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對典型人物塑造中的曆史虛構,雖然有些缺點和不足,如“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誇關羽之武勇而弄神”等。但總的來看,是非常成功的。其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鮮活、豐滿、完整,具有不同的特色,很有感染力。
在劉備方麵,諸葛亮是重中之重,他才能智慧超群的形象,令人仰慕;關羽是楷模,他忠義武勇的形象,令人崇拜;劉備是曹操的對立麵,他寬厚仁義的形象,令人敬愛;趙雲智勇雙全的形象,令人欽佩。《三國演義》的作者在這方麵,不僅塑造的人物多,而且對其抱有頌揚的態度。
在曹操方麵,《三國演義》的作者隻突出塑造了曹操奸詐殘忍的典型形象。這種形象,令人憎恨。這個“奸”,不僅是奸詐,還包括是奸臣,成為劉備的對立麵,加以鞭撻。在曹操陣營中,出群的曆史人物不乏其人。但《三國演義》的作者對他們並無興趣,被棄而不塑了。
在孫權方麵,不僅塑造的典型人物少,隻有周瑜和魯肅,而且是作為陪襯性的配角出現,令人惋惜。
劉備、曹操方麵塑造的典型人物的藝術形象,基本上反映了他們的曆史本來麵貌,隻是加以誇大,使之更加多姿多彩,使之更加有血有肉,使之更加典型化了。而孫權方麵塑造的典型人物,周瑜“心胸狹窄”,魯肅“平庸糊塗”,則歪曲了他們的曆史形象,被醜化了。當然,這是藝術創作的需要,無可非議。
所有這些情況,反映了作者在塑造典型人物中的“尊劉貶曹輕孫”的思想傾向。
當我們了解《三國演義》中各個典型人物形象時,應當將其藝術形象與其曆史形象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地加以對待,不能把《三國演義》中的內容,都當成曆史真實。
《三國演義》這部曆史小說藝術成就之高,之所以成為古典文學名著,是和作者善於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如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捕風捉影、偷梁換柱、添枝加葉、陪襯烘托、誇張渲染、憑空創造等,在塑造不同特點的典型人物形象中,進行曆史虛構分不開的。