,這是為劉彠守墓後她第一次走出墓地。走出去之後,她成為了李嗣源的女人。
花見羞分析的沒錯,李嗣源府上的那些女人都是很短見的小女人,無論從容貌還是從見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上,都遠遠不是花見羞的對手,她自己也是女人,知道女人的弱點在哪裏。當初劉彠給她留下了不少財富,這些錢財對自己來講都是身外之物,她經常拿出一些來送給那些女人,落下一個好人緣兒。所以,當李嗣源幾乎把所有的愛都轉移到她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那些過去彼此爭風吃醋的女人卻沒人去跟她爭,因為她們知道,爭也爭不過她,在無望的事情上消耗戰鬥力,還不如送個順水人情。
李存勖的後唐皇帝寶座剛剛坐熱,就開始危機四起,叛亂、政變困擾著李存勖的江山,這事兒都怨李存勖不務正業,他從來沒把自己當成皇帝,而當成了文化部長,對看戲演戲的興趣明顯高於做皇上,他基本上不理朝政,被人趕下台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最悲催的是,他不僅僅是被趕下了台,甚至被砍了頭,讓李嗣源撈了個便宜,當上後唐第二任皇帝。
沒想到二婚嫁給一個皇帝,驟然從守墳頭的小寡婦質變為皇帝寵愛的女人,花見羞冷靜應對眼前的一切,寵辱不驚。她已經經曆過一次生離死別,對殘酷的政治看得很透。李嗣源成為皇帝,當務之急是趕緊立一個皇後,左右權衡之後,他決定把花見羞當做皇後的第一人選,就找到她把自己的意圖說出來。
花見羞沉吟片刻,說:我不在乎當不當皇後,這不過就是個名號,是個稱呼。我們彼此相愛就足夠了,我更在乎這些實際的東西。我雖然沒有見過你的原配夫人夏姐姐,但是我知道她在你最困難的時候與你患難與共,她雖然過世了也不能忘記她啊。我建議先不冊立皇後,追封夏姐姐做皇後,現在她生的兩個兒子都是守衛邊疆的將士,她的夏家親友團都在國家重要領導崗位擔任職務,如果讓她做皇後,對維護國家政治穩定有利,對維持後宮和諧團結秩序有利,還讓民眾覺得你這個皇帝重情重義不忘舊情,對維護你的個人形象也有利。
一個女人能把問題看得這樣透徹,分析的這樣條理清晰,她這樣有大局意識的女人並不多見,美貌和智商這樣成正比的女人也不多見,難怪李嗣源那樣愛她。
這條建議為李嗣源換來了良好的政治形象,他決定三年之後讓花見羞坐到皇後的位置,唯有她有資本登上這個崗位,大臣們在民主推薦選票中,也有不少人推薦她,這一次,大家認為,她無論如何不會拒絕了。
沒想到,花見羞想都沒想就婉拒了。
她說,我就免了,還是讓曹姐姐當皇後吧。
這個姓曹的女人是在花見羞之前被李嗣源收編到麾下的,她之所以推舉姓曹的當皇後,一是考慮自己連個孩子都沒有,當不當皇後沒什麼實際意義,二是她不想讓自己在政治上涉足太深,女人最好離政治稍遠一些,自古以來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女人,離政治越近,受傷害越深。
花見羞沒做皇後,做了淑妃,放棄正職不做選擇做副職,她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因為沒有兒子,她收養了一個宮女生的男孩李從益,當做自己的孩子悉心撫養。
曹皇後也不過過了四年皇後癮,李嗣源就病死了,李從厚也就是唐閔帝繼承皇位,曹皇後變成了皇太後,花見羞變成了皇太妃。和兩任丈夫加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過十年多一點,花見羞在愛情婚姻上並沒有太多幸福可言。
李從厚這個軟弱無能的皇帝當了四個月的皇帝,就被李嗣源養子李從珂趕跑了,在逃亡的路上最終還是被殺,李從珂當上後唐的最後一個皇帝,他就是唐廢帝,也有人叫他唐末帝,不管是廢帝,還是末帝,這名字都挺晦氣的,
對待皇太後和皇太妃,李從珂還是很尊重的,花見羞怕的是他對自己的養子李從益下手,就提出要帶著養子出家當尼姑的請求,被李從珂否決了,他表態說自己絕對不會虧待她們母子。事實上他確實遵守了自己的諾言,一直到老李家的姑爺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幫助下打到宮殿,李從珂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也就顧不上花見羞母子了。
作為亡國的皇帝,李從珂處理爛攤子的方式就是一死了之。他選擇的死亡方式是自焚,最痛苦的一種死法。曹太後作為石敬瑭的親丈母娘,大概覺得自己的親姑爺顛覆大唐江山讓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跟著李從珂一塊自焚了。花見羞覺得自己沒有理由陪他們去死,所有的一切都與自己沒有關係,她當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好李從益,並把他撫養長大,她帶著養子藏起來,躲過了一劫。
後唐雖然經曆了三姓四帝,總共也不過十四年,平均每個皇帝在崗時間三年半,一群短命皇帝葬送了一個短命王朝,許多老百姓還沒搞清楚後唐是怎麼回事,後唐就被後晉取代了,他們的國家最高元首變成了石敬瑭。
花見羞再次提出要出家做尼姑,石敬瑭又沒有批準,畢竟她也算是他的丈母娘,也不敢對這個前朝的太妃太苛刻,石敬瑭死後,他的侄子石重貴即任,依然很尊重花見羞。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並不長久,後晉總共也不過湊合堅持了十二年,就被契丹人打得落花流水,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撿了個大便宜,當上了新皇帝,改國號為後漢。
這個新朝廷的新皇帝對花見羞母子就沒有那麼客氣了,此時花見羞的養子李從益已經十七歲了,作為前朝的遺老遺少,他對劉知遠明顯帶著敵對情緒,曾經帶兵抵抗過劉知遠的進攻,被殘暴陰險的劉知遠視為眼中釘。盡管為了保住養子的性命,花見羞親自開城門迎接劉知遠進城,但是,依然沒有讓劉知遠動絲毫的惻隱之心。
花見羞以為自己拒絕當皇後,離政治漩渦稍遠一些,就可以逃過一場場劫難,從後梁,到後唐、後晉,都順利地在腥風血雨中躲過來了,沒想到到了後漢的天下,她和養子難逃這最後一劫。她一生從來沒有低三下四求過別人,這一次為了兒子,她哀求能留下十七歲的李從益的性命,含淚問劉知遠:我們母子有什麼罪?為什麼就不能留下我兒子一條命。此時,這個前朝後宮女人的抗議顯得那麼無足輕重,刀起刀落之間,盛開在五代十國最美的那朵花兒永遠凋謝了,她至死都不能瞑目。這個沒有過高欲望的美女,不過就是想過一種普通女人的正常生活,這點兒願望對她來講卻是奢望。生在亂世中的美麗女人,或許,美麗是她們的負擔。
3 美女作家花蕊夫人的男人們——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
原來以為“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會寫詩詞的那位美女作家的專有筆名,經過考證,同時代原來至少有兩個“花蕊夫人”,也就是說至少有兩個女子擁有這個網名,一個姓費,號稱費花蕊,另一個姓徐,以此類推當然就是徐花蕊了。兩個“花蕊”都是不折不扣的美女,都是五代十國時代南方十國的後宮的皇妃,徐美女是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費美女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貴妃。
坊間流傳的會寫詩詞的美女作家是費花蕊,歌妓出身的貴妃,後蜀主孟昶最鍾愛的一個女人。毫無疑問,費花蕊是傾國傾城的美人,否則視美女如命的後蜀主孟昶不會從妓院把她挖回皇宮,即使稀裏糊塗魚龍混珠弄進了後宮,也不會那般寵愛她,見識過諸多美人的宋太祖趙匡胤也不會把一個前朝後宮的殘花敗柳收編到自己的身邊不停地寵幸。
“花蕊夫人”的前老公後蜀末代皇帝孟昶,他一共活了四十七歲,卻在位三十一年,也就是說,十六歲就在皇帝崗位上工作了。人們對孟昶的了解,大都以為他一輩子都忙著寫對聯,泡妞,其實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他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認真幹過幾件像樣的政事,比如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在他的努力下,後蜀的北部國境線一直擴張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